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157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7 06:56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16)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16)的第二标准节(15),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3)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1);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截面面积;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爬升架包括用于第一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以及用于第二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下爬升架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标准节的截面面积;上爬升架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第二长方体框架与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标准节的截面面积;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可以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专利说明】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及适应于变截面塔身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是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造船厂、交通设施和电力设施建设对特大吨位的塔式起重机需求越来越多,对最大起重量要求越来越高。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和塔顶等,塔身是由若干个标准节和基础节组成,根据塔机的高度,确定标准节的数量,标准节是由主弦杆、水平腹杆、斜腹杆等组焊而成的空间桁架结构,每节之间采用高强度连接螺栓连接。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塔机的高度是可以通过加装标准节或者拆卸标准节来改变的,而标准节的加装与拆卸都是通过爬升架实现的。塔式起重机的塔身有等截面的,当然也有变截面的,现有技术中,对于等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与拆卸有其对应的爬升架(如图1-图3所示),但是,对于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与拆卸都是通过两个爬升架(包含两套泵站系统,一套对应大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另一套对应小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实现的,无法通过一套泵站系统实现两种不同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针对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需要提供一种爬升架,以实现一套泵站系统完成两种不同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爬升架通过一套泵站系统无法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的第二标准节,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所述下爬升架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标准节的截面面积;所述上爬升架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下爬升架包括第一外主弦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上爬升架包括第二外主弦杆、内主弦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内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主弦杆平行设置以组成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包括水平杆和斜杆。优选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通过所述中间杆连接优选地,所述中间杆包括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所述第一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内主弦杆固定以形成固定点,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所述第二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固定点固定,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上爬升架和下爬升架具有各自的标准节引入口。优选地,所述下爬升架与所述上爬升架通过销轴连接。优选地,所述爬升架包括沿该爬升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操作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上的栏杆,各个所述操作平台从所述爬升架的外侧向外延伸;所述爬升架还包括用于工作人员从各个所述操作平台上下的爬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所述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爬升架套设在所述起重机的塔身周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由于其包括爬升架和下爬升架,因此实现了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具体的,通过下爬升架实现塔身下部的第一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通过上爬升架实现塔身上部的第二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由于塔身采用分段加节或降节(即,先进行第二标准节的加节,在进行第一标准节的加节,是两个工作阶段,降节同样采用的是两个工作阶段,这里不在重复),因此所述上爬升架与下爬升架使用的是同一套泵站系统,这样,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
技术介绍
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A向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B向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简略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主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侧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沿A-A剖切面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与塔式起重机塔身的安装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与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驾驶室、塔机等的安装)的安装示意图。图11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一标准节加节的状态图。图12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一标准节加节完成后的不意图。图13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上爬升架进行第二标准节加节的状态图。图14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二标准节加节完成后的不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爬升架;2:销轴;3:下爬升架;4:第二引进系统; 5:第一引进系统; 6:第二引进面;7:第一引进面;8:第二外主弦杆; 9:中间杆;10:内主弦杆;11:泵;12:操作平台;13:栏杆;14:顶升油缸;15:第二标准节;16:第一标准节; 17:爬梯;Μ:固定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 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加节”与“降节”的含义是:不同截面的标准节(在本专利技术中指第一标准节16和第二标准节15)通过爬升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16)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16)的第二标准节(15),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3)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1);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截面面积;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云华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