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亚恒专利>正文

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1940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包含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还包含盛放液压油的容器。还包含循环排气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连接需要排气的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为管道以及位于管道上的油气分离装置,还包含液压油循环动力装置,其位于液压油中或者位于循环排气装置的管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抽真空负压原理,实现了液压操作机构抽真空加油、定期祛除系统内气体和便捷更换先导阀。从而使得液压系统气体得到彻底清除,预防了因液压系统气体原因引起的产品特性不稳定、气蚀现象、元件损坏等,同时便捷的液压元件更换,使得现场维护更加高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包含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还包含盛放液压油的容器。还包含循环排气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连接需要排气的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为管道以及位于管道上的油气分离装置,还包含液压油循环动力装置,其位于液压油中或者位于循环排气装置的管道上。本技术利用抽真空负压原理,实现了液压操作机构抽真空加油、定期祛除系统内气体和便捷更换先导阀。从而使得液压系统气体得到彻底清除,预防了因液压系统气体原因引起的产品特性不稳定、气蚀现象、元件损坏等,同时便捷的液压元件更换,使得现场维护更加高效。【专利说明】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液压操作机构的排气主要停留在人工排气或半人工排气阶段,而人工排气使得产品批量化生产后的产品性能很难保障,半人工排气由于整个排气过程中需要多次人工参与,特别对于批量化大功率液压操作机构系统排气的彻底性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将较难保证。例如:国产800KV液压操作机构I台人工排气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半人工排气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10次左右的人工参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很难控制,易造成断路器液压系统排气不净从而引起产品性能波动、气蚀、元件损坏等问题。还存在加油麻烦、抽真空效果不好、更换部件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能够彻底祛除高压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系统内气体的抽真空排气装置。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还包含盛放液压油的容器,还包含循环排气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连接需要排气的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为管道以及位于管道上的油气分离装置,还包含液压油循环动力装置,其位于液压油中或者位于循环排气装置的管道上,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为油杯,所述油杯包含进油口和出油口,其上方还有排气口。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油杯内部安装着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能够测定油杯内的液位,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着CPU。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抽真空装置位于拉杆箱内,所述拉杆箱可分离位于箱体内,所述拉杆箱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真空计、加热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真空计和加热器和湿度传感器均连接CPU,所述真空计还和抽真空装置通联。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油杯上方有电磁开关,电磁电磁开关位于出油口上并且连接CPU。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吸油导管,吸油导管上有电磁阀,还包含在吸油导管上的接头。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与抽真空装置相连的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抽真空装置与油箱通联,油箱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的一部分,所述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安装于机构箱体内。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上包含液压元件先导阀。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油杯安装于拉杆箱内,所述拉杆箱上还有排气扇。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对于抽真空加油,与传统的加油后排气相反,首先将系统内气体排出,利用负压原理,将液压油压入系统。同时,对于完成加油后系统内的残留气体进行循环排气,从而达到彻底清除系统内气体的目的。对于定期祛除系统内气体,当液压操作机构长期运行后,系统内会有气体产生,通过对系统进行循环排气,可使运行产品性能稳定。对于更换液压元件一先导阀,当液压元件先导阀损坏后,需要更换或维修,通过连接抽真空装置,开启相应自动程序,对液压系统持续抽真空,因系统压力小于大气压,所以液压油不会从先导阀对接孔流出,这样可使维护快捷高效。当完成更换先导阀后,通过对系统进行循环排气,可使维护过程中进行液压系统内的气体彻底清除。所述PLC模块安装在箱体上,控制各元件按照设置程序工作,同时人机界面显示断路器液压系统真空度、箱体内温湿度、油杯中液位。所述温度传感器对箱体内温度、湿度进行监测,并通过传递信号给PLC模块,来开启或关闭加热器和排气扇,以此确保各元器件正常运行。所述液位传感器对油杯内液位进行监测,并通过传递信号给PLC模块,来开启或关闭电磁开关,以此确保工作时油杯内液位处于规定范围。所述真空计对断路器液压系统真空度进行监测,并通过传递信号给PLC模块,实时显示系统真空度,当系统真空度达到规定值时,开启电磁阀对系统进行注油。所述真空泵为液压系统抽真空提供动力。所述电磁阀与吸油导管和接头连接,并由PLC模块按照程序给出开启命令。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具体地说,本技术利用抽真空负压原理,实现了液压操作机构抽真空加油、定期祛除系统内气体和便捷更换先导阀。从而使得液压系统气体得到彻底清除,预防了因液压系统气体原因引起的产品特性不稳定、气蚀现象、元件损坏等,同时便捷的液压元件更换,使得现场维护更加高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定期祛除系统内气体连接示意图;图4为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更换先导阀连接示意图;其中:1PLC模块、2温度传感器、3液位传感器、4真空计、5电磁开关、6加热器、7油杯、8排气扇、9连接管、10真空泵、11箱体、12拉杆箱、13吸油导管、14电磁阀、15接头、16油箱、17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18机构箱体、19盛放液压油的容器、20先导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10,还包含盛放液压油的容器。本处至少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是先抽真空,然后,吸取液压油,达到真空加油的目的。还包含循环排气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连接需要排气的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为管道以及位于管道上的油气分离装置,还包含液压油循环动力装置,其位于液压油中或者位于循环排气装置的管道上。本处的循环排气装置能在液压油不断循环中,持续分离其中的气体。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为油杯7,所述油杯7包含进油口和出油口,其上方还有排气口。所述油杯7内部安装着液位传感器3,所述液位传感器能够测定油杯7内的液位,所述液位传感器3连接着CPU。所述抽真空装置位于拉杆箱12内,所述拉杆箱12可分离位于箱体11内,所述拉杆箱12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真空计4、加热器6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真空计4和加热器6和湿度传感器均连接CPU,所述真空计4还和抽真空装置通联。所述油杯7上方有电磁开关5,电磁电磁开关5位于出油口上并且连接CPU。还包含吸油导管13,吸油导管13上有电磁阀14,还包含在吸油导管13上的接头15。还包含与抽真空装置相连的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17,抽真空装置与油箱16通联,油箱16是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17的一部分,所述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17安装于机构箱体18内。所述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17上包含液压元件先导阀20。所述油杯7安装于拉杆箱12内,所述拉杆箱12上还有排气扇8。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气式抽真空进油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10),还包含盛放液压油的容器,还包含循环排气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连接需要排气的装置,所述循环排气装置为管道以及位于管道上的油气分离装置,还包含液压油循环动力装置,其位于液压油中或者位于循环排气装置的管道上,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为油杯(7),所述油杯(7)包含进油口和出油口,其上方还有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恒赵永平齐阿曼
申请(专利权)人:赵亚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