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顶部气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6281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顶部气囊组件。所述车辆的车身内具有驾驶舱,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包括:适于设在所述驾驶舱顶部的支架;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与所述支架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气囊,所述气囊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通;以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气囊上,所述柔性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驾驶舱的顶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采用柔性件对气囊的运动进行限制,提高了气囊对坐人员的保护程度。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囊的体积较小,柔性件的一端直接与气囊连接,提高了气囊的强度。此外,当气囊内的压强较低时,由于柔性件的限制作用可延长气囊的作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顶部气囊组件。所述车辆的车身内具有驾驶舱,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包括:适于设在所述驾驶舱顶部的支架;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与所述支架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气囊,所述气囊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通;以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气囊上,所述柔性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驾驶舱的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采用柔性件对气囊的运动进行限制,提高了气囊对坐人员的保护程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的体积较小,柔性件的一端直接与气囊连接,提高了气囊的强度。此外,当气囊内的压强较低时,由于柔性件的限制作用可延长气囊的作用时间。【专利说明】车辆及其顶部气囊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顶部气囊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已知的范围内,目前已经有多种方式对中、后排乘员提供保护。其中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于2009年底提出一种顶部气囊的专利技术申请(中国申请号200910222880.6),气囊展开后,靠较大的背板提供支撑,从而对乘员提供保护,这样将会要求背板刚度较大,且气囊体积相对较小。然而当后排乘员体型较小时,较小尺寸的背板不能对乘员进行较好保护,而背板过大且刚硬时,有可能会伤及体型较大的乘员。吉利汽车于2012年9月提出一种带后排气囊装置的车体(中国申请号:201120559286.9),其气囊为“L”形,该气囊缺少有效支撑。在碰撞过程中,将发生弯曲,对乘员保护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顶部气囊组件,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可被稳定可靠地支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顶部气囊组件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车辆的顶部气囊组件,所述车辆的车身内具有驾驶舱,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包括:适于设在所述驾驶舱顶部的支架;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与所述支架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气囊,所述气囊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通;以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气囊上,所述柔性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驾驶舱的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部气囊组件,通过采用柔性件对气囊的运动进行限制,提高了气囊对乘坐人员的保护程度。另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的体积较小,柔性件的一端直接与气囊连接,提高了气囊的强度,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气囊使得气体发生器所需的药量也较小。此外,当气囊内的压强较低时,由于柔性件的限制作用,可以延长气囊的作用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件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柔性件的所述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气囊的左右两侧上。由此进一步加强了柔性件对气囊的运动范围的控制,且进一步提高了气囊的强度。可选地,所述柔性件为拉带或绳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囊组件包括还包括设在所述驾驶舱的顶部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其中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其中所述柔性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顶部内饰板,所述顶部内饰板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柔性件的沟槽,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设在所述顶部内饰板和所述车身的顶部外板之间;和封装件,所述封装件设在所述沟槽的底部且与所述顶部内饰板的下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外表面没有分缝痕迹,外观美观。优选地,所述顶部内饰板与所述车身的顶部外板大致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封装壳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在所述支架上且开口朝下;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基座的底部以封闭或打开基座的底部,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限定出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气囊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与所述顶部内饰板的下表面平齐。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车身内限定出驾驶舱;前排座椅,所述前排座椅设在所述驾驶舱内;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设在所述驾驶舱内且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前排座椅后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顶部气囊组件,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对应地设在所述后排座椅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排座椅有多排,且所述多个后排座椅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设置,所述气囊组件有多个且分别对应所述多排后排座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顶部气囊的车辆,气囊组件由两个固定点固定在驾驶舱顶部,且通过柔性件(例如拉带)对气囊进行约束限制,提高了对后排座位上乘坐人员的保护程度,而且气囊强度高、作用时间长。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顶部气囊的车辆中气囊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中气囊收回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圈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圈示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中气囊的分布图。附图标记:车身I ;驾驶舱10 ;顶部外板11 ;前排座椅2 ;后排座椅3 ;顶部气囊组件4 ;支架41 ;封装壳体42 ;容纳空间420 ;基座421 ;盖体422 ;气体发生器43 ;气囊44 ;柔性件45 ;固定结构5;第一固定部51 ;第二固定部52 ;顶部内饰板53 ;沟槽531 ;封装件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顶部气囊组件,所述车辆的车身内具有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气囊组件包括:适于设在所述驾驶舱顶部的支架;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与所述支架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气囊,所述气囊设在所述封装壳体内且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通;以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气囊上,所述柔性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驾驶舱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涛岳国辉陈现岭张凯张晓东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