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胤宰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941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06:00
一种旋转折叠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椅座支架、一椅脚支架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一支撑块;该椅座支架包括两前支杆及至少一后靠杆;该椅脚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支脚杆;该支撑块包括上支座、下支座以及枢接上支座与下支座的枢接件,上支座与下支座上分别设供椅座支架各杆件及椅脚支架各脚杆插置的插孔,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通过弹性绳与支撑块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折叠椅,其包括椅座支架、椅脚支架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一支撑块;该椅座支架包括两前支杆及至少一后靠杆;该椅脚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支脚杆;该支撑块包括上支座、下支座以及枢接二者的枢接件,上支座与下支座上分别设供椅座支架各杆件及椅脚支架各脚杆插置的插孔,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通过弹性绳与支撑块连接在一起。本技术通过具有插孔的支撑块以配合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即可构成一折叠椅,而通过弹性绳的连接即可实现折叠椅各杆件与支撑块的折收,达到折收体积更紧凑,更易携带与收藏的功能;由相互枢接的上支座与下支座构成的支撑块,令椅座实现灵活转动,具方便使用者使用的特效。【专利说明】一种旋转折叠椅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折叠椅,特别是指一种可以转动的折叠椅结构。
技术介绍
折叠椅具有易折收且便携的特点,其不仅适用于户外及临时场所的使用,亦是家居必备的应急使用物品。传统的折叠椅多是由折叠支架支撑布面构成,构成的折叠支架是多根支杆配合多个模块构成,利用折叠支架展开并配合布面的限制而构成固定状态的椅子,即其只具备展开与收合的两种状态,虽然出现了可以调节靠背角度的折叠椅,但是使用者使用时依座的状态固定,并无法如正常的椅子一样具有多功能的使用,另外,可调节靠背角度的折叠椅,其折收的体积仍然较大,无法较佳的体现轻便易携、易收藏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折叠椅,其具有展收方便且可以灵活转动,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功能。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折叠椅,其具有折收体积更紧凑,更易携带与收藏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旋转折叠椅,其中:包括一椅座支架、一椅脚支架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一支撑块;该椅座支架包括两前支杆及至少一后靠杆;该椅脚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支脚杆;该支撑块包括上支座、下支座以及枢接上支座与下支座的枢接件,上支座与下支座上分别设供椅座支架各杆件及椅脚支架各脚杆插置的插孔,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通过弹性绳与支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支座的近上方的周缘呈放射状形成向下向内的斜向插孔;下支座的近下方的周缘呈放射状形成向上向内的斜向插孔。所述上支座的中心形成轴向枢接孔;下支座的中心形成轴向枢接孔;枢接件穿过上支座的枢接孔、下支座的枢接孔以将上支座与下支座枢接在一起。所述枢接件可直接成型在上支座上。所述枢接件可直接成型在下支座上。所述枢接件上形成缩颈台阶,则与之配合的的枢接孔形成台阶孔。所述椅座支架的前支杆与后靠杆由多节杆件构成。所述椅脚支架的各支脚杆采用多节杆件构成。所述由多节杆件构成的前支杆、后靠杆或/和支脚杆通过连接杆实现配合,即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一杆件中,另一端与相邻的杆件为活动套接关系。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具有插孔的支撑块以配合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即可构成一折叠椅,而通过弹性绳的连接即可实现折叠椅各杆件与支撑块的折收,达到折收体积更紧凑,更易携带与收藏的功能;而由相互枢接的上支座与下支座构成的支撑块,又令椅座实现灵活转动,以方便使用者使用的特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A是本技术支撑块的立体分解图;图3B是本技术支撑块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 一种旋转折叠椅,其包括一椅座支架1、一椅脚支架2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架I与椅脚支架2的一支撑块3,椅座支架I与椅脚支架2的各杆件通过弹性绳4与支撑块3连接在一起,而椅座支架I上配合有椅座布面5 ;该支撑块3包括相互活动枢接的上支座31与下支座32。所述椅座支架I包括两前支杆11及至少一后靠杆,此实施例是设置两后靠杆12 ;所述椅脚支架2包括至少三根支脚杆21 ;配合图3A、3B所示,所述支撑块3包括上支座31、下支座32以及枢接上支座31与下支座32的枢接件33 ;该上支座31的近上方的周缘呈放射状形成向下向内的斜向插孔311以供椅座支架I的各杆件插置配合;该上支座31的中心形成轴向枢接孔312 ;该下支座32的近下方的周缘呈放射状形成向上向内的斜向插孔321,下支座32的中心形成轴向枢接孔322 ;枢接件33穿过上支座31的枢接孔312、下支座32的枢接孔322以将上支座31与下支座32枢接在一起,如此令上支座31与下支座32之间形成活动的转动关系。该枢接件33可直接成型在上支座31或下支座32上,配合图3所示的实施例,该枢接件33是直接成型在上支座31上,其上形成缩颈台阶331,则下支座32的枢接孔322形成台阶孔,如此结构令上支座31与下支座32配合后,转动的接合面更少更处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动。组合时,椅座支架I的两前支杆11、两后靠杆12及椅脚支架2的支脚杆21中分别穿设弹性绳4,并且各弹性绳4再穿过各杆件配合的斜向插孔311、321中以与支撑块3连接在一起。当椅子使用时,只需将椅座支架I与椅脚支架2的各杆件插置于支撑块3中即可,由于支撑块3的上支座31与下支座32为相互的枢接关系,因此椅座即可实现灵活的转动,以方便使用者的多角度工作,令折叠椅的功能更加丰富强大。而当折收椅子时,只需将椅座支架I与椅脚支架2的各杆件从支撑块3中拔出即可,由于受限于弹性绳4的作用,令各部件不至于脱离,并且可以实现最紧凑的收合,达到最小的收合体积,以方便收藏与携带。再如图4所示,椅座支架I的前支杆11与后靠杆12可由多节杆件构成,即各杆件的端部可形成缩颈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套接,如此可进一步缩短杆件折收后的长度,令收合更加合理。使用时,松释对各杆件的束缚力,抖动各杆件,在强性绳4的弹性力作用下,即可将椅架轻松展开。上述由多节杆件构成的前支杆11或/和后靠杆12亦可通过连接杆13实现配合,即各连接杆13的一端固定于一杆件中,另一端与相邻的杆件为活动套接关系。当然,椅脚支架2的各支脚杆21亦可采用多节杆件构成。为提高椅脚架2的支撑力度,其支脚杆21可设置四支或五支,只需将支撑块3下支座32的斜向插孔321设置为与支脚杆21数量对应即可。综上,本技术通过具有插孔311、321的支撑块3以配合椅座支架I与椅脚支架2的各杆件即可构成一折叠椅,而通过弹性绳4的连接即可实现折叠椅各杆件与支撑块3的折收,达到折收体积更紧凑,更易携带与收藏的功能;而由相互枢接的上支座31与下支座32构成的支撑块3,又令椅座具有灵活转动,以方便使用者使用的特效。【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折叠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椅座支架、一椅脚支架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一支撑块;该椅座支架包括两前支杆及至少一后靠杆;该椅脚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支脚杆;该支撑块包括上支座、下支座以及枢接上支座与下支座的枢接件,上支座与下支座上分别设供椅座支架各杆件及椅脚支架各脚杆插置的插孔,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通过弹性绳与支撑块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近上方的周缘呈放射状形成向下向内的斜向插孔;下支座的近下方的周缘呈放射状形成向上向内的斜向插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的中心形成轴向枢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折叠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椅座支架、一椅脚支架及活动连接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一支撑块;该椅座支架包括两前支杆及至少一后靠杆;该椅脚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支脚杆;该支撑块包括上支座、下支座以及枢接上支座与下支座的枢接件,上支座与下支座上分别设供椅座支架各杆件及椅脚支架各脚杆插置的插孔,椅座支架与椅脚支架的各杆件通过弹性绳与支撑块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胤宰
申请(专利权)人:李胤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