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348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1 06:37
一种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包括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还包括多功能表面覆层,所述锂电池隔膜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该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上均布微孔(2),所述多功能表面覆层覆盖于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上、下表面,其上间隔布设有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包括锂电池隔膜,其还包括多功能表面覆层,所述锂电池隔膜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该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上均布微孔,所述多功能表面覆层覆盖于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上、下表面,其上间隔布设有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作为亲电解液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作为散热膜,不但提高了锂电池隔膜表面的亲电解液性,还减少了电解液对锂电池隔膜腐蚀,在腐蚀环境中使用时保持稳定的使用特性;而且具有稳定的散热功效,避免了温度升高而造成的隔膜变形、微孔缩小甚至闭孔等问题。本技术兼具良好的亲电解液和散热性能,尤其适用于高能量小体积的锂电池。【专利说明】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隔膜,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锂电池上的兼具良好亲电解液和散热性能的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
技术介绍
锂电池由于具有电压高、能量高、循环寿命长且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新一代电池。由于使用锂电池的电子产品不断地小型化而且应用越来越普及,锂电池产品体积也不可避免的随之减小,随之而来的却是故障和事故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在体积变小后,锂电池结构和部件的大量集成和压缩实际,使得的温度上升速度变快且不易排散,而且来自工作环境中电解液的腐蚀影响越来越突出和显著,传统锂电池隔膜就上述问题不但无法表现出良好、积极的效果,反而出现隔膜变形、微孔缩小甚至闭孔等现象,长期积累使得锂电池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极具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包括锂电池隔膜,其还包括多功能表面覆层,所述锂电池隔膜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该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上均布微孔,所述多功能表面覆层覆盖于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上、下表面,其上间隔布设有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如此设计,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作为亲电解液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作为散热膜,不但提高了锂电池隔膜表面的亲电解液性,还减少了电解液对锂电池隔膜腐蚀,在腐蚀环境中使用时保持稳定的使用特性;而且具有稳定的散热功效,避免了温度升高而造成的隔膜变形、微孔缩小甚至闭孔等问题。作为优化,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之间设有连接过渡带。如此设计,连接过渡带采用疏水导电材料制成,使各功能位不受相邻功能区域的影响。作为优化,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横向间隔布设。如此设计,聚乙烯高分子隔膜横向各部位获得均匀的亲电解液和散热的性能。作为优化,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和聚四氟乙烯薄膜纵向间隔布设。如此设计,方便针对不同的区域的亲电解液性和散热性需要,设置不同亲电解液区域和散热区域厚度及面积,分区域实现各自的功能。作为优化,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聚四氟乙烯薄膜和连接过渡带的厚度均为5?15 u m。作为优化,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上微孔的孔径为0.1?0.3 Pm。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设计合理,兼具良好的亲电解液和散热性能,广泛适用于各种锂电池,尤其适用于高能量小体积的锂电池配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的实施方式I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的实施方式I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的实施方式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_聚乙烯高分子隔膜、2-微孔、3-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4-聚四氟乙烯薄膜、5-连接过渡带。【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如图1、2所示,本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包括锂电池隔膜,其还包括多功能表面覆层,所述锂电池隔膜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该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均布微孔2,所述多功能表面覆层覆盖于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下表面,其上间隔布设有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之间设有连接过渡带5。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横向间隔布设。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聚四氟乙烯薄膜4和连接过渡带5的厚度均为8 u m。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微孔2的孔径为0.2 y m。实施方式2:如图3所示,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纵向间隔布设;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聚四氟乙烯薄膜4和连接过渡带5的厚度均为12 u m0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微孔2的孔径为0.2 ym。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I所述,略。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描述的产品,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包括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还包括多功能表面覆层,所述锂电池隔膜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该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均布微孔(2),所述多功能表面覆层覆盖于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下表面,其上间隔布设有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 )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 )之间设有连接过渡带(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 )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 )横向间隔布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 )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 )纵向间隔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所述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聚四氟乙烯薄膜(4)和连接过渡带(5)的厚度均为5~15pm。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微孔(2 )的孔径为0.1~0.3i!m。【文档编号】H01M2/16GK203553257SQ201320654552【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专利技术者】陈博裕, 沈丹, 洪力东, 郭政肇 申请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超高分子锂电池隔膜,包括锂电池隔膜,其特征是:还包括多功能表面覆层,所述锂电池隔膜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该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上均布微孔(2),所述多功能表面覆层覆盖于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上、下表面,其上间隔布设有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膜(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裕沈丹洪力东郭政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