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泡板模头,包括有上模体、下模体、出口冷却模块、两侧密封组件和加热系统,所述的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前端分别延伸有模唇,模唇与上、下模体为一体式,在模唇与模体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微调槽,对应于模唇在上模体的上端和下模体的下端延伸有调节凸缘,调节螺钉连接模唇和调节凸缘,调节螺钉的推拉调节可以调节上下模唇之间的开口间隙;在模唇的出料口处设有冷却模块,冷却模块上设置有一至两组冷却循环孔,用于流体循环冷却;冷却模块与模唇之间设置有避空的隔热槽,槽内安装有隔热材料,模体、模唇以及冷却模块之间分为三个独立的冷却区域,不会相互热干扰,提高了冷却效果,进而能得到发泡板高的表面硬度以及光滑良好的表面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发泡板模头,包括有上模体、下模体、出口冷却模块、两侧密封组件和加热系统,所述的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前端分别延伸有模唇,模唇与上、下模体为一体式,在模唇与模体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微调槽,对应于模唇在上模体的上端和下模体的下端延伸有调节凸缘,调节螺钉连接模唇和调节凸缘,调节螺钉的推拉调节可以调节上下模唇之间的开口间隙;在模唇的出料口处设有冷却模块,冷却模块上设置有一至两组冷却循环孔,用于流体循环冷却;冷却模块与模唇之间设置有避空的隔热槽,槽内安装有隔热材料,模体、模唇以及冷却模块之间分为三个独立的冷却区域,不会相互热干扰,提高了冷却效果,进而能得到发泡板高的表面硬度以及光滑良好的表面质量。【专利说明】发泡板模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发泡板挤出的模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发泡板模头基本由上、下模体,上、下模唇,模体内置节流棒结构以及模体侧面密封板组件组成,上模唇基本上跟上模体都是分块的组合式设计,在上下模体之间形成的流道中设置有节流棒,这样的结构使得料流在经过分块拼接结构时容易挂料,造成板面不光滑以及制品表面缺陷,并且这些拼接处还容易发生漏料等情况,短时间生产后就需要拆卸清理。另一个问题是,上下模唇上只有两组油循环孔,这样的发泡板模头生产出来的发泡板密度较大、较重,且表面硬度低,不耐磨、易划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发泡板模头,能生产出密度小,表面硬度高,表面质量优良的发泡板。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泡板模头,包括有上模体、下模体、出口冷却模块、两侧密封组件和加热系统,上、下模体之间形成有料流通道,料流通道分为料流分流区、料流稳流区、料流模唇定型区和料流出口冷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前端分别延伸有模唇,模唇与上、下模体为一体式,在模唇与模体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微调槽,对应于模唇在上模体的上端和下模体的下端延伸有调节凸缘,调节螺钉连接模唇和调节凸缘,调节螺钉的推拉调节可以调节上下模唇之间的开口间隙;在模唇的出料口处设有冷却模块,冷却模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上、下模唇出口平面上,冷却模块上设置有一至两组冷却循环孔,用于流体循环冷却;冷却模块与模唇之间设置有隔热槽,并其槽内安装有隔热材料。所述的隔热槽可以设置在模唇上,也可以在冷却模块上,或者两块上均设置有。所述的料流分流区内去掉了节流棒装置,分流区通过上下模体结构形成流道,无拼接结构。所述的上下模体和模唇上分别设置有油循环孔并相互对称,其中上下模体内设置有一组,模唇设置有两组。所述的微调槽位于料流通道的稳流区,其中微调槽将模体内和模唇上的油循环孔相互隔离。所述的调节螺钉为一推一拉式设计,将拉的螺钉顺时针旋转调节时可以将模唇开口间隙调大,将推的螺钉顺时针旋转调节时可以将开口间隙调小。所述的冷却循环孔贯穿整个冷却模块的幅宽,冷却循环孔外连接有管接头便于快速连接或拆卸分离冷却流体供应设备。所述的冷却模块的厚度在18?49丽之间以适用不同厚度制品的生产。采用上述结构的发泡板模头,模唇和模体一体式设计,当调节螺钉调节时,在微调槽所在的连接部位被推拉后适当变形进而实现模唇开口间隙的调节,因此只要在线简单的调节操作即可生产不同厚度规格的制品。另,在模体内取消了节流棒结构,模体内的料流通道为无死角流道设计,并在在上、下模唇区域的出料口处设有的冷却模块,通过冷却模块内的冷循环孔形成的冷却回路可以将模体内的熔体在出料口处进行强制冷却,得到高的表面硬度以及光滑良好的表面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所示部位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B所指部位放大图;图5为图3中C所指部位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4、5所示,发泡板模头,包括有上模体1、下模体2、出口冷却模块3、两侧密封组件4和加热系统,上、下模体1、2之间形成有料流通道5,料流通道5从进口进入后分为料流分流区51、料流稳流区52、料流模唇定型区53和料流出口冷却区54。在料流分流区51内去掉了节流棒装置,分流区51通过上下模体结构形成流道,无拼接结构。所述的上模体I和下模体2的前端分别延伸有上、下模唇11、21,上模唇11与上模体I为一体式,下模唇21与下模体2为一体式,在模唇与模体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微调槽8,微调槽8位于料流通道的稳流区52,对应于模唇11、21在上模体I的上端和下模体2的下端延伸有调节凸缘12、22,调节螺钉6连接模唇和调节凸缘。所述的调节螺钉6为一推一拉式设计,将拉的螺钉顺时针旋转调节时可以将模唇开口间隙调大,将推的螺钉顺时针旋转调节时可以将开口间隙调小。上、下模体1、2和模唇11、21上分别设置有油循环孔7,其中上下模体内设置有一组油循环孔,模唇设置有两组油循环孔,其中微调槽8将模体内和模唇上的油循环孔相互隔离,可以防止两个区域内相互热干扰,提高冷却效果。由于模唇和模体一体式设计,当调节螺钉6调节时,在微调槽8所在的连接部位被推拉后适当变形进而实现模唇开口间隙的调节,因此只要在线简单的调节操作即可生产不同厚度规格的制品。在模唇的出料口处设有冷却模块3,冷却模块3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上、下模唇出口平面上,冷却模块3上设置有一至两组冷却循环孔31,用于流体循环冷却。所述的冷却循环孔31贯穿整个冷却模块的幅宽,冷却循环孔31外连接有管接头311便于快速连接或拆卸分尚冷却流体供应设备。冷却模块3与模唇11、21之间设置有避空的隔热槽32,槽内安装有隔热材料。其中隔热槽32可以设置在模唇11、21上,也可以在冷却模块3上,或者两块上均设置有。隔热槽32内的隔热材料能防止模唇和冷却模块内相互热干扰,提高冷却效果。所述的冷却模块3的厚度在1819MM之间以适用不同厚度制品的生产。由于在模体内取消了节流棒结构,模体内的料流通道为无死角流道设计,并在在上、下模唇的出料口处设有的冷却模块3,通过冷却模块3内的冷循环孔31形成的冷却回路可以将模体内的熔体在出料口处进行强制冷却,微调槽8和隔热槽32的设计能使得模体、模唇以及冷却模块之间分为三个独立的冷却区域,不会相互热干扰,提高了冷却效果,进而能得到发泡板高的表面硬度以及光滑良好的表面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发泡板模头,包括有上模体、下模体、出口冷却模块、两侧密封组件和加热系统,上、下模体之间形成有料流通道,料流通道分为料流分流区、料流稳流区、料流模唇定型区和料流出口冷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前端分别延伸有模唇,模唇与上、下模体为一体式,在模唇与模体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微调槽,对应于模唇在上模体的上端和下模体的下端延伸有调节凸缘,调节螺钉连接模唇和调节凸缘,调节螺钉的推拉调节可以调节上下模唇之间的开口间隙;在模唇的出料口处设有冷却模块,冷却模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上、下模唇出口平面上,冷却模块上设置有一至两组冷却循环孔,用于流体循环冷却;冷却模块与模唇之间设置有隔热槽,槽内安装有隔热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板模头,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泡板模头,包括有上模体、下模体、出口冷却模块、两侧密封组件和加热系统,上、下模体之间形成有料流通道,料流通道分为料流分流区、料流稳流区、料流模唇定型区和料流出口冷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前端分别延伸有模唇,模唇与上、下模体为一体式,在模唇与模体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微调槽,对应于模唇在上模体的上端和下模体的下端延伸有调节凸缘,调节螺钉连接模唇和调节凸缘,调节螺钉的推拉调节可以调节上下模唇之间的开口间隙;在模唇的出料口处设有冷却模块,冷却模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上、下模唇出口平面上,冷却模块上设置有一至两组冷却循环孔,用于流体循环冷却;冷却模块与模唇之间设置有隔热槽,槽内安装有隔热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