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无法实现大温差的制热要求,并且水流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大温差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蒸发器与吸收器管道连通,蒸发器与冷凝器通过冷剂管连通,蒸发器外部设有冷剂循环管道,吸收器与发生器之间由稀溶液管和浓溶液管连通,浓溶液管与稀溶液管之间设有热交换器,发生器与冷凝器管道连通,热水管经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内部,热水管与发生器外部的供热能管之间设有凝水热交换器,所述的热泵机组还包括辅助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与吸收器之间增设辅助热交换器,热水管和浓溶液管经过辅助热交换器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制热水的温差,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无法实现大温差的制热要求,并且水流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大温差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蒸发器与吸收器管道连通,蒸发器与冷凝器通过冷剂管连通,蒸发器外部设有冷剂循环管道,吸收器与发生器之间由稀溶液管和浓溶液管连通,浓溶液管与稀溶液管之间设有热交换器,发生器与冷凝器管道连通,热水管经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内部,热水管与发生器外部的供热能管之间设有凝水热交换器,所述的热泵机组还包括辅助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与吸收器之间增设辅助热交换器,热水管和浓溶液管经过辅助热交换器内部。本技术增大了制热水的温差,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专利说明】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一类热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大温差热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一类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是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以蒸汽、燃油/燃气直接燃烧产生的热量作为热源,利用蒸发、吸收的原理来实现制热。目前所采用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单效、双效吸收式热泵。按驱动热源种类可分为蒸汽型、直燃型等。对于余热回收机组,市场上常见的是单效溴化锂吸收式一类热泵,即热泵流程中只有一次发生的过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一般结构比较简单,在行业内对于余热回收利用热泵应用较为普遍。但由于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自身限制,其温差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实现大温差的制热要求,另外,还存在水流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温差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其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无法实现大温差的制热要求,并且水流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一类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发生器、热交换器、凝水热交换器、冷剂泵、稀溶液泵、浓溶液泵和真空疏水阀,蒸发器与吸收器通过管道连通,蒸发器与冷凝器通过冷剂管连通,蒸发器内部设有热源水管道,蒸发器外部设有冷剂循环管道,冷剂循环管道上设有冷剂泵,吸收器与发生器之间由稀溶液管和浓溶液管连通,稀溶液管上设有稀溶液泵,浓溶液管上设有浓溶液泵,浓溶液管与稀溶液管之间设有热交换器,发生器与冷凝器通过管道连通,发生器内部设有供热能管道,热水管经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内部,热水管与发生器外部的供热能管之间设有凝水热交换器,还包括辅助热交换器,辅助热交换器设置在热交换器与吸收器之间,热水管和浓溶液管穿过辅助热交换器内部。所述的辅助热交换器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所述的热交换器和凝水热交换器也均采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所述的冷剂泵、浓溶液泵和稀溶液泵均设置有热保护继电器。所述的蒸发器与吸收器之间、发生器与冷凝器之间的管道连接处均设有挡液装置,以防止液滴随冷剂蒸汽流动引起冷剂污染或者热损失。所述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设置的真空疏水阀作用是,防止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压力串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增大了制热水的温差,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做到了节约能源,增大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其次,减少或者代替冷却塔,减少资源浪费并且降低污染。在面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短缺的当今社会,本技术能够更好的适应全球缩减CO2、削减能源消耗的发展形势,有利于企业、国家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应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蒸发器;2_吸收器;3_冷凝器;4_发生器;5_热交换器;6_辅助热交换器;7_凝水热交换器;8_冷剂泵;9_稀溶液泵;10_浓溶液泵;11_真空疏水阀;12_热水管;13-稀溶液管;14_浓溶液管;15_挡液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一类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1、吸收器2、冷凝器3、发生器4、热交换器5、凝水热交换器7、冷剂泵8、稀溶液泵9、浓溶液泵10和真空疏水阀11,蒸发器I与吸收器2通过管道连通,蒸发器I与冷凝器3通过冷剂管连通,蒸发器I内部设有热源水管道,蒸发器I外部设有冷剂循环管道,冷剂循环管道上设有冷剂泵8,吸收器2与发生器4之间由稀溶液管13和浓溶液管14连通,稀溶液管13上设有稀溶液泵9,浓溶液管14上设有浓溶液泵10,浓溶液管14与稀溶液管13之间设有热交换器5,发生器4与冷凝器3通过管道连通,发生器4内部设有供热能管道,热水管12经过吸收器2和冷凝器3内部,热水管12与发生器4外部的供热能管之间设有凝水热交换器7,还包括辅助热交换器6,辅助热交换器6设置在热交换器5与吸收器2之间,热水管12和浓溶液管14穿过辅助热交换器6内部。所述的辅助热交换器6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所述的热交换器5和凝水热交换器7也均采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所述的冷剂泵8、浓溶液泵10和稀溶液泵9均设置有热保护继电器。所述的蒸发器I与吸收器2之间、发生器4与冷凝器3之间的管道连接处均设有挡液装置15,以防止液滴随冷剂蒸汽流动引起冷剂污染或者热损失。所述的冷凝器3与蒸发器I之间设置的真空疏水阀11作用是防止冷凝器3和蒸发器I之间的压力串通。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热源水在蒸发器I的换热管内流动,冷凝器3中冷凝的冷剂水经真空疏水阀11及节流后进入蒸发器1,蒸发器I中的冷剂水经冷剂泵8提供动力,输送到蒸发器I上边的滴淋装置上,然后滴淋在蒸发器I的换热管上吸收管内热源水的热量蒸发;冷剂水蒸发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2内,被滴淋在吸收器2的换热管上的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变为稀溶液,同时吸收器2换热管中流通热水带走吸收器2中的吸收热;吸收器2内的稀溶液由稀溶液泵9送往热交换器5与浓溶液进行热交换后,输送到发生器4 ;稀溶液被发生器4的换热管内的热源加热,浓缩成浓溶液;热源从发生器4出来后经过凝水热交换器7,放热后回锅炉。浓溶液由浓溶液泵10输送经热交换器5,温度降低,再经过辅助热交换器6,再次降温后.进入吸收器2,滴淋在吸收器2的换热管上,吸收来自蒸发器I的冷剂水蒸气,成为稀溶液,放出热量,完成制热过程的溶液主循环;另一方面,热水在辅助热交换器6与浓溶液换热后,分为两股,一股进吸收器2,另一股进凝水热交换器7与发生器4凝水进行换热。在机组的运行过程中,热源进入发生器4,热水依次进入辅助热交换器6、吸收器2、凝水热交换器7、冷凝器3,热源水进入蒸发器I。【权利要求】1.一种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一类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I)、吸收器(2)、冷凝器(3)、发生器(4)、热交换器(5)、凝水热交换器(7)、冷剂泵(8)、稀溶液泵(9)、浓溶液泵(10)和真空疏水阀(11),蒸发器(I)与吸收器(2 )通过管道连通,蒸发器(I)与冷凝器(3 )通过冷剂管连通,蒸发器(I)内部设有热源水管道,蒸发器(I)外部设有冷剂循环管道,冷剂循环管道上设有冷剂泵(8),吸收器(2)与发生器(4)之间由稀溶液管(13)和浓溶液管(14)连通,稀溶液管(13 )上设有稀溶液泵(9 ),浓溶液管(14 )上设有浓溶液泵(10 ),浓溶液管(14 )与稀溶液管(13)之间设有热交换器(5),发生器(4)与冷凝器(3)通过管道连通,发生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述生,
申请(专利权)人:宋述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