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644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1)将待氮化的盘类、齿轮工件按以下方式摆放在所述的氮化炉中,以下所述盘类、齿轮工件简称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排放方式对工件进行排放,其独特的间隙范围确保工件在氮化炉中均匀散热及应力的释放;2)氮化炉升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阶段性升温、并在升温的阶段间停炉设置,实现了对工件的应力释放,匀化炉膛内的温度分布,使得氮化的工件变形量大大减小,其工件的合格率达90-97%。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工件加工,其加工精度和合格率完全满足轨道交通领域所应用的传动工件,确保工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1)将待氮化的盘类、齿轮工件按以下方式摆放在所述的氮化炉中,以下所述盘类、齿轮工件简称工件: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排放方式对工件进行排放,其独特的间隙范围确保工件在氮化炉中均匀散热及应力的释放;2)氮化炉升温:本专利技术通过阶段性升温、并在升温的阶段间停炉设置,实现了对工件的应力释放,匀化炉膛内的温度分布,使得氮化的工件变形量大大减小,其工件的合格率达90-9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工件加工,其加工精度和合格率完全满足轨道交通领域所应用的传动工件,确保工件的正常工作。【专利说明】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属于盘类、齿轮工件的精细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社会不断的发展,对工业机械工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高精尖的机械加工领域,工件的产出品质直接影响到其配装的各个领域。在所述联动
,盘类、齿轮工件的加工对质量的要求较高。尤其在轨道交通领域所应用的传动工件,工件的精确度和合格率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整体安全和发展。在批量生产的当今,往往存在利用单个加工设备处理成批多个的设备工件:例如,在工件的氮化处理环节,根据工件材质和渗层要求,使渗氮工件表面获得含氮强化层,得到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磨性。但在氮化过程中使用的氮化炉容积较大,其内部各个部位的温度不均,变形量加大,因此影响整炉内工件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沿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轴向高度将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自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炉膛、中部炉膛和下部炉膛;`I)将待氮化的盘类、齿轮工件按以下方式摆放在所述的氮化炉中,以下所述盘类、齿轮工件简称工件:先将工件摆放在下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15%-20% ;再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中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30%-35% ;最后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上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 15%-20% ;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采用上述排放方式对工件进行排放,使得位于中部的工件彼此间的间隙大于位于两端的工件间隙,其独特的间隙范围确保工件在氮化炉中均匀散热及应力的释放;2)氮化炉升温:将氮化炉的炉温阶段性升温至氮化保温温度T4,顺次将氮化炉炉温升至Tl、T2、T3、T4,所述Τ4 > Τ3 > Τ2 > Tl ;在上述Τ1、Τ2、Τ3和Τ4之间的升温间隔处停炉30_60mins ;并在氮化保温温度T4时,按照现有技术向所述氮化炉中充氮,完成对所述工件的氮化。此处设计的优势在于:通过阶段性升温、并在升温的阶段间停炉设置,实现了对工件的应力释放,匀化炉膛内的温度分布,使得氮化的工件变形量大大减小,其工件的合格率达 90-9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Tl的范围:190-250°C,所述T2的范围:300-360°C,所述T3 的范围:400-450°C,所述 T4 的范围=500-5500C0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工件加工,其加工精度和合格率完全满足轨道交通领域所应用的传动工件,确保工件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采用独特设计的排放方式对工件进行排放,使得位于中部的工件彼此间的间隙大于位于两端的工件间隙,其独特的间隙范围确保工件在氮化炉中均匀散热及应力的释放;本专利技术通过阶段性升温、并在升温的阶段间停炉设置,实现了对工件的应力释放,匀化炉膛内的温度分布,使得氮化的工件变形量大大减小,其工件的合格率达90-97%。【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限于此。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为辉光离子氮化炉。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待氮化的工件为盘类工件。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包括步骤如下:沿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轴向高度将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自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炉膛、中部炉膛和下部炉膛;I)将待氮化的盘类、齿轮工件按以下方式摆放在所述的氮化炉中,以下所述盘类工件简称工件:先将工件摆放在下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15% ;再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中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30% ;最后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上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 15% ;2)氮化炉升温:将氮化炉的炉温阶段性升温至氮化保温温度T4,顺次将氮化炉炉温升至Tl、T2、T3、T4,所述T4 > T3 > T2 > Tl ;在上述Tl、T2、T3和T4之间的升温间隔处停炉40mins ;并在氮化保温温度T4时,按照现有技术向所述氮化炉中充氮,完成对所述工件的氮化。所述Tl 为:200°C,所述 T2 为:300°C,所述 T3 为:400°C,所述 T4 为:520°C。对比例1、本对比例盘类工件的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所采用的氮化离子炉也相同。本对比例的工艺是按照现有技术排放和氮化工件,以下表1为本对比例I与实施例I所处理工件的合格率对比。表1:对比例I与实施例1所处理工件的合格率对比表【权利要求】1.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沿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轴向高度将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自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炉膛、中部炉膛和下部炉膛; 1)将待氮化的盘类、齿轮工件按以下方式摆放在所述的氮化炉中,以下所述盘类、齿轮工件简称工件: 先将工件摆放在下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15%-20% ; 再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中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30%-35% ; 最后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上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15%-20% ; 2)氮化炉升温: 将氮化炉的炉温阶段性升温至氮化保温温度T4,顺次将氮化炉炉温升至Tl、T2、T3、T4,所述T4 > T3 > T2 > Tl ;在上述Tl、T2、T3和T4之间的升温间隔处停炉30_60mins ;并在氮化保温温度T4时,按照现有技术向所述氮化炉中充氮,完成对所述工件的氮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Tl的范围:190-250°C,所述T2的范围:300-360°C,所述T3的范围:400-450°C,所述T4 的范围:500-5500C ο`【文档编号】C23C8/24GK103726007SQ201410017837【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专利技术者】许震, 诸葛铭, 张文刚, 李晓东, 刘秀川 申请人:山东东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少盘类、齿轮工件的氮化变形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步骤如下:沿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轴向高度将所述氮化炉的炉膛自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炉膛、中部炉膛和下部炉膛;1)将待氮化的盘类、齿轮工件按以下方式摆放在所述的氮化炉中,以下所述盘类、齿轮工件简称工件:先将工件摆放在下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15%‑20%;再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中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30%‑35%;最后顺次将工件摆放在上部炉膛中,上下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为工件轴向高度的15%‑20%;2)氮化炉升温:将氮化炉的炉温阶段性升温至氮化保温温度T4,顺次将氮化炉炉温升至T1、T2、T3、T4,所述T4>T3>T2>T1;在上述T1、T2、T3和T4之间的升温间隔处停炉30‑60mins;并在氮化保温温度T4时,按照现有技术向所述氮化炉中充氮,完成对所述工件的氮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震诸葛铭张文刚李晓东刘秀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