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宗益专利>正文

千斤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600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05:26
一种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缸体,具有导液孔,穿设于该外缸体的侧壁;气室活塞杆,设置于该外缸体内的中央,且该气室活塞杆具有:一气室活塞,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的顶部;一第一气室,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内;一灌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底部,以将一气体灌入该第一气室;一密封组件,密封该灌气孔;及一导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侧壁,并连通该第一气室;顶升活塞杆,活动套设于该气室活塞杆,且该顶升活塞杆具有:一千斤顶平台,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顶部;一气室密封盖,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气室活塞形成一第二气室,且该第二气室借由该导气孔连通第一气室;一顶升液压活塞,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该顶升液压活塞、该顶升活塞杆的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外缸体的内壁形成一液压室,且该液压室连通该导液孔;及一限位部,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并设置于该顶升液压活塞的上方;其中,该气室密封盖与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气室活塞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顶升液压活塞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限位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对应该限位部,以将该顶升活塞杆的该顶升液压活塞限位于该限位组件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底部之间;及锁固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并设置于该限位组件的上方,以锁固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千斤顶结构,包含缸体、设于缸体内的气室活塞杆、套于气室活塞杆的顶升活塞杆、设于缸体顶部的限位及锁固组件;气室活塞杆顶部有气室活塞,内部有第一气室,侧壁有连通第一气室的导气孔;顶升活塞杆有气室密封盖、限位部与顶升液压活塞,气室密封盖、顶升活塞杆内壁、气室活塞杆外壁与气室活塞形成第二气室并连通第一气室,顶升液压活塞、顶升活塞杆底部、气室密封盖、气室活塞杆外壁与缸体内壁形成液压室并连通缸体的导液孔;限位组件限位顶升液压活塞;锁固组件锁固顶升活塞杆。通过这种设计,减少管路堵塞,并快速将顶升活塞杆恢复原状。【专利说明】千斤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尤其涉及一种同时使用气压与液压的千斤顶结构,能减少内部管路堵塞,从而避免千斤顶结构坏损。
技术介绍
公知使用油压的方式来举起重物的千斤顶于举起重物后,会借由锁固件来固定该千斤顶,并会释放该千斤顶内的油压。当使用者要收纳该千斤顶时,使用者会松开该锁固件,并等待该千斤顶因重力的缘故而下降恢复原状。然而,其恢复原状的速度缓慢。此外,该千斤顶内的油压管路容易发生管路堵塞的情况,造成油压无法流通,从而使该千斤顶无法使用。再者,若管路已发生堵塞,但使用者仍继续灌注油性液体进入该千斤顶内的话,会使该千斤顶无法作动,并会因子缸与主缸的受压面积不同,从而破坏千斤顶的结构。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其为公知的复动式千斤顶,该复动式千斤顶借由进油孔I将油灌进主油室2,从而抬起一千斤顶顶升轴心3 ;接着,如图2所示,当要下降该千斤顶顶升轴心3时,借由下降油路4将另一油灌进设置于该千斤顶顶升轴心3内的附油室5,来使该千斤顶顶升轴心3下降。该复动式千斤顶虽然能快速使该千斤顶顶升轴心3恢复原状,但由于该主油室2的截面积大于该附油室5的截面积,从而使其压力差异非常大,故当管路发生堵塞时,若使用者仍持续灌注油进入该主油室2或该附油室5的话,容易发生超压,从而造成该复动式千斤顶的结构坏损。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能减少管路堵塞、降低超压的发生、并能快速将千斤顶恢复原状的千斤顶,将是本技术所欲积极公开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千斤顶结构,其能减少管路堵塞,从而降低超压的发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千斤顶结构,其能快速将千斤顶恢复原状。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千斤顶结构,包含外缸体、气室活塞杆、顶升活塞杆、限位组件及锁固组件。该外缸体具有导液孔,穿设于该外缸体的侧壁。该气室活塞杆设置于该外缸体内的中央,且该气室活塞杆具有气室活塞,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的顶部;第一气室,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内;灌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底部,以将气体灌入该第一气室;密封组件,密封该灌气孔;及导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侧壁,并连通该第一气室。该顶升活塞杆活动套设于该气室活塞杆,且该顶升活塞杆具有千斤顶平台,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顶部;气室密封盖,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气室活塞形成第二气室,且该第二气室借由该导气孔连通第一气室;顶升油压活塞,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该顶升油压活塞、该顶升活塞杆的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外缸体的内壁形成一液压室,且该液压室连通该导液孔;及一限位部,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并设置于该顶升油压活塞的上方;其中,该气室密封盖与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气室活塞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顶升油压活塞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该限位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对应该限位部,以将该顶升活塞杆的顶升油压活塞限位于该限位组件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底部之间。该锁固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并设置于该限位组件的上方,以锁固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在上述的千斤顶结构中,该导气孔靠近该气室活塞杆的顶部,并设置于该气室活塞的下方。在上述的千斤顶结构中,该导液孔靠近该外缸体的底部。在上述的千斤顶结构中,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还具有螺纹结构,设置于该限位部的上方;且该千斤顶结构还包含螺纹组件,设置于该限位组件与该锁固组件之间,且该螺纹组件与该顶升活塞杆的螺纹结构相互对应。综上所述,本技术千斤顶结构借助上述的设计,能减少管路堵塞,从而降低超压的发生,并能快速将顶升活塞杆恢复原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与图2为公知的`复动式千斤顶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千斤顶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充满气体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灌入液性液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顶升活塞杆恢复原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千斤顶结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符号说明】I 进油孔2 主油室3 千斤顶顶升轴心4 下降油路5 附油室10外缸体11导液孔20气室活塞杆21气室活塞22第一气室23灌气孔24密封组件25导气孔30顶升活塞杆31千斤顶平台32气室密封盖33第二气室34顶升液压活塞35液压室36限位部37螺纹结构40限位组件50锁固组件60螺纹组件100, 200 千斤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照图3,其为本技术千斤顶结构100的第一具体实施例,该千斤顶结构100包含外缸体10、气室活塞杆20、顶升活塞杆30、限位组件40及锁固组件50。该外缸体10具有导液孔11,穿设于该外缸体10的侧壁,如图3所示,该导液孔11较佳靠近该外缸体10的底部。另外,应了解到,虽然图未示,该导液孔11与液体槽(图未示)与液压帮浦(图未示)连接。其中,该液体槽容纳的液体可为油或水…等众所皆知的液体。该气室活塞杆20设置于该外缸体10内的中央,且该气室活塞杆20具有气室活塞21,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20的顶部,该气室活塞可为O型环…等密封环;第一气室22,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20内;灌气孔23,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20的底部,并连接气压帮浦(图未示),以将气体灌入该第一气室22,该气体并未限制,可为一般空气或特定种类的气体;密封组件24,设置于该灌气孔23,当该气体灌入该第一气室22后,该密封组件24密封该灌气孔23 ;及导气孔25,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20的侧壁,并连通该第一气室24,如图3所示,该导气孔25较佳靠近该气室活塞杆20的顶部,并设置于该气室活塞21的下方。该顶升活塞杆30活动套设于该气室活塞杆20,且该顶升活塞杆30设置于该外缸体10内。该顶升活塞杆30具有千斤顶平台31,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30的顶部,用以支撑物体(图未示);气室 密封盖32,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30的内侧壁底部,该气室密封盖32可为O型环…等密封环,且该气室密封盖32、该顶升活塞杆30的内侧壁、该气室活塞杆20的外侧壁与该气室活塞21形成第二气室33 ;顶升液压活塞34,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30的外侧壁底部,该顶升液压活塞34可为O型环…等密封环,该顶升液压活塞34、该顶升活塞杆30的底部、该气室密封盖32、该气室活塞杆20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缸体,具有导液孔,穿设于该外缸体的侧壁;气室活塞杆,设置于该外缸体内的中央,且该气室活塞杆具有:一气室活塞,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的顶部;一第一气室,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内;一灌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底部,以将一气体灌入该第一气室;一密封组件,密封该灌气孔;及一导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侧壁,并连通该第一气室;顶升活塞杆,活动套设于该气室活塞杆,且该顶升活塞杆具有:一千斤顶平台,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顶部;一气室密封盖,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气室活塞形成一第二气室,且该第二气室借由该导气孔连通第一气室;一顶升液压活塞,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该顶升液压活塞、该顶升活塞杆的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外缸体的内壁形成一液压室,且该液压室连通该导液孔;及一限位部,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并设置于该顶升液压活塞的上方;其中,该气室密封盖与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气室活塞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顶升液压活塞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限位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对应该限位部,以将该顶升活塞杆的该顶升液压活塞限位于该限位组件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底部之间;及锁固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并设置于该限位组件的上方,以锁固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益
申请(专利权)人:杨宗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