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环件的锻造成形方法,包括下料、坯料均匀化热处理、锻前坯料和模具的预处理、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和模锻终锻成形等步骤,针对镁合金环件成形过程复杂、锻造成形易开裂等难题,采用多向自由锻预成形结合模锻终锻成形、通过合理选择锻造温度、压下速率、变形量等工艺参数以及各工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成功制备出镁合金锻环。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挤压开坯等辅助工序,在一台液压机上就可以完成锻环的成形加工,生产效率高,环件尺寸精确、稳定性好,制备出的环件充型完整,无裂纹、折迭等缺陷,内部组织致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下料、坯料均匀化热处理、锻前坯料和模具的预处理、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和模锻终锻成形等步骤,针对镁合金环件成形过程复杂、锻造成形易开裂等难题,采用多向自由锻预成形结合模锻终锻成形、通过合理选择锻造温度、压下速率、变形量等工艺参数以及各工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成功制备出镁合金锻环。本专利技术无需挤压开坯等辅助工序,在一台液压机上就可以完成锻环的成形加工,生产效率高,环件尺寸精确、稳定性好,制备出的环件充型完整,无裂纹、折迭等缺陷,内部组织致密。【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镁合金加工
,特别涉及镁合金环件的锻造成形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火车、船舶、机械、风力发电等众多工业领域。环件材料目前通常采用钢铁和铝合金。随着航空航天和兵器工业等的发展,对材料轻量化的要求十分迫切。镁合金是实际应用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优于铝合金和钢的比强度和比刚度。用镁合金制作环件产品,可有效地实现结构减重和提高承运能力。锻造成形是规模化生产环件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生产率高、锻件形状和尺寸稳定性好、内部组织致密等优点。但是,由于环件不同部位的变形情况差异大、成形过程复杂,而镁合金由于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塑性变形加工能力差,加之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使得环件成形难度更大,容易产生开裂、充不满、折迭等缺陷。目前,尚无镁合金锻环的研发报道。此外,虽然目前已经开发出镁合金锻造产品,但是通常均需采用挤压开坯方式获得锻造坯料,然后再对其进行二次锻造成形,增加了工序和工艺控制难度。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变形镁合金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锻造工艺,才能制备出合格的镁合金锻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镁合金环件成形过程复杂、锻造成形易开裂等难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工艺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之制备镁合金环件的锻造成形工艺方法。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下料:将镁合金铸锭锯切成料块;料块为正方体,料块大小依环件尺寸、根据体积不变原则确定,其高与正方形底面边长之比即高/边比为0.8^1.2 ; 2)坯料均匀化热处理:将上述料块进行均匀化热处理,以消除铸造偏析,使组织均匀; 3)锻前坯料和模具的预处理,包括: a.表面润滑:在模具型腔表面和坯料表面涂覆石墨润滑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b.预热:对上下模具和平砧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4(T260°C;坯料预热温度为300~400。。,时间 5~IOmin ; 4)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对预热的坯料采用多向自由锻方式进行预成形;将坯料置于平砧上,沿坯料的三维正交面按X — Y — Z — X的顺序进行反复锻压,记每个面锻压一次为一个道次,共锻压4X (6或9)道次;其中,每道次变形量为6~10%,压下速率为4.5^5.5mm/s,每道次终了温度不低于25(T270°C,在每6或9道次后于30(T40(TC炉中回炉保温5~IOmin ;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完成后坯料空冷至室温,并对坯料进行整平; 5)模锻终锻成形:将经多向自由锻预成形的坯料于28(T380°C加热5~10min,然后置于模具内进行终锻成形;终锻成形视道次压下量分4飞个道次完成,压下速率为4.5^5.5mm/s,其中除最后一道次外,各道次压下量在18~32%范围内、终了温度不低于27(T280°C、在每道次后于28(T380°C炉中回炉保温ClOmin,最后一道次压下量为广5% ;模锻完成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环件产品。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向自由锻预成形结合模锻终锻成形、通过合理选择锻造温度、压下速率、变形量等工艺参数以及各工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成功制备出镁合金锻环。2.本专利技术无需挤压开坯等辅助工序,在一台液压机上就可以完成锻环的成形加工,设备投入少,成本低。3.本专利技术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工艺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环件尺寸精确、制备出的环件充型完整,无裂纹、折迭等缺陷,内部组织致密,组织性能均匀,使环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选用的镁合金是半连续铸造的AZ31铸锭,环件的锻造成形包括以下步骤: O下料:将AZ31镁合金铸锭锯切成正方体料块,料块大小依环件尺寸、根据体积不变原则确定,正方体高/边比为1.1。2)坯料均匀化热处理:将AZ31镁合金坯料置于电阻炉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采用双级均匀化热处理制度,即300°C X2h+400°C X 12h,以尽可能消除铸造偏析,使组织均匀;均匀化后空冷至室温。3)锻前坯料和模具的预处理,包括: a.表面润滑:在模具型腔表面和坯料表面涂覆石墨润滑剂,所用石墨润滑剂为:7%硼酸+17%亚硝酸钠+5%石墨+余量水(重量百分比),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干燥。b.预热:对上下模具和平砧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50°C(达到250°C ±20即可)。其中,上下模具分别采用6根260W的电热管进行加热,利用温控装置进行温度控制;平砧置于电阻炉中进行加热。坯料置于设定温度的电阻炉中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400°C、时间5min。4)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对预热的坯料采用多向自由锻方式进行预成形。将坯料置于平砧上,沿坯料的三维正交面按X — Y — Z — X的顺序进行反复锻压,记每个面锻压一次为一个道次,共锻压36道次,在每9道次后将坯料于400°C炉中回炉保温5min。其中,道次变形量为10%,压下速率为5.4mm/s,每9道次后测得坯料温度分别为276、273、274和270°C。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完成后坯料空冷至室温,并对坯料进行整平,去除存在的尖锐棱角。5)模锻终锻成形:将经预锻成形的坯料于380°C电阻炉中保温lOmin,然后置于模具内进行终锻成形。终锻成形分4个道次完成,压下速率为5mm/s,各道次压下量分别为30%、30%、30%和2%,各道次终了温度分别为294、286、290和291°C,在每道次后于380°C炉中回炉保温5min。模锻完成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环件产品。本实施例得到的镁合金环件充型完整,无裂纹、折迭等缺陷。实施例2:本实施例选用的镁合金是半连续铸造的AZ31铸锭,环件的锻造成形包括以下步骤: O下料:将AZ31镁合金铸锭锯切成正方体料块,料块大小依环件尺寸、根据体积不变原则确定,正方体高/边比为1.02。2)坯料均匀化热处理:将AZ31镁合金坯料置于电阻炉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采用双级均匀化热处理制度,即300°C X2h+400°C X 12h,以尽可能消除铸造偏析,使组织均匀;均匀化后空冷至室温。3)锻前坯料和模具的预处理,包括: a.表面润滑:在模具型腔表面和坯料表面涂覆石墨润滑剂,所用石墨润滑剂为:7%硼酸+17%亚硝酸钠+5%石墨+余量水(重量百分比),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干燥。b.预热:对上下模具和平砧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60°C(达到260°C ±20即可)。其中,上下模具分别采用6根260W的电热管进行加热,利用温控装置进行温度控制;平砧置于电阻炉中进行加热。坯料置于设定温度的电阻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镁合金环件的锻造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下料:将镁合金铸锭锯切成料块;料块为正方体,料块大小依环件尺寸、根据体积不变原则确定,其高与正方形底面边长之比即高/边比为0.8~1.2;2)坯料均匀化热处理:将上述料块进行均匀化热处理,以消除铸造偏析,使组织均匀;3)锻前坯料和模具的预处理,包括:a. 表面润滑:在模具型腔表面和坯料表面涂覆石墨润滑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干燥;b.预热:对上下模具和平砧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40~260℃;坯料预热温度为300~400℃,时间为5~10min;4)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对预热的坯料采用多向自由锻方式进行预成形;将坯料置于平砧上,沿坯料的三维正交面按X→Y→Z→X的顺序进行反复锻压,记每个面锻压一次为一个道次,共锻压4×(6或9)道次;其中,每道次变形量为6~10%,压下速率为4.5~5.5mm/s,每道次终了温度不低于250~270℃,在每6或9道次后于300~400℃炉中回炉保温5~10min;多向自由锻预成形完成后坯料空冷至室温,并对坯料进行整平;5)模锻终锻成形:将经多向自由锻预成形的坯料于280~380℃加热5~10min,然后置于模具内进行终锻成形;终锻成形视道次压下量分4~6个道次完成,压下速率为4.5~5.5mm/s,其中除最后一道次外,各道次压下量在18~32%范围内、终了温度不低于270~280℃、在每道次后于280~380℃炉中回炉保温5~10min,最后一道次压下量为1~5%;模锻完成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环件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黄浩,豆雨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