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a、良种壮苗:优选种源优良、苗龄1~2年生、苗高1~2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b、栽培模式: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c、主干斜拉:一般实生苗定植后,首次芽菜采摘2到3次后即可对主干进行斜拉,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并互相捆绑在一起,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夹角;d、多主枝树形的培养: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秋天,每根主干上会出现3到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若侧枝生长势过强时,采取摘心处理,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长;e、树高的控制:主干拉弯的第二年,主干上的侧枝树形已经基本形成,在夏季,主干上的部分侧枝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除整形修剪外,可采用侧枝与侧枝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属于植物栽培领域,该专利技术选取种源优良、苗高1~2米、苗龄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定植,当年芽菜采摘2到3次后采用捆绑的方法对主干进行斜拉,促进其多发侧枝,培养多主枝矮化树形,并配合整形修剪技术将树高控制在合理高度。该方法不仅能减少树体养分消耗,提高香椿芽菜的产量,缩短矮化密植树形的培养周期,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香椿芽的采摘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树体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田间种植菜用香椿的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技术介绍
香椿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是我国特有的“森林蔬菜”树种,该树种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树体高大,其幼嫩的芽叶富含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和黄酮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表明,香椿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能够治疗或减缓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疾病。目前国内田间种植香椿主要是作为菜用。但是,香椿本身是一种高大乔木,生长速度快,在传统模式栽培下,I年生播种苗2~3年后树高就超过3米,且独干独头,产量低,采摘困难,管理用工量非常大。近年来,国内主要采用截干配合整形修剪的方法来实现矮化密植栽培,该方法对树体伤害大,对地力要求高,培养成多主枝的树形最少要3到5年,且截干后树体伤口处容易感染,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不仅能减少树体养分消耗,提高香椿芽菜的产量,缩短矮化密植树形的培养周期,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香椿芽的采摘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树体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步骤1、良种壮苗:优选种源优良、苗龄I~2年生、苗高I~2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步骤2、栽培模式: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步骤3、主干斜拉:一般实生苗定植后,首次芽菜采摘2到3次后即可对主干进行斜拉,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并互相捆绑在一起,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夹角;步骤4、多主枝树形的培养: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秋天,每根主干上会出现3到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若侧枝生长势过强时,采取摘心处理,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长;步骤5、树高的控制:主干拉弯的第二年,主干上的侧枝树形已经基本形成,在夏季,主干上的部分侧枝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除整形修剪外,可采用侧枝与侧枝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所述步骤2中的栽培模式,株行距配置有特殊要求,行距为1.2~1.8米,株距40~60厘米。所述步骤3中的主干拉弯后主干与地面的角度应控制在30度~50度之间。所述侧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采取摘心处理。所述树高控制在2.5米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行配置、合理调控密度和主干斜拉等方法,创新菜用香椿的田间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促使香椿长叶不长枝,提高香椿树的发芽枝头数量,控制树体的生长高度,提高香椿芽菜采摘产量,同时大大降低采摘难度,提高了田间管理工作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香椿树主干拉弯培育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香椿树主干上的侧枝与侧枝拉弯培育不意图。图中:1-主干 ;2-侧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其具体步骤如下:①、树苗的选取:优选种源优良、苗龄I~2年生,苗高I~2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②、栽培模式:按行距为1.2~1.8米,株距40~60厘米的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③、主干斜拉:一般实生苗定植后,首次芽菜采摘2到3次后即可对主干I进行斜拉,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并互相捆绑在一起,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30~50度之间的夹角;④、多主枝树形的培养: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秋天,每根主干上会出现3到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若侧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采取摘心处理,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长;⑤、树高的控制:主干拉弯的第二年,主干上的侧枝2树形已经基本形成,在夏季,主干I上的部分侧枝2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一般树高控制在树高控制在2.5米内,除整形修剪外,可采用侧枝2与侧枝2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实施案例一2010年~2012年,泰兴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了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香椿产业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lysx45)进行了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实验,定植密度为40厘米X 120厘米,斜拉时间为2011年5月下旬,一个生长季过后于2011年9月上旬测定平均发枝数量、侧枝长度和粗度等指标。2012年四月下旬,测定了单株芽菜产量,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主干拉弯栽培模式下,每株拉弯的香椿树树苗,当年即可萌发出2~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未经过折弯的香椿树树苗,均为独干独头,即只有一个芽头。通过该方法所栽培的香椿树,不仅实现了矮化,多主枝树形的培养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又增加了香椿芽菜的产量。试验中,单株芽菜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单株增产率在。为香椿田间矮化密植栽培提供了创新模式。表1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侧枝数量和第二年单株芽菜产量统计【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 a、良种壮苗:优选种源优良、苗龄I~2年生、苗高I~2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 b、栽培模式: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 C、主干斜拉:一般实生苗定植后,首次芽菜采摘2到3次后即可对主干进行斜拉,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并互相捆绑在一起,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夹角; d、多主枝树形的培养: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秋天,每根主干上会出现3到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若侧枝生长势过强时,采取摘心处理,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长; e、树高的控制:主干拉弯的第二年,主干上的侧枝树形已经基本形成,在夏季,主干上的部分侧枝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除整形修剪外,可采用侧枝与侧枝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栽培模式,株行距配置有 特殊要求,行距为1.2~1.8米,株距40~6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主干拉弯后主干与地面的角度应控制在30度~50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采取摘心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树高控制在2.5米内。【文档编号】A01G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椿主干斜拉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a、良种壮苗:优选种源优良、苗龄1~2年生、苗高1~2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油椿或黑油椿实生苗;b、栽培模式:按双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栽培模式进行定植,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c、主干斜拉:一般实生苗定植后,首次芽菜采摘2到3次后即可对主干进行斜拉,利用香椿树树苗本身的韧性,在确保树苗不折断的情况下,将两行香椿苗木的主干相对拉弯,并互相捆绑在一起,使主干与地面保持一个夹角;d、多主枝树形的培养:在保证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秋天,每根主干上会出现3到7个直立生长的侧枝,若侧枝生长势过强时,采取摘心处理,保证多个侧枝齐头并进的生长;e、树高的控制:主干拉弯的第二年,主干上的侧枝树形已经基本形成,在夏季,主干上的部分侧枝仍会出现高生长势过旺的现象,为保持合理的高产树形,此时要注意控制树高,除整形修剪外,可采用侧枝与侧枝相互捆绑的方法控制树体顶端生长的优势,使其转化为芽菜的生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明灼,李群,彭方仁,梁有旺,王昆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