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福专利>正文

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0558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包括里、外墙面板和与之相连接的一块隔板,隔板的中上部开有凹型缺口,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块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端头面板的外表面和辅助隔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的间距,辅助隔板外侧面与里、外墙面板端面所围成的部分结构是墙体砖的一半,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及端头面板之间围成的通孔上部开有与通孔内边面平行的倒锥台沉孔,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围成的一个“U”形开口的下表面长出一个“U”形倒锥台,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与里、外墙面板围成的方形环下表面长出一个方形倒锥台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砌墙劳动强度低、效率高,筑出墙体牢固抗震效果好,与墙体砖能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包括里、外墙面板和与之相连接的一块隔板,隔板的中上部开有凹型缺口,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块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端头面板的外表面和辅助隔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的间距,辅助隔板外侧面与里、外墙面板端面所围成的部分结构是墙体砖的一半,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及端头面板之间围成的通孔上部开有与通孔内边面平行的倒锥台沉孔,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围成的一个“U”形开口的下表面长出一个“U”形倒锥台,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与里、外墙面板围成的方形环下表面长出一个方形倒锥台环。本专利技术砌墙劳动强度低、效率高,筑出墙体牢固抗震效果好,与墙体砖能对接。【专利说明】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的墙砖,特别是涉及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墙角均采用墙体砖成90°堆叠砌成,这种墙砖在砌墙时上下砖块不能自动对中和主正,也不能上下砖块相互伸入插扣,其内部为实心体不能在墙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影响整个墙体一体性牢固性和抗震性,更不能与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专利申请号2013106478046和2013207935631)兼容对接,砌墙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大。另外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空心砖的“L”和“ I ”型的墙角砖,这种墙角砖在墙体成型后往墙内烧筑混凝土时常常会倒塌给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快捷,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砌墙效率,砌筑出墙体结构牢固性一体性好,具有抗震效果的能与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兼容对接的墙角砖。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包括里、外墙面板和与里、外墙面板相连接的一块隔板,隔板的中上部开有凹型缺口,里、外墙面板和隔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里、外墙面板和隔板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之间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块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与隔板互为平行且均与里、外墙面板连接,端头面板、辅助隔板和隔板的下表面与里、外墙面板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端头面板的外表面和辅助隔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的间距,端头面板和隔板的上表面与里、外墙面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隔板设置在辅助隔板外侧面与里、外墙面板端面的中间位置,辅助隔板外侧面与里、外墙面板端面所围成的部分结构与墙体砖对称中心面截取的二分之一的部分结构相同,墙角砖的长度等于墙体砖长度的二分之一加上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的间距,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及端头面板之间围成的通孔上部开有与通孔内边面平行的倒锥台沉孔,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围成的一个“U”形开口的下表面长出一个“U”形倒锥台,“U”形倒锥台的锥面与其对应的上部的倒锥台沉孔的锥面相吻合,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与里、外墙面板围成的方形环下表面长出一个方形倒锥台环,方形倒锥台环的锥面与上部的倒锥台沉孔的锥面相吻合,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之间段的里、外墙面板的中上部内侧开有“U”盲槽,辅助隔板与隔板的中间对称面之间围成的通孔部分的截面形状等于“U”形开口的截面形状,“U”形倒锥台和方形倒锥台环的高度小于倒锥台沉孔的深度。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其“U”形倒锥台与隔板对应的中部设有凸出块,凸出块的宽度与隔板中上部的凹型缺口宽度相对应,“U”形开口段的里、外墙面板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凸起的榫头,辅助隔板与隔板通孔段的里、外墙面板的下表面中部设有凹入的榫槽,相邻墙体砖“U”形开口段的榫头与通孔段的里、夕卜墙面板的下表面中部的榫槽相吻合。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其里、外墙面板和端头面板的外表面与相邻墙砖有接触边缘均设有墙缝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一下显著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里、外墙面板和隔板与端头面板之间围成的通孔上端部开有与通孔内边面平行的倒锥台沉孔,对应的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与里、外墙面板围成的方形环下表面长出与上部倒锥台沉孔相吻合的方形倒锥台环,当上下两块墙角砖成90°堆砌墙角时便能自动主正对中无需反复移动砖块,上下砖块相互插入卡扣,而相邻墙体砖的“U”形开口的下表面长出的“U”形倒锥台插入本专利技术墙角砖靠近隔板部的倒锥台沉孔内,在重力作用下和在锥面导引主正下,相互锁紧卡扣,使得施工方便快捷,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砌墙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墙面外观的质量,正因为采用了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墙角砖与墙体砖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堆砌的整面墙体的结构牢固性、一体性好。用本专利技术墙角砖堆砌墙体,不管是沿着墙面方向推还是沿着垂直于墙面方向推砖块均不会动,顺着墙面方向整扇墙倾斜60-70度砖块不会滑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本专利技术墙角砖由于在隔板中上部开有凹型缺口,在里、外墙面板上开有“U”盲槽,需要时打通其中一“U”盲槽,使其与墙体砖堆砌的墙体内部纵横惯通,需要进一步加强整面墙的强度、牢固性、一体性时还可布置钢筋浇筑混凝土。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1的A向视图; 图8是图4的D-D剖视图; 图9是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俯视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砌成墙体后的平面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砌成墙体后砖块与砖块相互扣搭内部剖视图。图中:1_里墙面板,I '-里墙面板的外表面,2-外墙面板,2 '-外墙面板的外表面,3-隔板,4-凹型缺口,5-通孔,6-倒锥台沉孔,7- “U”形开口,8- “U”形倒锥台,9- “U”形倒锥台的锥面,10-倒锥台沉孔的锥面,11-隔板中间对称面,12-凸出块,13-榫头,14-榫槽,15-墙缝槽,16-上表面,17-下表面,18-方形倒锥台环,19-方形倒锥台环的锥面,20-辅助隔板,20'-辅助隔板的外侧面,21-端头面板,21 '-端头面板的外表面,22-“U”盲槽,23-里、外墙面板端面,24-墙体砖对称中心面,25-本专利技术的墙角砖,26-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S丨-“U”形开口截面形状S以隔板中间对称面的镜像,L-墙体砖的宽度,H-墙体砖的长度。【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包括里墙面板1、外墙面板2和与里墙面板1、外墙面板2相连接的一块隔板3,隔板3的中上部开有凹型缺口 4,里墙面板1、外墙面板2和隔板3的上表面16在同一平面上,里墙面板1、外墙面板2和隔板3的下表面17在同一平面上,里墙面板的外表面I '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2'之间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块端头面板21和辅助隔板20,端头面板21和辅助隔板20与隔板3互为平行且均与里墙面板1、外墙面板2连接,端头面板21、辅助隔板20和隔板3的下表面17与里墙面板1、外墙面板2的下表面17在同一平面上,端头面板的外表面21丨和辅助隔板的外侧面20'之间的距离等于里墙面板的外表面P和外墙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镂空自动对中锁缝抗震墙体砖的墙角砖,包括里、外墙面板和与里、外墙面板相连接的一块隔板,隔板的中上部开有凹型缺口,里、外墙面板和隔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里、外墙面板和隔板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之间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块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与隔板互为平行且均与里、外墙面板连接,端头面板、辅助隔板和隔板的下表面与里、外墙面板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端头面板的外表面和辅助隔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的间距,端头面板和隔板的上表面与里、外墙面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隔板设置在辅助隔板外侧面与里、外墙面板端面的中间位置,辅助隔板外侧面与里、外墙面板端面所围成的部分结构与墙体砖对称中心面截取的二分之一的部分结构相同,墙角砖的长度等于墙体砖长度的二分之一加上里、外墙面板的外表面的间距,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及端头面板之间围成的通孔上部开有与通孔内边面平行的倒锥台沉孔,由里、外墙面板和隔板围成的一个“U”形开口的下表面长出一个“U”形倒锥台,“U”形倒锥台的锥面与其对应的上部的倒锥台沉孔的锥面相吻合,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与里、外墙面板围成的方形环下表面长出一个方形倒锥台环,方形倒锥台环的锥面与上部的倒锥台沉孔的锥面相吻合,端头面板和辅助隔板之间段的里、外墙面板的中上部内侧开有“U”盲槽,辅助隔板与隔板的中间对称面之间围成的通孔部分的截面形状等于“U”形开口的截面形状,“U”形倒锥台和方形倒锥台环的高度小于倒锥台沉孔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福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