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X型装配换向架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配换向架构包括:一多位转台(102);四个分别与多位转台对接且呈X形布置的输送段(101a,101b,101c,101d),所述输送段远离多位转台端具有与其对接的输送线,所述输送段具有:安装于多位转台边缘的输送骨架(206);安装于输送骨架且用于传送装配体的辊轮组件(205);通过传动组件(202)连接于辊轮组件的输送驱动元件(201),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位置检测组件(203),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阻挡组件(204),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PLC控制多位转台的转向,实现自动调整上下线的位置,能充分的切合优秀的装配物流配送方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X型装配换向架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配换向架构包括:一多位转台(102);四个分别与多位转台对接且呈X形布置的输送段(101a,101b,101c,101d),所述输送段远离多位转台端具有与其对接的输送线,所述输送段具有:安装于多位转台边缘的输送骨架(206);安装于输送骨架且用于传送装配体的辊轮组件(205);通过传动组件(202)连接于辊轮组件的输送驱动元件(201),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位置检测组件(203),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阻挡组件(204),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本技术通过PLC控制多位转台的转向,实现自动调整上下线的位置,能充分的切合优秀的装配物流配送方案。【专利说明】X型装配换向架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总成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X型装配换向架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装配架构采用的“口”型,缺点装配方向单一,上下点位置固定,无法灵活切合优秀的物流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X型装配换向架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X型装配换向架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配换向架构包括:一多位转台(102);四个分别与多位转台对接且呈X形布置的输送段(101a,101b, 101c, IOld),所述输送段远离多位转台端具有与其对接的输送线,所述输送段具有:安装于多位转台边缘的输送骨架(206);安装于输送骨架且用于传送装配体的辊轮组件(205);通过传动组件(202)连接于辊轮组件的输送驱动元件(201),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位置检测组件(203),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阻挡组件(204),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进一步,所述多位转台具有四个工作位。进一步,所述多位转台包括:设有调整地脚(309)的转台机座(308);通过回转轴承(307)安装于转台机座(308)的输送机座(304);安装于输送机座的输送骨架(305 );安装于输送骨架的输送棍轮组件(301),其通过输送传动组件(302)连接于输送驱动元件(303);所述输送机座设置有回转齿圈(312)以及与回转齿圈啮合的回转驱动齿轮(311),该回转驱动齿轮连接有回转驱动元件(310)。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为齿轮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进一步,所述多位转台设有转台护罩(3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PLC控制多位转台的转向,实现自动调整上下线的位置,能充分的切合优秀的装配物流配送方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X型装配换向架构俯视图。图2a为X型装配换向架构中输送段俯视图。图2b为X型装配换向架构中输送段主视图。图3a为X型装配换向架构中多位转台俯视图。图3b为X型装配换向架构中多位转台主视图。其中,IOla?IOlcU输送段;102、多位转台;201、输送驱动元件;202、传动组件;203、位置检测组件;204、阻挡组件;205、辊轮组件;206、输送骨架;301、输送辊轮组件;302、输送传动组件;303、输送驱动元件;304、输送机座;305、输送骨架;306、转台护罩;307、回转轴承;308、转台机座;309、调整地脚;310、回转驱动元件;311、回转驱动齿轮;312、回转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如图1?3b所示,X型装配换向架构,其通过一个中间过渡装置实现装配方向的改变,具体而言,其具有通过操作控制系统(诸如PLC控制元件)控制的四个输送段和一个多位转台。具体而言,该装配换向架构包括:一个布置于装配换向架构中心的多位转台102,这里选择的是四个工作位的转台;四个分别与多位转台对接且呈X形布置的输送段101a,101b,101c,101d,所述输送段远离多位转台端具有与其对接的输送线,该输送线处于横向布置状态,所述输送段具有:安装于多位转台边缘的输送骨架206 ;安装于输送骨架且用于传送装配体的辊轮组件205,其用于传送装配体;通过传动组件202连接于辊轮组件的输送驱动元件201,该传动组件可以是诸如齿轮传动或者是皮带传动,输送驱动元件可以是诸如电机等设备;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位置检测组件203,其连接于操作控制系统的PLC ;安装于输送骨架近多位转台端的阻挡组件204,其由操作控制系统控制,该阻挡组件可以选择由升降气缸、组件片而组成,而升降气缸的动作与否有操作控制系统控制,这里的控制信号是有PLC发出的,以上仅仅是一个示例,对于阻挡组件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参见图2a,所述传动组件202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输送骨架的转轴,在转轴之上设置有与辊轮组件端部所设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输送辊轮在输送骨架设置有多个,故而齿轮一的数量也是多个,而轴设置有与输送驱动元件配合的传动结构,诸如在轴上设置皮带轮一,在输送驱动元件诸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于皮带轮一配合的皮带轮二,而在皮带轮一、二之间设置传动皮带。参见图3a,3b,所述多位转台包括:设有调整地脚309的转台机座308 ;通过回转轴承307安装于转台机座308的输送机座304 ;安装于输送机座的输送骨架305 ;安装于输送骨架的输送辊轮组件301,其通过输送传动组件302连接于输送驱动元件303 ;所述输送机座设置有回转齿圈312以及与回转齿圈啮合的回转驱动齿轮311,该回转驱动齿轮连接有回转驱动元件310,在所述多位转台设有转台护罩306。输送段通过输送支腿连接确定输送宽度,通过地脚调整高度。在工作过程中,假定a为装配上线位,装配顺序为a-b-c-d,在该工况下实现了在上线点的对侧下线,a点分布无限制即a点可在装配线的任意位置,均可实现对侧下线;而目前现有“口 “字型装配架构要实现对侧下线只能布置在端头,这不可避免的无法实现装配和物流的组合优化原则,而应用本技术则可依据最优物流来布置上线和下线点。在工作过程中,假定a为装配上线位,装配顺序为a-b-d-c,在该工况下实现了在上线点的同侧下线,a点分布无限制,a点可在装配线的任意位置,均可实现同侧下线;而目前现有“口“字型装配架构要实现同侧下线同时实现上下线分离只能牺牲装配工位,这不可避免的限制了场地与装配的有效切合,而应用本技术则可依据最优场地应用来布置上线和下线点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X型装配换向架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配换向架构包括: 一多位转台(102); 四个分别与多位转台对接且呈X形布置的输送段(101a,101b, 101c, IOld),所述输送段远离多位转台端具有与其对接的输送线,所述输送段具有: 安装于多位转台边缘的输送骨架(206); 安装于输送骨架且用于传送装配体的辊轮组件(205); 通过传动组件(202)连接于辊轮组件的输送驱动元件(201),其连接于P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科,崔珀豪,荣俊成,朱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永机械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