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2494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6:36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离合器(4),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14)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23)进行接合和分离;以及制动器(5),通过进行接合来限制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旋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双小齿轮式,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11)与第一旋转电(MG1)机连接,行星架(14)与发动机(1)连接,齿圈(13)与驱动轮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21)与第二旋转电机(MG1)连接,行星架(24)与驱动轮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离合器(4),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14)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23)进行接合和分离;以及制动器(5),通过进行接合来限制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旋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双小齿轮式,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11)与第一旋转电(MG1)机连接,行星架(14)与发动机(1)连接,齿圈(13)与驱动轮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21)与第二旋转电机(MG1)连接,行星架(24)与驱动轮连接。【专利说明】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切换成输入分开模式和混合分开模式这2种模式的动力传动系统的技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美国专利第6478705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05372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关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效率的提高,还有改良的余地。例如,在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若能够提高从输入侧向输出侧以低减速比传递旋转时的传递效率,则能够提高高速行驶时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效率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进行接合和分离;以及制动器,通过进行接合来限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双小齿轮式,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行星架与发动机连接,齿圈与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第二旋转电机连接,行星架与所述驱动轮连接。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通过分别使所述离合器及所述制动器接合,而实现基于模式2的行驶。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离合器接合且所述制动器分离时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各旋转要素的共线图中的排列顺序是如下顺序: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至少以所述发动机为动力源而使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行驶的混合动力行驶中,能够选择性地实现使所述离合器分离且使所述制动器接合的模式3、使所述离合器接合且使所述制动器分离的模式4、使所述离合器及所述制动器分离的模式5中的至少2个模式。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通过使所述离合器分离且使所述制动器接合,而实现基于模式I的行驶。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与所述发动机的旋转轴相同的轴线上,从接近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起依次配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离合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所述制动器。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与所述发动机的旋转轴相同的轴线上,从接近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起依次配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离合器及所述制动器。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与所述发动机的旋转轴相同的轴线上,从接近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起依次配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离合器及所述制动器。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单向离合器,在设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前进时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的情况下,该单向离合器允许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所述正方向的旋转,且限制与所述正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专利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进行接合和分离;以及制动器,通过进行接合来限制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旋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双小齿轮式,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行星架与发动机连接,齿圈与驱动轮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第二旋转电机连接,行星架与驱动轮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构成多模式,起到能够实现适合行驶状态的模式下的行驶带来的效率提高这样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骨架图。图2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行驶模式的接合表的图。图3是EV-1模式时的共线图。图4是EV-2模式时的共线图。图5是HV-1模式时的共线图。图6是HV-2模式时的共线图。图7是HV-2模式时的4要素的共线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理论传递效率线的图。图9是表示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设为单小齿轮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例的图。图10是说明双小齿轮式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带来的效果的共线图。图11是说明双小齿轮式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带来的效果的理论传递效率线的图。图12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骨架图。图13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骨架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骨架图。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另一骨架图。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又一骨架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并没有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专利技术。而且,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要素。(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主要部分的骨架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行驶模式的接合表的图。如图1所示,混合动力车辆100具备发动机1、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油泵3及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离合器4、制动器5。离合器4是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行星架即第一行星架14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齿圈即第二齿圈23进行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装置。制动器5通过进行接合而能够限制第二齿圈23的旋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太阳轮即第一太阳轮11与第一旋转电机MGl连接,第一行星架14与发动机I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齿圈即第一齿圈13与混合动力车辆100的驱动轮连接。而且,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太阳轮即第二太阳轮21与第二旋转电机MG2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行星架即第二行星架24与混合动力车辆100的驱动轮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圈13及第二行星架24也可以不直接与驱动轮连接,例如可以经由差动机构、输出轴而与驱动轮连接。发动机I将燃料的燃烧能量转换成旋转运动而向旋转轴2输出。旋转轴2例如沿着混合动力车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使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进行接合和分离;以及制动器,通过进行接合来限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旋转,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双小齿轮式,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行星架与发动机连接,齿圈与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第二旋转电机连接,行星架与所述驱动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智仁岩濑雄二铃木阳介畑建正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