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相同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个相同的恒流源充电电路并联起来,平均分担系统工作和电池充电所需的电流,既能够提高充电电流的供电能力,又降低单个充电管理芯片的功耗和芯片发热量,快速稳定地完成大容量电池充电工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相同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1。本技术将两个相同的恒流源充电电路并联起来,平均分担系统工作和电池充电所需的电流,既能够提高充电电流的供电能力,又降低单个充电管理芯片的功耗和芯片发热量,快速稳定地完成大容量电池充电工作。【专利说明】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电子产品多采用锂电池供电,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产品性能越来越强大、功能越来越多,必然带来功耗的增加和电池续航能力的减弱。例如,智能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还能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在使用这些功能的时候,由于电池需要提供很大的电流,就必然会产生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生产商一方面尽量降低产品的功耗,另一方面选择使用容量更大的电池。移动电子产品自身功耗的增加和电池容量的增大,都对锂电池充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IOOOmAh的锂电池,如果采用500mA充电电路来进行充电,大约2小时就可以充满。如果为了提高产品的续航能力而选择3000mAh的电池,但依然采用500mA充电电路来充电的话,则需要6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将电池充满。为了缩短充电时间,必然要提高充电电流。而充电电流的提高,会增加充电芯片的功耗,可能会由于散热问题而造成系统故障。因此,生产商在选择超过IA的充电电路来为锂电池充电时都会非常谨慎。锂电池充电电路一般都具有给锂电池充电和给系统供电两种功能。但由于充电管理芯片自身的供电能力是一定的,如果系统工作需要的电流增加,势必会造成电池充电电流的减小。如果充电管理芯片自身的供电能力还不能满足系统工作的需要,电池不但不会被充电,还必须为系统供电,来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直接导致电池充电很慢或者电池电量越充越少的情况发生。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提高充电电路的供电能力。由于同时为系统供电和为电池充电需要提供很大的电流,普通的充电电路很难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能够提高充电电路的供电能力,同时满足系统供电和电池充电的要求,还具有降低充电管理芯片功耗和芯片发热量的优点。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相同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I。所述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充电电源输入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VIN引脚,充电电源输入端还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接地;充电管理芯片的VBAT引脚分别通过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接地,充电管理芯片的IREF引脚通过第一电阻接地,充电管理芯片的MIN引脚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中,两个充电管理芯片的VBAT引脚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l的正极。 所述的第一或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上还设置有充电指示电路和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的充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三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VBAT引脚,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电阻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PPR引脚;所述的电源指示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四电阻,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VBAT引脚,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阻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CHG引脚。所述的充电管理芯片采用SGM4056。所述的第一至第四电容均采用瓷片电容。所述的第一至第四电阻均采用片式电阻。本技术将两个相同的恒流源充电电路并联起来,平均分担系统工作和电池充电所需的电流,既能够提高充电电流的供电能力,又降低单个充电管理芯片的功耗和芯片发热量,快速稳定地完成大容量电池充电工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相同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1。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均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充电管理芯片U可采用单节锂电池线性充电管理芯片SGM4056。充电电源输入端DCIN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的VIN引脚,充电电源输入端DCIN还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组成充电管理芯片U的输入滤波电容。充电管理芯片U的VBAT引脚分别通过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组成充电管理芯片U的输出滤波电容。充电管理芯片U的IREF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l接地,第一电阻Rl可限定充电管理芯片U的充电电流为500mA。充电管理芯片U的MIN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二电阻R2可限定充电管理芯片U的充电截止电流为55mA。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中,两个充电管理芯片U的VBAT引脚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l的正极引脚P3,电池座Jl的第一引脚Pl和第二引脚P2接地。为了便于显示工作状态,第一或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上还设置有充电指示电路和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的充电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l和第三电阻R3,第一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的VBAT引脚,第一发光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的PPS引脚;所述的电源指示电路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四电阻R4,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的VBAT引脚,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的石西引脚。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电容均采用瓷片电容;第一至第四电阻R4均采用片式电阻。本技术中采用的单节锂电池线性充电管理芯片SGM4056,具有以下优点:1.输入耐压高,VIN可到26.5V ;2.具有过压保护功能,当输入电压超过一定门限值时(SGM4056-6.8为6.8V,SGM4056-10.5为10.5V),充电管理芯片U会进入过压保护状态;3.可根据电池电压自动选择恒压/恒流充电方式;4.具有1%的电压输出精度;5.尺寸小,TDFN-2 X 2-8L 封装只有;6.可提供最大为900mA的充电电流。本技术中,每一个充电管理芯片U均可单独提供500mA的充电电流;本技术将这两个相同的恒流源充电电路并联起来,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最终可形成1000mA的充电电流,两个充电管理芯片U平均分担系统工作和电池充电所需的电流,能够提高充电电流的供电能力,降低单个充电管理芯片U的功耗和芯片发热量,快速稳定地完成大容量电池充电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同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充电电源输入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VIN引脚,充电电源输入端还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接地;充电管理芯片的VBAT引脚分别通过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接地,充电管理芯片的IREF引脚通过第一电阻接地,充电管理芯片的MIN引脚通过第二电阻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同的第一恒流源充电电路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第一和第二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电池座J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中堂,宋书昂,尹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东陆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