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维公共交通运行指数评价方法。针对目前在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方面尚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手段对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连续准确评价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动态数据的多维公共交通运行指数评价方法,采用包括公交便利指数、公交快捷指数、公交可靠指数和公交舒适指数四个维度的公交出行指数计算模型以及公交出行指数的分级方法,评价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方便程度,以及在出行过程中公共交通运送旅客的快捷程度、可靠程度和舒适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公交运行指数计算模型与评价方法能为公交线网优化、公交线路诊断与调整、公交服务的考核与评估等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针对目前在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方面尚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手段对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连续准确评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动态数据的多维公共交通运行指数评价方法,采用包括公交便利指数、公交快捷指数、公交可靠指数和公交舒适指数四个维度的公交出行指数计算模型以及公交出行指数的分级方法,评价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方便程度,以及在出行过程中公共交通运送旅客的快捷程度、可靠程度和舒适程度。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公交运行指数计算模型与评价方法能为公交线网优化、公交线路诊断与调整、公交服务的考核与评估等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共交通服务评价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多维公共交通运行指数评价与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的重要途径。公共交通作为居民出行中服务受众最广、影响最大的交通出行方式,却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手段对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准确、直观的评价。申请号为201310194287.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产出导向的城市公共交通绩效评价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绩效评价,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绩效评价模型。但是该专利公开的绩效评价方法限于公交企业从经济角度对公共交通进行评价,不能反映公共交通为出行者提供服务时在便利、快捷、舒适、可靠等方面的水平,无法从公交出行用户的角度对公共交通进行评价。申请号为200910198720.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共交通运行服务质量的评价系统,基于在线以及存档自动车辆定位数据对运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评价从公交运行的多个指标展开,然而其对公共交通运行各个方面的刻画不够全面,没有给出基于评价指标的公交运行分级方法,不利于用户直观地理解评价结果。因此,面向用户需求构建合理的公共交通出行指数,一方面将有利于科学评估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满足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为城市公交系统的服务提供更科学、更完善的指标,有利于城市交通参与者更准确地掌握动态出行信息,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能力,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多维公共交通运行指数评价与计算方法,采用包括公交便利指数、公交快捷指数、公交可靠指数和公交舒适指数四个维度的公交出行指数计算模型以及公交出行指数的分级方法,反映了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方便程度,以及在出行过程中公共交通运送旅客的快捷程度、可靠程度和舒适程度。使公共交通运行状态的监测与评价更加科学、可靠。,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公共交通便利指数(Convenience Index)反映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程度。本专利技术以一段时间内全市或分区域的公交站点面积覆盖率及人口覆盖率为基础,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便利指数越小,表明公共交通覆盖的区域和人口比例越大,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越高步骤1.1:计算一段时间内全市或分区域的公交站点面积覆盖率,公式如下:【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公交便利指数、公交快捷指数、公交可靠指数和公交舒适指数四个维度的公交出行指数计算模型以及公交出行指数的分级方法,评价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方便程度,以及在出行过程中公共交通运送旅客的快捷程度、可靠程度和舒适程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 公共交通便利指数反映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程度;根据一段时间内全市或分区域的公交站点面积覆盖率及人口覆盖率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所述便利指数越小,表明公共交通覆盖的区域和人口比例越大,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越高; 步骤2:计算公共交通快捷指数; 公共交通快捷指数反映公交服务的快捷程度,以站点区间的公交运送速度为基础,同时考虑拥堵路段里程比例及拥堵路段时间比例对公交运行状况的影响;快捷指数越低,表明快捷性越好,运送旅客效率越高; 步骤3:计算公共交通可靠指数; 公共交通可靠指数反映乘客在分析时间段内能够按照既定时间到达目的地的可靠程度;站点区间的公交车辆行程时间的波动程度越小,表明车辆到达站点的时间分布越均匀,可靠程度越高; 步骤4:计算公共交通舒适指数; 公共交通舒适指数反映乘客乘坐公交的舒适程度,用满载率指标来表征,满载率越低,车厢内越宽松,舒适度越好; 步骤5:将公共交通出行指数分级; 每一维度的公共交通出行指数均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非常好;二级为好;三级为一般;四级为差;五级为非常差;在评价时可以直接利用分项指数进行专门评价,也可根据不同类别用户的需求和分项指标的偏好,确定合理的分项指标权值,综合加权得到评价结果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的方法如下: (O计算一段时间内全市或分区域的公交站点面积覆盖率,公式如下: ΛS 式中,N表示时间长度为N分钟,N通常取5或10 ^Cn SN分钟内公交站点面积覆盖率;An为N分钟公交站点覆盖面积,即以该公交站点为圆心、以步行N分钟所走过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的面积为区域总面积; (2)计算一段时间内全市或分区域的公交站点人口覆盖率,公式如下: P— N Λ w \;—P I总 式中,PCnS N分钟内公交站点人口覆盖率;ΡΝ为N分钟内公交站点覆盖区域内的人口数;P,6为区域总人口数; (3)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公式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计算公共交通快捷指数的方法如下: (1)计算公交运送速度; 公交运送速度以相邻两个公交站点区间为最小单元,利用公交GPS数据,并结合公交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建立公交运送速度提取模型,计算站点区间的公交运送速度;根据不同道路级别,对公交运送速度进行等级划分;如果两个站点间的路径同时覆盖不同等级道路的情况,以占据的距离比例较大的路段道路等级为准; (2)计算公交线路快捷指数; 首先,计算线路拥堵里程比例; 线路拥堵里程比即处于拥堵状态的路段里程占线路总里程的比值,站点区间速度等级为三级以上的路段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拥堵状态;计算公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计算公共交通可靠指数的方法如下: (I)计算站点区间行程时间大偏差比例;设Tu为车辆从站点i到站点j的实际行程时间,%为一周内所有车次行程时间均值;根据模型测试,训练确定可靠度阈值E%,若车辆在站点1、j之间的行程时间在均值的E%范围内,则认为其运行可靠;一周内站点区间行程时间Tij落在均值E%区间以外的频率,即为行程时间波动较大的样本占总体样本的比例,公式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计算公共交通舒适指数的方法如下: (I)计算断面满载率; 断面满载率指两个站点间车辆的断面客流量与该站点区间断面额定载客量总和的比值;其中,站点区间断面额定载客量总和根据经过该断面的车辆数计算,站点区间的断面实际客流量需要对公交IC卡刷卡数据分析处理,利用站点聚类分析和客流提取模型匹配得到;断面满载率计算公式为:【文档编号】G06F19/00GK103745089SQ201310714181【公开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维公共交通运行指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公交便利指数、公交快捷指数、公交可靠指数和公交舒适指数四个维度的公交出行指数计算模型以及公交出行指数的分级方法,评价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方便程度,以及在出行过程中公共交通运送旅客的快捷程度、可靠程度和舒适程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公共交通便利指数反映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程度;根据一段时间内全市或分区域的公交站点面积覆盖率及人口覆盖率计算公共交通便利指数;所述便利指数越小,表明公共交通覆盖的区域和人口比例越大,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越高;步骤2:计算公共交通快捷指数;公共交通快捷指数反映公交服务的快捷程度,以站点区间的公交运送速度为基础,同时考虑拥堵路段里程比例及拥堵路段时间比例对公交运行状况的影响;快捷指数越低,表明快捷性越好,运送旅客效率越高;步骤3:计算公共交通可靠指数;公共交通可靠指数反映乘客在分析时间段内能够按照既定时间到达目的地的可靠程度;站点区间的公交车辆行程时间的波动程度越小,表明车辆到达站点的时间分布越均匀,可靠程度越高;步骤4:计算公共交通舒适指数;公共交通舒适指数反映乘客乘坐公交的舒适程度,用满载率指标来表征,满载率越低,车厢内越宽松,舒适度越好;步骤5:将公共交通出行指数分级;每一维度的公共交通出行指数均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非常好;二级为好;三级为一般;四级为差;五级为非常差;在评价时可以直接利用分项指数进行专门评价,也可根据不同类别用户的需求和分项指标的偏好,确定合理的分项指标权值,综合加权得到评价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剑成,张乐典,陈智宏,荣建,钟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