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设备以及用于轧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0958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23:28
轧制设备,尤其用于冷轧金属带材(2)的冷轧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冷轧机架(1)、支承在冷轧机架(1)前面的退卷机(3),其中在退卷机(3)和冷轧机架(1)之间中间连接有单元(10),其中该单元(10)由至少三个分别围绕旋转轴线(6A、7A、8A)旋转驱动的辊子(6、7、8)形成,其中每个所述辊子(6、7、8)能够单个或者共同地沿着相应旋转轴线(6A、7A、8A)的方向并且沿着横向于旋转轴线(6A、7A、8A)的方向借助于驱动和调整装置(11)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轧制设备,尤其用于冷轧金属带材(2)的冷轧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冷轧机架(1)、支承在冷轧机架(1)前面的退卷机(3),其中在退卷机(3)和冷轧机架(1)之间中间连接有单元(10),其中该单元(10)由至少三个分别围绕旋转轴线(6A、7A、8A)旋转驱动的辊子(6、7、8)形成,其中每个所述辊子(6、7、8)能够单个或者共同地沿着相应旋转轴线(6A、7A、8A)的方向并且沿着横向于旋转轴线(6A、7A、8A)的方向借助于驱动和调整装置(11)进行调整。【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制设备、尤其用于冷轧金属带材的冷轧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冷轧机架、支承在冷轧机架前面的退卷机,其中在退卷机和冷轧机架之间中间连接有单元。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用于轧制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用于轧制金属带材的设备中会要求在真正的轧制过程前预先处理金属带材。例如可以在冷轧过程之前要求在再结晶方面对金属带材进行退火,从而将组织结构再置于未硬化的原始状态中,使得金属再次坚韧并且可继续变形。该“再结晶退火”目前多种多样地在所谓的罩式退火炉中在保护气氛下例如氢气中得以实施。退火以及冷却的过程平均大致为48小时。为了防止在退火时相互抵靠的板层相互粘结,该带卷在其进入罩式退火炉中之前在带材拉力较小时松动地卷绕。在罩式退火炉中进行处理之后,金属带材输入冷轧机架。为此,需要将其从带卷中退卷。因为金属带材以很小的带材拉力进行卷绕,所以现在也必须在很小的带材拉力之下退卷。在此,带材拉力剧烈下降。会出现突然的带材拉力波动。另一方面,在进入冷轧机架中时希望特定最小程度的带材拉力,因为由此在冷轧时可以降低所需要的轧制力。为了将退卷与真正的轧制过程脱离,例如在EP I 784 266 BI中提出了一种S辊单元。在此,其缺点是特别在坚硬的并且/或者厚的金属带材中即使两个S辊的缠绕较大时也很难实现在进入冷轧机架中的入口中最小程度的带材拉力。另一方面,由于金属带材的刚性将金属带材引入S辊单元中是麻烦的。尤其在不连续的冷轧机列上,这是特别不利的,因为在这种设备中在每个带卷中必须重新进行麻烦的引入过程。这种情况可以是,金属带材必须沿纵向分布,从而其能够在轧制机架上以较小的轧制宽度继续加工。这种纵向分布的轧制带材的横截面经常不是对称的。该带材在一侧上厚于在另一侧上。这种非对称的轧制带材在运行中从轧制设备的中心运动出来。为了确保在非对称的横截面轮廓中所述轧制带材在中间进入冷轧机架中,要求修正带材路线(带材偏转)。只有在能够维持轧制带材进入冷轧机架的精确的入口位置时,才可以遵循在冷轧过程中预先给出的狭窄的公差。至今为止,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所希望的拉力脱耦-较低的退卷拉力、在轧制机架的进入区域内尽可能高的拉力-以及维持进入第一冷轧机架的精确的进入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说明一种轧制设备、尤其冷轧设备或者说用于冷轧的方法,从而也可以为硬的和/或厚的金属带材在冷轧机架的入口范围内调整足够大的并且尽可能无波动的拉应力,并且尽可能简单地修正带材路线并且引入轧制带材。该任务通过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轧制设备以及按权利要求11所述特征的方法得到解决。在按本专利技术的轧制设备中,在退卷机和第一轧制机架之间使用单元,该单元由至少三个被驱动的辊子构成,其中可以借助于驱动和调整装置改变该辊子的空间位置。一方面3辊系统的这些辊子的每个辊子都可以沿着其辊子轴线的方向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单个地或者共同地实现。通过辊子的这种轴线移动实现了金属带材的中心也在中心进入轧制机架中。因为轧制机架的工作辊子大多数具有球形轮廓或者获得了相对于设备中心对称的轧制间隙,所以必须尽可能对称地实现轧制带材的进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带材厚度的在冷轧时所要求的精度。楔形的带材轮廓尤其倾向于从轧制设备的中心运行出来。带材偏转在此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每个所述辊子沿着横向于旋转轴线的方向可以借助于驱动和调整装置进行调整。由此,一方面在金属带材的引入中实现了重要的简化:方法是将三个辊子中的中间一个相对于另外两个辊子置于摆动出来的位置中,带材的开端就可以非常简单地引入3辊系统中。该引入也可以通过转送台进行支持。用以将带材头部朝支撑的两个辊子的方向进行挤压的压紧辊在此可以引入时尤其在非常刚性以及厚的带材中形成其它辅助。在继续运行中,带材头部就进入工作辊子的间隙中。引入过程就结束了。在轧制期间,工作辊子在金属带上产生了带材拉力。通过靠合3辊系统的中间辊能够非常简单地规定在朝第一(冷)轧制机架的入口中所希望的带材拉力。为此,3辊系统的中间辊沉入金属带材的在所述两个支撑的辊子之间的区段中。所述三个辊子的空间位置规定了缠绕。沉入得越深,缠绕地越大。在轧制机架与3辊装置之间可以通过对驱动器的相应的控制来调整所希望的回拉应力,而不会使该带材拉力在退卷时作用到金属带材的在上游位于退卷机和3辊装置之间的较小的带材拉力上。反之,在松动卷起的盘卷在入口上退卷时,带材拉力的波动不会传播到冷轧线中。该3辊系统在轧制过程中用作拉力脱耦。为了尤其在非常不对称(楔形)的轧制带材轮廓中确保精确地进入冷轧机架中,可以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出,在轴向调整3辊系统的辊子的同时也同样程度地一起调整或者说可以调整退卷机的轴向位置。此外,可能有利的是,朝向退卷机的辊子的旋转轴线以及朝向冷轧机架的辊子的旋转轴线位于一个平面内并且位于其之间的辊子关于该平面可以在空间上进行调整。中间辊子沉入该平面下方越深,那么缠绕以及因此带材和辊子之间的粘附就越大。由此能够在进入第一冷轧机架时调整优选大的带材拉力。为了尽可能简单地设计引入以及轧制之间的变换,一种实施例可能是有利的,SP中间辊子可以借助于液压执行器在辊子与轧制带材分开的向外摆动的位置与该辊子的圆周面部分地被轧制带材缠绕的向内摆动的位置之间进行调整。为了能够在朝轧制机架的入口中调整较大的回拉应力,有利的是所述中间辊子沉入得足够深,也就是中间辊子的缠绕布置在由其它两个辊子的旋转轴线形成的平面下方,并且所述两个支撑的辊子的缠绕位于该平面上方。当靠合中间辊子使得中间辊子具有大于180°的缠绕时,在入口区域内可以调整特别大的带材拉力。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提出,借助于驱动和调整装置能够无级地改变在所述平面中两个支撑的辊子的间距。通过以下方法能够获得这种改变,即两个辊子相互相对或者远离运动,由此能够非常不同地预先给出缠绕以及从中给出在入口中的制动作用。然而保持两个位于平面中的辊子之一的所处位置并且相对于此仅仅改变另外一个辊子的位置也可以是有利的。由此能够在金属带材中精确地消除上游或者说下游的拉力波动。可能有利的是,中间的辊子的调整运动是线性运动,该运动关于所述平面围成了可预先给出的角度。由此能够根据对带材路线的所希望的影响来更好地调整三个辊子的缠绕。此外,对辊子的驱动器的调节在技术上可以是更简单的。根据设备的尺寸,对于带材路线(带材偏转)的影响来说有利的是,借助于共同的或者分开的驱动和调整装置能够将退卷机与3辊系统的辊子一起或者分开地在辊子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进行调整。对于大型设备来说,分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是有利的,对于小型设备来说,共同的驱动和调整装置可以是有利的。适宜的是,在测量技术上检测在朝第一轧制机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轧制设备,尤其用于冷轧金属带材(2)的冷轧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冷轧机架(1),具有支承在冷轧机架(1)前面的退卷机(3),其中在退卷机(3)和冷轧机架(1)之间中间连接有单元(10),其特征在于,该单元(10)由至少三个分别围绕旋转轴线(6A、7A、8A)旋转驱动的辊子(6、7、8)形成,其中每个所述辊子(6、7、8)能够借助于驱动和调整装置(11)单个或者共同地沿着相应旋转轴线(6A、7A、8A)的方向以及沿着横向于旋转轴线(6A、7A、8A)的方向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卡纳K克林佩尔施泰特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