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燕祺专利>正文

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09369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感连接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控基极通过结型场效应管连接正极,基极通过电阻电容组成前馈网络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感通过二极管、上拉电阻、第三三极管形成放电回路,所述结型场效应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上拉电阻还通过储能电容连接正极。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利用最简便电路结构实现LED供电,使电路体积缩小,并且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感连接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控基极通过结型场效应管连接正极,基极通过电阻电容组成前馈网络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感通过二极管、上拉电阻、第三三极管形成放电回路,所述结型场效应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上拉电阻还通过储能电容连接正极。使用本专利技术,可利用最简便电路结构实现LED供电,使电路体积缩小,并且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专利说明】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供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LED照明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其中白光LED灯具有低压、低功耗、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得到大量的普及。而为了达到高亮度的照明效果,通常选择将LED进行串联或并联,而并联只需很小电压,但需要通过镇流电阻或电流源来使各并联的LED的亮度一致,而这种方式容易使LED的寿命缩短,而串联上可以使电流一致,但需施加较高电压,而目前所采用的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大,不利于生产小体积产品,且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可低成本实现LED供电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感连接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控基极通过结型场效应管连接正极,基极通过电阻电容组成前馈网络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感通过二极管、上拉电阻、第三三极管形成放电回路,所述结型场效应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上拉电阻还通过储能电容连接正极。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利用最简便电路结构实现LED供电,使电路体积缩小,并且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照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分成两部分,由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升压电路;由第三三极管Q3和结型场效应管JFET组成升压控制电路。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I连接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结型场效应管JFET连接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l、电容Cl并联组成的前馈网络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电感LI通过二极管SD1、上拉电阻R4、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形成放电回路,结型场效应管JFET的门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SD1、上拉电阻R4还通过储能电容连接电源正极。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感连接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结型场效应管连接正极,基极通过电阻电容组成前馈网络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感通过二极管、上拉电阻、第三三极管形成放电回路,所述结型场效应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上拉电阻还通过储能电容连接正极。【文档编号】H05B37/02GK103716936SQ201210372482【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专利技术者】林燕祺 申请人:林燕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升压LED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感连接电源正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结型场效应管连接正极,基极通过电阻电容组成前馈网络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电感通过二极管、上拉电阻、第三三极管形成放电回路,所述结型场效应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上拉电阻还通过储能电容连接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燕祺
申请(专利权)人:林燕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