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台及具其的工程机械,包括转台本体(1),转台还包括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支撑件(10),与转台本体(1)的中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第一加强件(20),位于支撑件(10)的第一侧,第一加强件(20)的第一端与转台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第一加强件(20)的第二端与支撑件(10)连接于第三连接点;第二加强件(30),位于支撑件(10)的第二侧,第二加强件(30)的第一端与转台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第二加强件(30)的第二端与支撑件(10)连接于第五连接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转台后段承载能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台及具其的工程机械,包括转台本体(1),转台还包括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支撑件(10),与转台本体(1)的中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第一加强件(20),位于支撑件(10)的第一侧,第一加强件(20)的第一端与转台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第一加强件(20)的第二端与支撑件(10)连接于第三连接点;第二加强件(30),位于支撑件(10)的第二侧,第二加强件(30)的第一端与转台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第二加强件(30)的第二端与支撑件(10)连接于第五连接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转台后段承载能力。【专利说明】转台及具有该转台的工程机械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台及具有该转台的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很多工程机械都具有转台,转台的作用为:(1)、实现整车回转与变幅;(2)、在工程机械比如起重机,进入起重作业的工作状态时,转台悬挂的配重为整车提供平衡。在工作状态中,载荷通过吊臂传递到转台上,转台进一步传递到车架上,再通过支腿传递到地面上,起重机的转台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配重通过配重提升油缸提升到预定位置后用销轴固定在转台尾部。随着起重机吨位的增大,配重重量和配重重心到回转重心的距离都会增加,对转台的刚度与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转台后段的刚度。当通过改变转台尾部截面惯性矩和增加板厚等传统方法无法达到要求的转台尾部刚度时,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就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台后段承载能力的转台及具有该转台的工程机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的转台,包括转台本体,转台还包括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支撑件,与转台本体的中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第一加强件,位于支撑件的第一侧,第一加强件的第一端与转台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第一加强件的第二端与支撑件连接于第三连接点;第二加强件,位于支撑件的第二侧,第二加强件的第一端与转台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第二加强件的第二端与支撑件连接于第五连接点。进一步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加强件和两个第二加强件均沿转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各第一加强件和各第二加强件均铰接在支撑件的自由端,两个第一加强件与支撑件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接点,两个第二加强件与支撑件连接于两个第五连接点,两个第三连接点位于支撑件的沿转台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第五连接点位于支撑件的沿转台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第五连接点位于两个第三连接点的内侧。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点位于转台本体的回转轴线的第一侧,第二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位于转台本体的回转轴线的第二侧。进一步地,第四连接点位于配重的中心线远离转台本体的回转轴线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加强件包括多段第一拉板,相邻的两段第一拉板之间通过销轴连接,第二加强件包括多段第二拉板,相邻的两段第二拉板之间通过销轴连接。进一步地,多段第一拉板中与转台本体连接的第一拉板和/或多段第二拉板中与转台本体连接的第二拉板为折弯板,以使第二连接点和转台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转台轴线的距离与第三连接点和转台轴线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或者使第四连接点和转台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五连接点和转台轴线之间的距离不相等。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缸,第一加强件或第二加强件通过驱动缸连接在第二连接点或第四连接点处。进一步地,支撑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根弦杆和连接在两根弦杆之间的腹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具有转台,转台为上述的转台。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转台包括支撑件、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支撑件与转台本体的中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第一加强件位于支撑件的第一侧并与转台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加强件位于支撑件的第二侧并与转台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因此,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和支撑件形成斜位桥索的结构从而起到加强作用。转台本体的后段悬挂配重时会迫使第二加强件绷紧,通过支撑件过渡到第一加强件上,进而把第一加强件上的拉力传递到转台本体的前段上。这样,有效地将转台本体的后段的受力传递到转台本体的前段,进而提高了转台本体的后段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以及抗冲击能力。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通过增加板厚来提高刚度,由此使转台结构质量更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工程机械的转台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转台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转台的支撑件的主视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3的支撑件的侧视示意图。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转台本体;2、配重;3、中心线;4、回转轴线;10、支撑件;11、第一连接点;11’、第一连接点;12、弦杆;13、腹杆;20、第一加强件;21、第二连接点;21’、第二连接点;22、第三连接点;22’、第三连接点;30、第二加强件;31、第四连接点;31’、第四连接点;32、第五连接点;32’、第五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转台包括转台本体I和加强组件。上述加强组件包括:支撑件10、两个第一加强件20和两个第二加强件30。支撑件10沿转台本体I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与转台本体I的中部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点11和11’。两个第一加强件20位于支撑件10的第一侧,各第一加强件20的第一端分别与转台本体I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点21和21’,各第一加强件20的第二端分别与支撑件10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接点22和22’。两个第二加强件30位于支撑件10的第二侧,各第二加强件30的第一端分别与转台本体I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于两个第四连接点31和31’,第二加强件30的第二端分别与支撑件10连接于两个第五连接点32和32’。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点11和11’位于对应的第二连接点21和21’与对应的第四连接点31和3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转台本体I的长度方向为图1和图2中示出的左右方向,转台本体I的宽度方向为图2中示出的上下方向。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第一加强件20、第二加强件30和支撑件10形成斜位桥索的结构从而起到加强作用。转台本体I的后段悬挂配重时会迫使两个第二加强件30绷紧,通过支撑件10过渡到对应的两个第一加强件上,进而把两个第一加强件上的拉力传递到转台本体I的前段上。这样,有效地将转台本体I的后段的受力传递到转台本体I的前段,进而提高了转台本体I的后段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以及抗冲击能力。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通过增加板厚来提高刚度,由此使转台结构质量更轻。当然,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加强件20和第二加强件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此时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机械的转台,包括转台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还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支撑件(10),与所述转台本体(1)的中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第一加强件(20),位于所述支撑件(10)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加强件(20)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台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加强件(20)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件(10)连接于第三连接点;第二加强件(30),位于所述支撑件(10)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加强件(30)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台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加强件(30)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件(10)连接于第五连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罗贤智,谢高兰,颜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