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工序:a.对漂染废水进行前处理,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b.除去漂染废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c.将漂染废水的pH值调节为3.8-4,并对其预充氧1-3小时;d.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降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e.将漂染废水置于阳光下曝晒20-30小时;f.向漂染废水中投入为其体积20-25%的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静置10-12小时,滤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所述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有氧分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将生物活性膜单元浸泡于30-40℃的漂染废水中10-15小时,并以0.2-0.7L/秒的速度向漂染废水底部通入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工序:a.对漂染废水进行前处理,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b.除去漂染废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c.将漂染废水的pH值调节为3.8-4,并对其预充氧1-3小时;d.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降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e.将漂染废水置于阳光下曝晒20-30小时;f.向漂染废水中投入为其体积20-25%的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静置10-12小时,滤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所述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有氧分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将生物活性膜单元浸泡于30-40℃的漂染废水中10-15小时,并以0.2-0.7L/秒的速度向漂染废水底部通入空气。【专利说明】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漂染废水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染料品种达数万种,漂染废水中主要含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重金属盐等,具有成分复杂、多变化、浓度高、色度高、毒性强、难降解、水质变动范围大的特点,是我国主要的有机废水污染源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漂染废水约为16亿吨,在整个工业废水排放中排第六位。此外,传统工艺方法处理还存在化学药剂使用量大、处理成本高、占地多、工艺复杂、投资规模大、废水回用率低等不足之处。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出口服装产业的发展、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废水中,漂染废水的处理难度也在增加,使用目前的活性污泥降解工艺已无法完全处理这样的有机废水,传统处理方法受到严重的挑战。因此,找到一种新型的、技术成熟的水洗漂染污水处理方法代替传统处理工艺就显得非常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废水排放、大部分水回用、保护环境、能耗低、处理效率高、且投资成本低的水洗漂染污水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工序:a.对漂染废水进行前处理,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b.除去漂染废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c.将漂染废水的pH值调节为3.8-4,并对其预充氧1-3小时;d.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降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e.将漂染废水置于阳光下曝晒20-30小时;f.向漂染废水中投入为其体积20-25%的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静置10-12小时,滤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所述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有氧分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将生物活性膜单元浸泡于30-40°C的漂染废水中10-15小时,并以0.2-0.7L/秒的速度向漂染废水底部通入空气。在对漂染废水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前,先行除去其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一方面能够防止其中的重金属盐对用于降解有机物的生物活性膜单元的损伤;另一方面,在工序d中的生物活性膜单元还可将用于除金属离子的有机络合剂降解,防止其污染环境。利用生物活性膜单元取代现有的活性污泥进行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一方面生物活性膜单元具有更大的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故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另一方面相对于活性污泥,生物活性膜单元更容易回收的去除,降低处理难度。将漂染废水置于阳光下曝晒20-30小时则能够加速降解产物的分解与挥发,而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则能够进一步除去废水中未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述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指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漂染废水中的织物纤维、金属丝等固体杂质。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活性膜单元包括有多块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生物活性膜;所述生物活性膜包括毛刷状聚碳酸酯构成的基层以及与所述基层复合、具有生物降解活性的降解层;所述降解层的原料包括按重量计70-90份的琼脂、5-25份氨基硅球、10-15份的海藻酸钠、1-5份的聚乙烯肽胺以及20-30份的生物活性材料。所述生物活性材料由按重量计20-30份的凤眼莲根系提取物以及1-5份浓度为105-107cfu/mL的鼻疽诺卡氏菌菌悬液制成;所述凤眼莲根系提取物为按重量计鲜重20-40份的凤眼莲根粉碎物与30-45份的清水混合并通过旋转式摇床以100-300r/min的转速震荡3_5min而成。聚碳酸酯具有性质稳定、生物亲和力强、机械性能优秀等优点,用其作为基层可有效提高生物活性膜的强度,使之不易损坏。毛刷状的聚碳酸酯基层科有效增大生物活性膜的表面积,提供可供生物活性材料的附着的面积及与废水接触的面积。以本专利技术的用量调配琼脂、氨基硅球、海藻酸钠、聚乙烯肽胺为原料制造的降解层,能够使生物活性物质牢固地附着于其上,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供废水中的有机物进入与生物活性物质反应,还具有较高的强度,不易被分解或废水侵蚀而破损。尤其是其中的氨基硅球,对非极性有机物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能够提高生物活性膜附近非极性有机物的浓度,提高其降解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生物活性物质选用凤眼莲根系提取物与鼻疽诺卡氏菌菌悬液组成。凤眼莲是一种常用于废水治理的植物,尤其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许多研究相信这是其根系微生物菌群的协同作用,但将上述微生物菌群从凤眼莲根系分离后单独用于污水处理,其性能有较大的下降。而直接利用凤眼莲进行污水处理,则具有处理周期长、凤眼莲枯萎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对凤眼莲根粉碎后加水制成的凤眼莲根系提取物附着于 生物活性膜,进行污水处理。而专利技术人同时发现,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活性膜具有增强凤眼莲根系提取物的生物活性。鼻疽诺卡氏菌(Noeardia.fareiniea),罵于诺卡式菌科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将其附着于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活性膜上,能够与所述凤眼莲根系提取物协同作用而增强对漂染废水中的芳香类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此外,当废水的pH被调为3.8-4时,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活性膜能够发挥最大的降解活性。所述生物活性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琼脂、海藻酸钠、聚乙烯肽胺混合,加入体积为所述混合物1.5-2倍的水,加热至80-90°C使上述混合物溶于水制成熔胶;将熔胶倒入边长与基层相同的容器中,冷却至70°C时加入所述氨基硅球,并将所述基层浸入熔胶;溶胶凝固后,将其取出并于溶胶表面涂覆所述凤眼莲根系提取物,置于20-30°C环境中干燥30-50min ;再向溶胶表面涂覆所述鼻疽诺卡氏菌菌悬液,置于30_35°C环境中静置2_5小时。采用上述方法制成的生物活性膜,具有比表面积大、有机物易于渗透、生物活性物质附着牢固、降解活性高、生物活性物质无需另外活化处理及机械强度高等优点。所述预充氧1-3小时为向漂染废水中加入为其体积1%_5%的H202后,以1-3L/秒的速度向漂染废水中冲入空气。所述除去漂染废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是指向每升漂染废水中投入l_2g柠檬酸钠、0.01-0.4gEDTA 二钠、0.1-0.5gNa0H、l_l.5g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并混合,静置5-10小时后除去漂染废水中析出的不溶物质。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比例的柠檬酸钠、EDTA 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OH、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钠作为络合剂,不但可通过络合作用除去漂染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且具有较低的毒性而不损伤生物活性膜的活性,更能最小限度地减少难降解的EDTA 二钠、乙二胺四甲膦酸钠的用量,使之能够在后续处理中被彻底除去。所述稻草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工序:a.对漂染废水进行前处理,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b.除去漂染废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c.将漂染废水的pH值调节为3.8‑4,并对其预充氧1‑3小时;d.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降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e.将漂染废水置于阳光下曝晒20‑30小时;f.向漂染废水中投入为其体积20‑25%的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静置10‑12小时,滤去草灰‑石英砂‑活性炭混合物;所述采用生物活性膜单元有氧分解漂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将生物活性膜单元浸泡于30‑40℃的漂染废水中10‑15小时,并以0.2‑0.7L/秒的速度向漂染废水底部通入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柱成,冯艳,陈秀琼,
申请(专利权)人:陈秀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