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轴重轴箱用轴承,包括:由第一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第一保持架和第一列滚动体组成的第一轴承组件和由第二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外圈、第二保持架、第二列滚动体和平挡圈组成的第二轴承组件,且第一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通过内套筒与外套筒的辅助装配实现了第一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的完全对位装配,通过对第一轴承内圈和第二轴承内圈工艺进行改进使轴承整体结构紧凑,且通过平挡圈与第二轴承内圈装配形式方便轴承拆卸。(*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大轴重轴箱用轴承,包括:由第一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第一保持架和第一列滚动体组成的第一轴承组件和由第二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外圈、第二保持架、第二列滚动体和平挡圈组成的第二轴承组件,且第一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通过内套筒与外套筒的辅助装配实现了第一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的完全对位装配,通过对第一轴承内圈和第二轴承内圈工艺进行改进使轴承整体结构紧凑,且通过平挡圈与第二轴承内圈装配形式方便轴承拆卸。【专利说明】大轴重轴箱用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涉及大轴重轴箱用轴承。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机车投入运行,机车中各部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机车的性能。轴箱轴承是机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可靠性关系到机车的安全运行。轴箱轴承直接承受机车的簧上重量和钢轨对车轮的纵向和横向冲击,此外还要传递牵引力以及因之而产生的某些附加载荷,因此,机车轴箱轴承性能影响机车整体性能。然而不同车型安装的轴箱轴承往往不同。30吨大轴重机车运行速度低、承受的冲击载荷较大,现有机车轴箱轴承有的采用整体外圈和两个内圈或两个外圈和整体内圈组装在一起的双列滚子轴承,轴承互换性、轴承的旋转灵活性和刚性差,轴承淬透性差,加工、安装和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简单紧凑,有利于加工、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大轴重轴箱用轴承。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大轴重轴箱用轴承,包括:由第一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第一保持架和第一列滚动体组成的第一轴承组件和由第二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外圈、第二保持架、第二列滚动体和平挡圈组成的第二轴承组件,且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尺寸大小相同;第二轴承组件装配于第一轴承组件上端面,即第一轴承内圈与第二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与第二轴承外圈上下对齐;第一轴承内圈非与第二轴承内圈接触端边沿加工有用于轴向限位第一列滚动体的第一内圈挡边;第二轴承内圈非与第一轴承内圈接触端设置有一侧面带倾斜角的平挡圈;第一轴承内圈与第二轴承内圈接触端为对位装配侧沿都不带有挡边;第一轴承内圈挡边的端面内径处带有一倾斜角,有利于安装和拆卸,且第一轴承内圈挡边与第一列滚动体接触的端面为带有倾斜角度的端面,改善了润滑,提高轴承承载能力;第一轴承外圈与第二轴承外圈为对位装配,且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两端边沿都加工有分别用于轴向限位第一列滚动体和第二列滚动体的外圈挡边;第一轴承外圈与第二轴承外圈的对位装配端面处为一斜角,且第一轴承外圈挡边与第一列滚动体接触的端面为带有倾斜角度的端面,且第二轴承外圈挡边与第二列滚动体接触的端面为带有倾斜角度的端面,改善了润滑,提高轴承承载能力;第一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非接触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轴承内圈与第一轴承外圈之间产生间隙的第一密封罩和用于密封第二轴承内圈与第二轴承外圈之间产生间隙的第二密封罩;平挡圈与第二轴承内圈接触的一侧带有小的倾斜角,可以同时承受径向力和单向轴向力;还包括,装配于第一轴承内圈和第二轴承内圈内壁的内套筒;装配于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外壁的外套筒,主要用于辅助装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通过内套筒与外套筒的辅助装配实现了第一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的完全对位装配,通过对第一轴承内圈和第二轴承内圈工艺进行改进使轴承整体结构紧凑,且通过平挡圈与第二轴承内圈装配形式方便轴承拆卸,且采用双列分开式圆柱滚子轴承有利于提高轴承的刚度,改善两列轴承的载荷分布,从而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避免了采用整体外圈,对轴承载荷的分布产生的不利影响。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共I幅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轴承内圈,2、第一轴承外圈,3、第一保持架,4、第一列滚动体,5、第二轴承内圈,6、第二轴承外圈,7、第二保持架,8、第二列滚动体,9、平挡圈,10、第一内圈挡边,11、外圈挡边,12、第一密封罩,13、第二密封罩,14、内套筒,15、外套筒。【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大轴重轴箱用轴承,包括:由第一轴承内圈1、第一轴承外圈2、第一保持架3和第一列滚动体4组成的第一轴承组件和由第二轴承内圈5、第二轴承外圈6、第二保持架7、第二列滚动体8和平挡圈9组成的第二轴承组件,且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尺寸大小相同;第二轴承组件罗列装配于第一轴承组件上端面,即第一轴承内圈I与第二轴承内圈5,第一轴承外圈2与第二轴承外圈6上下对齐;第一轴承内圈I非与第二轴承内圈5接触端边沿加工有用于轴向限位第一列滚动体4的第一内圈挡边10 ;第二轴承内圈5非与第一轴承内圈I接触端设置有一侧面带倾斜角的平挡圈9,平挡圈9直接放在第二轴承内圈5的端面处,且与轴为过渡配合,并冷压安装在轴上;第一轴承内圈I与第二轴承内圈5接触端为对位装配侧沿都不带有挡边;第一轴承内圈I挡边的端面内径处带有一倾斜角,有利于安装和拆卸,且第一轴承内圈I挡边与第一列滚动体4接触的端面为带有倾斜角度的端面,改善了润滑,提高轴承承载能力;第一轴承外圈2与第二轴承外圈6为对位装配,且第一轴承外圈2和第二轴承外圈6两端边沿都加工有分别用于轴向限位第一列滚动体4和第二列滚动体8的外圈挡边11 ;第一轴承外圈2与第二轴承外圈6的对位装配端面处为一斜角,且第一轴承外圈2挡边与第一列滚动体4接触的端面为带有倾斜角度的端面,且第二轴承外圈6挡边与第二列滚动体8接触的端面为带有倾斜角度的端面,改善了润滑,提高轴承承载能力;第一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非接触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轴承内圈I与第一轴承外圈2之间产生间隙的第一密封罩12和用于密封第二轴承内圈5与第二轴承外圈6之间产生间隙的第二密封罩13 ;平挡圈9与第二轴承内圈5接触的一侧带有小的倾斜角,可以同时承受径向力和单向轴向力,有利于改善轴承润滑,提高轴承寿命;还包括,装配于第一轴承内圈I和第二轴承内圈5内壁的内套筒14 ;装配于第一轴承外圈2和第二轴承外圈6外壁的外套筒15,主要用于辅助装配;应用内套筒14和外套筒15的大轴重轴箱用轴承装配方法:步骤一,首先将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分别组装好,且第二轴承外圈6与第一轴承外圈2完全贴合,第二轴承内圈5和第一轴承内圈I完全贴合,且平挡圈9 一侧端面与第二轴承内圈5非与第一轴承内圈I接触端面完全贴合;步骤二,将内套筒14和外套筒15通过挤压装配到第一轴承内圈I的内径上、第二轴承内圈5的内径上和平挡圈9内径上,且第一轴承内圈I和第二轴承内圈5与内套筒14为过盈配合,第一轴承外圈2和第二轴承外圈6与外套筒15为过盈配合,平挡圈9与外套筒15为间隙配合,且外套筒15放置于第一轴承外圈2和第二轴承外圈6的中间部分;内套筒14放置于自第一轴承内圈I轴向宽度的中间位置至平挡圈9端部;步骤三,与轴装配,通过冷压安装的方法与轴装配,在安装过程中,将内套筒14和外套筒15挤压出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通过内套筒14与外套筒15的辅助装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晴,张宗峰,王元珠,申强,高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