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双轴铰链机构及便携式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395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8 01:58
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双轴铰链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设有滑动结合件,所述滑动结合件套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并可沿第一轴和第二轴来回滑动,并且所述滑动结合件与第一轴以及与第二轴能相对转动;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一组摩擦套,所述第一组摩擦套由第一摩擦套和第二摩擦套并列连接构成,第一摩擦套套在第一轴上并与第一轴摩擦配合,第二摩擦套套在第二轴上并与第二轴摩擦配合;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二组摩擦套,所述第二组摩擦套由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构成,第三摩擦套套在第一轴上并与第一轴摩擦配合,第四摩擦套套在第二轴上并与第二轴摩擦配合;所述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由所述滑动结合件来回滑动而相结合和脱离结合状态;所述双轴铰链机构上设置有滑动结合件的结合控制机构和回复驱动机构,所述结合控制机构用于在双轴铰链机构处于打开运动时,驱动滑动结合件向着第二组摩擦套运动,最终使滑动结合件将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结合在一起,所述回复驱动机构用于当双轴铰链机构处于关闭运动时,驱动滑动结合件按照结合控制机构的控制而离开第二组摩擦套,使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脱离结合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双轴铰链机构及应用该双轴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它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滑动结合件,本专利技术在两根轴上都采用了摩擦套摩擦定位结构,既能保证铰链及便携式电子产品能够在任意打开角度随时停止并定位又适于薄形化设计。通过滑动结合件,本专利技术能够在铰链的整个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实现分阶段变力值的摩擦配合,在打开的开始阶段只有第一组摩擦套参与摩擦配合,铰链打开动作比较轻松,在打开的后阶段,第二组摩擦套加入摩擦配合,增加了摩擦力值及定位保持性能,使铰链的打开过程中符合具有完美的手感。本专利技术的两根轴均能转动,能够具有铰链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360°翻转打开的结构基础。【专利说明】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双轴铰链机构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双轴铰链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诸如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其厚度越来越薄,不仅如此,对其在打开状态下的状态要求也越来越高,并要求在打开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操作感。然而,薄型化设计意味着对铰链结构有更多的限制,这又往往成为提高操作感的障碍,而且常规的笔记本电脑,其盖的位置处于主机之上,其铰链不能360°翻转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双轴铰链机构,其能够适应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且具有更好的操作感。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双轴铰链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设有滑动结合件,所述滑动结合件套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并可沿第一轴和第二轴来回滑动,并且所述滑动结合件与第一轴以及与第二轴能相对转动;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一组摩擦套,所述第一组摩擦套由第一摩擦套和第二摩擦套并列连接构成,第一摩擦套套在第一轴上并与第一轴摩擦配合,第二摩擦套套在第二轴上并与第二轴摩擦配合;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二组摩擦套,所述第二组摩擦套由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构成,第三摩擦套套在第一轴上并与第一轴摩擦配合,第四摩擦套套在第二轴上并与第二轴摩擦配合;所述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由所述滑动结合件来回滑动而相结合和脱离结合状态;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上设置有滑动结合件的结合控制机构和回复驱动机构,所述结合控制机构用于在双轴铰链机构处于打开运动时,驱动滑动结合件向着第二组摩擦套运动,最终使滑动结合件将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结合在一起,所述回复驱动机构用于当双轴铰链机构处于关闭运动时,驱动滑动结合件按照结合控制机构的控制而离开第二组摩擦套,使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脱离结合状态。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分别与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连接,所述滑动结合件上具有与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进行结合配合的结合部位。所述结合控制机构为凸轮机构,所述回复驱动机构为拉簧;所述凸轮机构的第一部分处在滑动结合件上,与第一部分配合的第二部分与第一轴和/或第二轴同步转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运动关系为分时逆向转动或同步逆向转动。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设有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和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具有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且所述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相连的那段均能退绕和收绕;所述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也具有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且所述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相连的那段均能退绕和收绕,所述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和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是相反的圈绕式弹性部件,使得第一轴和第二轴在转动时,当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退绕,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收绕,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收绕,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退绕,当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收绕,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退绕,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退绕,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收绕,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和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均有与第一轴相连的部分和与第二轴相连的部分。所述双轴铰链还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套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并且所述固定架与第一轴以及第二轴能分别相对转动;第一摩擦套和第二摩擦套通过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之间的中心距比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中心距略短,所述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之间的中心距比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中心距略短。所述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退绕和收绕部分之前还有一部分既不与所套之轴连接但也不退绕和收绕的无效段;所述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套在第一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和套在第二轴上的圈绕式弹性部件圈在退绕和收绕部分之前还有一部分既不与所套之轴连接但也不退绕和收绕的无效段。所述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和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为中心对称设置的一对圈绕式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和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与第一轴相连的部分和与第二轴相连的部分通过焊接与第一轴和第二轴相连。所述圈绕式弹性部件可采用任何由带、线采用螺旋式绕法或像卷簧那样一层层圈绕的具有弹性的部件。所述圈绕式弹性部件最优选为弹簧。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上述双轴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包括机身和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产品设有上述任一种的双轴铰链机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身和盖连接。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两根轴上都采用了摩擦套摩擦定位结构,既能保证铰链及便携式电子产品能够在任意打开角度随时停止并定位又适于薄形化设计。尤为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铰链的整个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实现分阶段变力值的摩擦配合,在打开的开始阶段只有第一组摩擦套参与摩擦配合,铰链打开动作比较轻松,在打开的后阶段,第二组摩擦套加入摩擦配合,增加了摩擦力值及定位保持性能,使得铰链的打开过程中符合具有完美的手感。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两根轴均能转动,从而能够具有铰链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360°翻转打开的结构基础。【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双轴铰链机构的笔记本电脑在盖关闭时的外观示意图。图1b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双轴铰链机构的笔记本电脑在盖打开360°时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或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与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中心尺寸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圈绕式弹性部件和第二圈绕式弹性部件与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连接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双轴铰链机构,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设有滑动结合件,所述滑动结合件套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并可沿第一轴和第二轴来回滑动,并且所述滑动结合件与第一轴以及与第二轴能相对转动;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一组摩擦套,所述第一组摩擦套由第一摩擦套和第二摩擦套并列连接构成,第一摩擦套套在第一轴上并与第一轴摩擦配合,第二摩擦套套在第二轴上并与第二轴摩擦配合;所述双轴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二组摩擦套,所述第二组摩擦套由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构成,第三摩擦套套在第一轴上并与第一轴摩擦配合,第四摩擦套套在第二轴上并与第二轴摩擦配合;所述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由所述滑动结合件来回滑动而相结合和脱离结合状态;所述双轴铰链机构上设置有滑动结合件的结合控制机构和回复驱动机构,所述结合控制机构用于在双轴铰链机构处于打开运动时,驱动滑动结合件向着第二组摩擦套运动,最终使滑动结合件将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结合在一起,所述回复驱动机构用于当双轴铰链机构处于关闭运动时,驱动滑动结合件按照结合控制机构的控制而离开第二组摩擦套,使第三摩擦套和第四摩擦套脱离结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卿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