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绝缘性能增强的模块式电路板及电源分配单元,该电源分配单元包括金属壳体和至少一个模块式电路板,所述模块式电路板安装在所述金属壳体内,该模块式电路板包括第一绝缘壳体、第二绝缘壳体和模块电路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相互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均设置有电路板安装部,所述模块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板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产品的爬电距离有效提高,安装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绝缘效果,满足了安全性能的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安全绝缘性能增强的模块式电路板及电源分配单元,该电源分配单元包括金属壳体和至少一个模块式电路板,所述模块式电路板安装在所述金属壳体内,该模块式电路板包括第一绝缘壳体、第二绝缘壳体和模块电路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相互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均设置有电路板安装部,所述模块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板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本技术使得产品的爬电距离有效提高,安装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绝缘效果,满足了安全性能的要求。【专利说明】安全绝缘性能增强的模块式电路板及电源分配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及电路板结构,特别是一种需要PCB板与末端电源分配单元有对应关系以实现分位控制或计量操作的安全绝缘性能增强的模块式电路板及具有该模块式电路板的电源分配单元。
技术介绍
参见图1A-1C,图1A-1C为现有技术中电路板安装结构。其中,电源分配单元(PDU)中,印刷电路板(PCB板)安装在产品上的方式通常为:使用六角隔离柱和螺钉将印刷电路板10固定在产品的金属壳体20 (例如铝合金面板)上,并且在PCB板10周围使用绝缘贴纸30或绝缘板40,以满足产品的爬电距离。这种安装方式的缺点为:绝缘板没有和PCB板形成整体,安装过程中难免存在缝隙,从而达不到绝缘的目的。另外,绝缘贴纸在安装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破损,也无法达到绝缘的目的。同时,安装绝缘板和粘贴绝缘贴纸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且降低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增加了制造安装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绝缘性能增强的模块式电路板及具有该模块式电路板的电源分配单元,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式电路板,其中,包括第一绝缘壳体、第二绝缘壳体和模块电路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相互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均设置有电路板安装部,所述模块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板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内壁上的沟槽。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沟槽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所述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模块电路板的底板厚度,所述模块电路板的底板卡合在所述沟槽内。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的截面为L型,所述L型的底部端面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连接的连接部。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连接部为插合结构,包括插合槽及与所述插合槽适配的插合凸缘,所述插合槽与所述插合凸缘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还分别设置有金属壳体安装部,所述金属壳体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的外壁上。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金属壳体安装部为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金属壳体安装部为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凸缘。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其中,所述滑动槽或滑动凸缘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的外壁上。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包括金属壳体和至少一个模块式电路板,所述模块式电路板安装在所述金属壳体内,其中,所述模块式电路板为上述的模块式电路板。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I、模块绝缘壳体在模块电路板和金属壳体之间起到了绝缘保护的作用,使得产品的爬电距离有效提高,有效保护了模块电路板;2、模块组件间相互插合,安装便捷;模块组件与产品壳体采用滑动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3、模块绝缘壳体的沟槽限制了电路板的活动,可以有效防止模块电路板从模块绝缘壳体中脱出,保证了绝缘效果,满足了安全性能的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1C为现有技术中电路板安装结构;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分配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模块式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5A为图4的爆炸图;图5B为图5A的I部放大图;图6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截面剖视图;图7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模块式电路板装配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截面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现有技术10印刷电路板20金属壳体30绝缘贴纸40绝缘板本技术I金属壳体2模块式电路板21第一绝缘壳体22第二绝缘壳体23模块电路板24电路板安装部25金属壳体安装部26连接部261 插合槽262插合凸缘3电源上板4端部封盖5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2-图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分配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图。本技术的电源分配单元(PDU),例如可以是电源分配器、转换器或其他电源输出系统等,本实施例中,该电源分配单元包括金属壳体I和至少一个模块式电路板2,所述模块式电路板2安装在所述金属壳体I内,该金属壳体I的截面为U型结构,其上端安装有电源上板3,该电源上板3上设置有插孔,在金属壳体3的两端通过端部封盖4将该模块式电路板2封闭在一密闭空间内,在该金属壳体3上还可安装有控制面板5,以实现分位控制或计量操作。该电源分配单元的其他部分的组成、结构、功用及各个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仅对其模块式电路板2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4-5B,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模块式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图5A为图4的爆炸图,图5B为图5A的I部放大图。本技术的模块式电路板2,包括第一绝缘壳体21、第二绝缘壳体22和模块电路板23,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相互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上均设置有电路板安装部24,所述模块电路板23通过所述电路板安装部24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参见图6A、6B,图6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绝缘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截面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安装部24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内壁上的沟槽。其中,所述沟槽可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上,所述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模块电路板23的底板厚度,所述模块电路板23的底板卡合在所述沟槽内。同时,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优选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的截面优选为L型,所述L型的底部端面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连接的连接部26。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6优选为插合结构,包括插合槽261及与所述插合槽261适配的插合凸缘262,所述插合槽261与所述插合凸缘262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壳体21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2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式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壳体、第二绝缘壳体和模块电路板,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相互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所述第二绝缘壳体上均设置有电路板安装部,所述模块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板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青,丁瑞军,张英,贾宸,林海峰,朱松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