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变微生物质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7167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6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变微生物质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管、调节池、微生物改质池、缺氧水解池、一级折流好氧池、二级折流好氧池、出水管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微生物改质菌种的导入和污、废水处理工艺结合起来,在工程上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强、分解彻底、产泥因子小、抗高负荷和有毒物冲击能力强、运行成本低等技术优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变微生物质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水管、调节池、微生物改质池、缺氧水解池、一级折流好氧池、二级折流好氧池、出水管等。本技术把微生物改质菌种的导入和污、废水处理工艺结合起来,在工程上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强、分解彻底、产泥因子小、抗高负荷和有毒物冲击能力强、运行成本低等技术优势。【专利说明】一种改变微生物质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废水处理。特别指各种高浓度、高含盐量、高氨氮、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处理的一种能改变微生物质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是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微生物营养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生物处理法按是否供氧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前者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后者包括各种厌氧消化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向污、废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段时间后,污、废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构成的,易于沉淀分离,使污、废水得到澄清,这就是“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和有机物构成活性污泥的主要部分,约占全部活性污泥的70%以上。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具有很强的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达到处理和净化污、废水的目的。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 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废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典型的活性污泥工艺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生物膜法是通过附着而固定于特定载体上的结构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相对于活性污泥法来说,在单位体积生物膜中所含的微生物数量更多、比表面积更大。厌氧微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有机物的一种生物处理法。在现代污、废水处 理方法上,主要是根据污、废水的性质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地选择上述不同的工艺,并使各单元的新工艺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系统。国内在石油化工、炼油、焦化、纺织印染、合成革、制药、农药、食品、精细化工、煤化工、造纸等行业的高浓度、高含盐量、高氨氮、难降解、有毒有害废水处理中一般采用Α/0、Α2/0、Α/02等工艺及其变型工艺。其目的就是增加抗水量水质冲击和筛选优势菌种。在生物处理法中,无论工程设计如何复杂多样,确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要提高污、废水处理效果,必须满足二个重要条件:一是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二是要改变微生物的质量。以往,水处理工作者在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如在生化反应池中设置各种填料,固定并富集微生物等。在改变微生物质量方面,则需要通过培养、改性、调节、变异等多种手段,培养制造具有催化氧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的微生物改质菌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和装置。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不仅能增加微生物的数量而且能够改变微生物质量的一种能改变微生物质量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装置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装置内腔由设于其底部的四块挡板分隔成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微生物改质池、缺氧水解池、一级折流好氧池和二级折流好氧池;所述微生物改质池内设有速分生化球;所述调节池与进水管连通;所述二级折流好氧池与出水管连通。所述一级折流好氧池和二级折流好氧池内部均设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下端设有折板,折板与装置内腔底部之间形成折流通道。所述缺氧水解池内设有组合填料。所述二级折流好氧池内设有弹性填料。所述微生物改质池底部设有穿孔管;所述缺氧水解池底部设有推流喷嘴(推流喷嘴的尺寸为DN50XDN25,DN50为短管,长度为300mm ;DN25为扩散喷嘴,长度为200mm,N个推流喷嘴的安装间距为500mm);所述一级折流好氧池和二级折流好氧池底部均设有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鼓风机、回流泵和原液加投泵;所述鼓风机与穿孔管、推流喷嘴及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连通;所述回流泵入口与一级折流好氧池和二级折流好氧池连通,回流泵出口与微生物改质池和缺氧水解池连通;所述原液加投泵与微生物改质池、缺氧水解池、一级折流好氧池及二级折流好氧池连通。所述二级折流好氧池出水端底部设有锥斗或斜面。所述锥斗或斜面的坡度为45°。基于上述装置的调试方法是将微生物改质菌群投入到上述的装置中进行装置调试,调试时控制微生物改质菌群培养条件:PH值为6?9,温度为25?35°C,微生物改质池中厌氧微生物DO浓度< 0.5mg/L,缺氧水解池中缺氧微生物DO浓度< 1.0mg/L, 一级折流好氧池和二级折流好氧池中好氧微生物DO浓度2?6mg/L,至装置中污泥浓度(污泥浓度是指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该指标也称为悬浮物浓度MLSS,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评价活性污泥量的指标)达到3000?10000mg/L时调试完毕;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改质菌群中包括如下属的微生物:无包杆囷属、不动杆囷属、广喊杆囷属、节杆囷属、固氣囷属、牙抱杆囷属、丛毛单苞菌属、棒状杆菌属、黄杆菌属、乳杆菌属、微球菌属、硝化杆菌属、亚硝化杆菌属、硝化刺菌属、假单苞菌属、链霉菌属、铁硫杆菌属、黄单苞菌属;每克微生物改质菌群中菌落数> 10亿个;每1000ml污、废水中微生物改质菌群的投加量为I?3g。优选地,所述微生物改质菌群具体包括如下微生物\Achromobacterni triloclastes (无荀杆菌属)、A chromobac ter paraffinoclas tus (无荀杆菌属)、Acinetobacter bavmannii (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calcoacet (不动杆菌属 ~)、Alcaligenes faecal is (产喊杆菌属 ~)、Alcaligenes eutrophus (产喊杆菌属)、Arthrobacter paraffineus (节杆菌属)、Azotobacter agilis (固氮菌属)、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芽抱杆菌属)、Bacillus polymyxa (芽抱杆菌属)、Bacillus radicicola (芽子包木干菌属)、Cellulomonas biazotea、Cellulomonas fim1、Cellulomonas pusilla、Clostridium thermocellum、Comamonas acidovorans (丛 毛单 ? 菌属)、Corynebac teri um hydrocarboclas tus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nitrilopgilus (棒状杆菌属)、Flavobacterium Iutescens (黄杆菌属)、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 杆菌属)、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 杆菌属)、Lactobacilluscasei (乳杆菌属)、Micrococcus deni trificans (微球菌属)、Nimbospor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传祥禹芝文李勇游建军陈湘斌杜成琼刘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郴州国水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