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和制冷系统,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分离腔,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将所述分离腔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且位于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具有分油率高、压力损失小、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利于制冷系统回油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和制冷系统,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分离腔,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将所述分离腔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且位于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具有分油率高、压力损失小、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利于制冷系统回油等优点。【专利说明】油分离器和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和具有所述油分离器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油含量要求极少的情况下,现有的离心式油分离器难以达到理想的分油率,导致过多的油进入蒸发器,进而引发制冷量下降和回油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具有分油率高、压力损失小、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利于制冷系统回油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分离腔,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将所述分离腔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且位于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根据本技术的油分离器,通过在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过滤装置,且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出气口之间,这样可以利用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过滤装置对进入所述油分离器的气油混合物进行两次分离,大幅提高了所述油分离器的分油率,且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过滤装置处的压力损失较小。也就是说,所述油分离器可以在不增大压力损失的情况下提高对气油混合物的分离率,由此可以使较少的油进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中,避免进油过多而影响制冷量和回油量。根据本技术的油分离器取消了传统的卧式油分,代替以高效的立式油分,不仅占地面积小、高效、制造成本更低,而且压力损失远远小于传统的卧式油分。与传统的离心油分器相比,所述油分离器的制造成本接近、压力损失也接近,但分油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离心油分器。因此,根据本技术的油分离器具有分油率高、压力损失小、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利于制冷系统回油等优点。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油分离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壳体为圆柱状。这样可以便于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过滤装置的设置。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气口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面上。由此不仅可以便于所述导流装置对进入的气油混合物进行分离,而且可以便于分离后的气体由所述出气口流出。所述进气口处设有进气管,所述出气口处设有出气管。这样可以便于所述油分离器的连接安装。所述出气管竖直设置,所述进气管水平设置,且所述进气管沿所述导流装置的切线延伸。这样不仅可以便于分离后的气体沿所述出气管流出,而且可以提高所述导流装置的分离效果。所述导流装置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导流装置的分离效果。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挡板安装在所述分离腔内。这样不仅可以使所述过滤装置的安装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加强所述过滤装置的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挡板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过滤装置的上方和下方。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过滤装置在所述分离腔内的稳定性,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高分子过滤芯或多孔板。由此可以实现所述过滤装置的过滤分离效果。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油分离器。根据本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油分离器,不仅可以保证进油量适当,而且压力损失较小,具有制冷量大、回油性能可靠、能效高等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油分离器1、壳体100、分离腔110、进气口 111、出气口 112、进气管120、出气管130、导流装置200、过滤装置300、挡板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I。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I包括壳体100、导流装置200和过滤装置300。壳体100内具有分离腔110,壳体100上设有分别将分离腔110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 111和出气口 112,出气口 112位于进气口 111上方(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导流装置200设在分离腔110内。过滤装置300设在分离腔110内且过滤装置300位于导流装置200和出气口 112之间,换言之,过滤装置300位于导流装置200上方且位于出气口112下方。下面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I的工作过程。混有大量油的气油混合物由进气口 111进入分离腔110后,环绕导流装置200,导流装置200通过离心作用将大部分油滴分离出去,被分离的油滴沿分离腔110的侧壁流落至分离腔110的底部,而经过离心分离后的气油混合物会经过过滤装置300进行二次分离,利用过滤装置300的过滤作用,将小分子油滴从气油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经过二次分离后的气体只含有极少量的油,通过出气口 112流出分离腔110,最终实现气油分离。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通过在分离腔110内设置导流装置200和过滤装置300,且过滤装置300位于导流装置200和出气口 112之间,这样可以利用导流装置200和过滤装置300对进入油分离器I的气油混合物进行两次分离,大幅提高了油分离器I的分油率,且导流装置200和过滤装置300处的压力损失较小。也就是说,油分离器I可以在不增大压力损失的情况下提高对气油混合物的分离率,由此可以使较少的油进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中,避免进油过多而影响制冷量和回油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I取消了传统的卧式油分,代替以高效的立式油分,不仅占地面积小、高效、制造成本更低,而且压力损失远远小于传统的卧式油分。与传统的离心油分器相比,油分离器I的制造成本接近、压力损失也接近,但分油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离心油分器。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分离器I具有分油率高、压力损失小、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利于制冷系统回油等优点。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油分离器I。如图1所示,壳体100可以为圆柱状,油分离器I可以竖直放置。这样可以便于导流装置200和过滤装置300的设置,以便于提高油分离器I的分油率。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气口 111可以设在壳体100的侧壁上,出气口 112可以设在壳体100的顶面上。由此不仅可以便于导流装置200通过离心作用对由进气口 111进入的气油混合物进行分离,而且可以便于经过两次分离后的气体由出气口 112流出分离腔 110。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出气口 112可以位于壳体100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分离腔,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将所述分离腔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在所述分离腔内且位于所述导流装置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建,张要全,向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