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声胶带基膜的制作方法,是在所述胶带基膜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20%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强极性材料,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1~3%粒径为4~6μ的天然硅石作为抗粘材料,在220~250℃的挤出机内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天然硅石与均聚聚丙烯充分熔融塑化,成膜后经双面电晕处理,或一面电晕一面火焰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通过涂覆硅油减轻/消除分切时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带基膜,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声胶带 基膜的制作方法。属于包装材料
技术背景上世纪80年代,国内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压敏胶粘带(下 称胶带)生产厂家起步到今,已有20多年了,轻纺、家用电器、五金产品, 电子产品、食品行业等厂家星罗棋布,是直接使用胶带的用户,每年的使 用量以10%左右增加。胶带是一次性用品,胶带既满足了各类产品的外包 装需要,也是各企事业单位各个家庭的必需品。胶带是以BOPP胶带膜为主 要原材料的下游产品,双向拉伸聚丙烯胶带基膜成为BOPP产品最广泛的 用途。长期以来,胶粘带行业里,在BOPP产品单面涂胶后分条的过程中 产生大量的噪音,给生产工人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给厂区相临的居 民生活也带来很大的污染。目前,在欧美等地,已有明文规定胶带产品必 须通过SGS检测和无噪音。如要解决上述噪音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对胶带基膜表面采用双面电晕/ 火焰处理后,低处理面上先涂硅油,烘干后在高处理面上涂胶。而单纯采 用电晕/火焰又会带来以下新的问题1、 由于传统的胶带基膜两个表层采用的是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该材 料为非极性材料,因此在电晕/火焰处理时需要较强的处理强度(电暈处理 强度主处理面》40达因、次处理面》38达因;火焰处理强度间隙为5.5mm,火焰温度为840°C,辊温为45 48'C,天然气的流量为700mVh), 才能达到并维持较强的表面处理效果。但处理强度高了,又会影响基膜的 机械性能,如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而且加大粘连的风险。2、 采用双面电晕/火焰处理的BOPP产品,因为双面都带有极性的基 团,而且由于BOPP薄膜的表面都很光滑,层与层之间几乎没有空气,在 生产过程和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极性基团的交联作用,层与层之 间出现粘连不易解巻的问题。加入一般粒径较小的抗粘连剂都无法克服这 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胶带产品分切时噪声污染的不足,提供一 种能通过涂覆硅油减轻/消除分切时噪音的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声胶带基膜 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所述胶带基膜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20%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作为极性材料,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1~3%粒径为4~6 ii的天然硅石作为抗粘材料,在220 25(TC的挤出机内马来酸酐接枝聚丙 烯和天然硅石与均聚聚丙烯充分熔融塑化,成膜后经双面电晕处理,或一面电晕一面火焰处理;所述电晕处理强度主处理面》38达因、次处理面》36达因;火焰处 理强度间隙为5.3 5.5111111,火焰温度为840±10°C,辊温为45 48。C,天 然气的最小流量为650 m3/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为复合化学改性专用料,通过引入强极性反应性 基团,使材料具有高的极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能与均聚聚丙烯有优异 的相容性。由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为极性材料,只需要较低的处理强度 可以达到并维持较强的表面处理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对基膜采用了双面处理,且维持较好的处理效果,在生产 过程和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基膜粘连不易解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 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天然硅石作为抗粘材料。天然硅石的 熔点要比均聚聚丙烯高,这样可以保证在熔融塑化过程中天然硅石不被融 化。天然硅石为无规则状外观,基膜的表层厚度为0.7-1.0 P,成膜后,较 大粒径的抗粘材料在基膜的表层形成许多的凸起,出现不同形状的凹凸, 使基膜表面变得粗糙,层与层之间存有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可以防止基膜 出现粘连。电晕处理的机理为将空气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有氧离子。 等离子能量可以渗透基膜,破坏其稳定的化学键,激发自由游离基,与氧 离子作用成为氧化极化基团,极性基团可以与油墨/胶水等亲和。火焰处理 的机理为用甲烷含量〉85%的液化天然气燃烧,产生正、负极离子。正 负极性离子冲击对薄膜的表面进行钝化,产生极性基团。由于火焰处理过程中不产生针孔,不会剪断聚合物的分子链,因此处理后能保持较佳的机 械性能,从而保证本专利技术产品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较低的断裂伸长率。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膜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马来酸 酐接枝聚丙烯,使材料具有高的极性,在对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 进行电晕/火焰表面处理时,只需要较低的处理强度就可以达到并维持较强的表面处理效果,这样处理后在后续的分条过程中噪音明显减少;本专利技术 通过在基膜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较大粒径的天然硅石作为 抗粘材料,可以防止基膜在进行电晕/火焰表面处理后出现粘连。这样可以 使得釆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作的胶带基膜能通过涂覆硅油减轻/消除分切时噪音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胶带基膜上下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 层材料总重量5~20%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DM516)和加入占均聚聚丙 烯基层材料总重量1~3%粒径为4 6u的较大粒径的天然硅石作为抗粘材 料。在220 25(TC的挤出机内与均聚聚丙烯充分熔融塑化,成膜后经表面 电暈/电晕双面焰处理,处理强度为主面38达因,次面36达因。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基膜表面进行电晕/火焰处理。 主面进行火焰处理间隙为5.3~5.5mm,火焰温度为84(TC ,辊温为45 48aC, 天然气的最小流量为650m3/h。火焰处理需用甲烷含量>85%的液化天然气燃烧,产生正、负极离子。次面电晕处理36达因,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所述胶带基膜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20%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强极性材料,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1~3%粒径为4~6μ的天然硅石作为抗粘材料,在220~250℃的挤出机内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天然硅石与均聚聚丙烯充分熔融塑化,成膜后经双面电晕处理,或一面电晕一面火焰处理;所述电晕处理强度主处理面≥38达因、次处理面≥36达因;火焰处理强度间隙为5.3~5.5mm,火焰温度为840±10℃,辊温为45~48℃,天然气的最小流量为650m3/h。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是在所述胶带基膜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20%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强极性材料,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1~3%粒径为4~6μ的天然硅石作为抗粘材料,在220~250℃的挤出机内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天然硅石与均聚聚丙烯充分熔融塑化,成膜后经双面电晕处理,或一面电晕一面火焰处理。本专利技术能通过涂覆硅油减轻/消除分切时噪音。文档编号B29C47/00GK101254644SQ200810020010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进 张, 郭华山, 麦少华 申请人:江苏恒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声胶带基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所述胶带基膜两个表层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中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5~20%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强极性材料,以及加入占均聚聚丙烯基层材料总重量1~3%粒径为4~6μ的天然硅石作为抗粘材料,在220~250℃的挤出机内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天然硅石与均聚聚丙烯充分熔融塑化,成膜后经双面电晕处理,或一面电晕一面火焰处理;所述电晕处理强度:主处理面≥38达因、次处理面≥36达因;火焰处理强度:间隙为5.3~5.5mm,火焰温度为840±10℃,辊温为45~48℃,天然气的最小流量为650m↑[3]/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山,麦少华,张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