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矩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962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矩差速器,包括变矩器分总成和差速器分总成,所述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的变速机构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前端的变矩器端盖,所述差速器分总成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同轴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差速器分总成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分总成的壳体内,使所述差速器分总成具备了变矩的功能,其动力可同轴从本变矩差速器的两端分别输出,结构紧凑且体积小。适用于车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矩差速器,包括变矩器分总成和差速器分总成,所述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的变速机构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前端的变矩器端盖,所述差速器分总成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同轴布置。本技术通过将差速器分总成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分总成的壳体内,使所述差速器分总成具备了变矩的功能,其动力可同轴从本变矩差速器的两端分别输出,结构紧凑且体积小。适用于车辆。【专利说明】变矩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差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矩差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动车辆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使用空间要求越来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般电动车辆的驱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种是通过电机驱动传动箱,再由传动箱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挢进行行走作业,这种驱动形式存在底盘占用空间大,不利于车辆动力电池布置的问题;同时,相对地也减小了动力电池的占空比,从而使电动车辆续航里程变短,直接导致电动车辆的经济性下降和使用环境受限;另一种是通过电机直联传动箱,再由传动箱连接驱动挢进行行走作业,由于这种驱动形式将电机和传动箱都安装在驱动桥壳体上,所以其结构联接部位多,安装悬置复杂,工艺成本高;而且,由于车辆在行驶使会上下颠簸,所以电机和传动箱会绕着驱动桥上下摆动,从而导致整车的平衡性差。由于上述两种驱动形式都存在问题,所以亟需开发一种能两端同轴输出的驱动总成,而开发这种能两端同轴输出的驱动总成需要开发一种同轴输出的新结构的差速器,特别是需开发一种同轴输出的带变矩功能的差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变矩差速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矩差速器,包括变矩器分总成和差速器分总成,所述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的变速机构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前端的变矩器端盖,所述差速器分总成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内,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同轴布置。通过将差速器分总成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分总成的壳体内,使所述差速器分总成具备了变矩的功能,其动力可同轴从本变矩差速器的两端分别输出,结构紧凑且体积小。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变速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上的第二中间轴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常啮合。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可为单齿结构,也可为双联齿结构,如采用双联齿结构,则可进一步地提高减速比,从而提高变矩变速效果。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至少为一个。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变矩器端盖的内外连接面上分别设有内置静密封组件的合装止口。本技术通过将差速器分总成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分总成的壳体内,使所述差速器分总成具备了变矩的功能,其动力可从本变矩差速器的两端同轴输出,结构紧凑且体积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具备变矩功能,动力可从本变矩差速器的两端同轴输出,结构紧凑且体积小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机分总成I,电机壳体Ia,转子轴Ib,电机后端盖Ic,电机前端盖Id,合装止口 le,旋转密封组件If,变矩器分总成2,变矩器壳体2a,变速机构2b,第一变速齿轮2bl,第二中间轴齿轮2b2,第二变速齿轮2b3,同轴定位轴承2b4,差速器同轴悬置轴承2b5,隔套2b6,挡圈2b7,变矩器端盖2c,差速器分总成3,传动机构4,输入齿轮4a,第一中间轴齿轮4b,同轴传动轴5,传动套5a,外联桥壳6,外联止口 6a,轴管7,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8,半轴8a,外联传动防护壳9,外联制动器轮毂分总成10,等速传动轴10a,悬架分总成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矩差速器,包括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的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同轴布置。通过将差速器分总成3集成在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的壳体内,使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具备了变矩的功能,其动力可同轴从本变矩差速器的两端分别输出,结构紧凑且体积小。上述变速机构2b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上的第二中间轴齿轮2b2和第二变速齿轮2b3,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b3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和第二变速齿轮2b3常啮合。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可为单齿结构,也可为双联齿结构,如采用双联齿结构,则可进一步地提高减速比,从而提高变矩变速效果。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2b2至少为一个。上述变矩器端盖2c的内外连接面上分别设有内置静密封组件的合装止口 le。本变矩差速器需配合其他部件(如电机分总成I等)组成能两端同轴输出的驱动总成,该驱动总成具体结构如下:包括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所述电机分总成I包括电机壳体l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I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Ic和电机前端盖I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Ic和电机前端盖Id上的转子轴lb,所述转子轴Ib为中空结构;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的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变矩器壳体2a后端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Id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所述转子轴Ib前端通过传动机构4与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和输出B端与所述转子轴Ib同轴布置。通过转子轴Ib将电机分总成I的动力经变速机构2b变速变矩后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传输到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上的动力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直接输出,另一方面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输出,并可在所述中空结构的转子轴Ib安装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相连接的传动轴将动力从电机分总成I的后端输出,由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Ib同轴布置,所以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的动力和从电机分总成I的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矩差速器,包括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的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内,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同轴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国生王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王建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