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进式电缆套管通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0313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进式电缆套管通道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端头电缆井沉井施工:在需要穿越的障碍物的两端分别设置端头电缆井,采用沉井工艺进行施工;(2)顶管施工:采用顶管顶进装置从一个端头电缆井向另一个端头电缆井进行顶进作业,构建连通两个端头电缆井的顶管通道;(3)排管施工:在顶管通道内排列布置套管,顶管通道内设置有与顶管通道壁固定的扁铁固定件,由扁铁固定件将排列的套管分隔限位;(4)在顶管通道内各套管间灌注混凝土;(5)在一端的端头电缆井放入引线,在另一端的端头电缆井采用牵引装置牵引,实现电缆穿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地面有障碍物,不能拆迁或拆迁成本过大的电缆管道铺设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下列步骤:(1)端头电缆井沉井施工:在需要穿越的障碍物的两端分别设置端头电缆井,采用沉井工艺进行施工;(2)顶管施工:采用顶管顶进装置从一个端头电缆井向另一个端头电缆井进行顶进作业,构建连通两个端头电缆井的顶管通道;(3)排管施工:在顶管通道内排列布置套管,顶管通道内设置有与顶管通道壁固定的扁铁固定件,由扁铁固定件将排列的套管分隔限位;(4)在顶管通道内各套管间灌注混凝土;(5)在一端的端头电缆井放入引线,在另一端的端头电缆井采用牵引装置牵引,实现电缆穿线。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地面有障碍物,不能拆迁或拆迁成本过大的电缆管道铺设工程。【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路通道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管道的地下通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倡导绿色出行,轨道交通运输量大、绿色环保,各地都在不断规划、新建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是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电力系统是轨道交通的血液,确保电缆的安全铺设与使用至关重要。电缆通过专用通道把变电站的电力供应给车站,但车站与变电站往往距离较远,途径的地面障碍物往往较多,经常需要通过左右平移、折线绕行等方式通过;对于拆迁量大或暂时无法拆迁的障碍,很难实施。为解决上述问题,顺利通过障碍物,把电缆从变电站安全送到车站,可以考虑下穿绕行方式。但是,作为轨道交通的电缆系统,考虑到安全原因,需要将各种电缆分隔布置,并且需要保证管道不渗漏,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如何实现抗浮固定,这些都是进行下穿施工时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通过方法的改进,在较深土体内、各种土层中实现较长距离的一次顶进并铺设电缆套管通道,既保证地面建筑物等障碍物的安全,又保证管体结构的安全,并实现洞内无人操作,以加快施工进度。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I)端头电缆井沉井施工:在需要穿越的障碍物的两端分别设置端头电缆井,采用沉井工艺进行施工,所述两个端头电缆井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0米;(2)顶管施工:采用顶管顶进装置从一个端头电缆井向另一个端头电缆井进行顶进作业,构建连通两个端头电缆井的顶管通道;(3)排管施工:在步骤(2)获得的顶管通道内排列布置套管,所述顶管通道内设置有与顶管通道壁固定的扁铁固定件,由扁铁固定件将排列的套管分隔限位;(4)在所述顶管通道内各套管间灌注混凝土 ;(5)在一端的端头电缆井放入引线,在另一端的端头电缆井采用牵引装置牵引,实现电缆穿线。步骤(I)中,所述沉井工艺为分段浇筑、分次下沉工艺,每段浇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下沉作业,下沉到位后,绑扎底板钢筋,进行封底,待混凝土初凝后,立即抽水回灌到井内,保证坑底上下压力平衡。步骤(2)中,顶进作业方法为土压平衡法或泥水平衡法。步骤(2)中,所述顶管顶进装置的机头处设有顶管机头调节油缸,顶进过程中,通过光学传感器测量机头的仰角和滚动角,通过顶管机头调节油缸对顶进装置的机头顶进方向进行修正纠偏操作。步骤(3)中,排管时,将顶管通道用隔离钢板分隔成多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长度为40m?60m,所述隔离钢板上分布有穿设套管的通孔,各套管采用对缝排管方式排列。混凝土采用分段灌注方法,所述隔离钢板上部设有出气孔管道。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顶管顶进方法,并采用扁铁固定件构成抗浮装置,保证管道的稳定性,改变传统错缝排管为对缝排管并灌注混凝土,保证套管间包裹牢固,不渗漏。2、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地面有障碍物,不能拆迁或拆迁成本过大、一次顶进距离控制在250m以内的电缆管道铺设工程。3、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顶管可在较深土体内、各种土层中实施的优势,既能保证地面建筑物等障碍物的安全,又能保证管体结构的安全,并可实现洞内无人操作,加快了施工进度,相对巨额拆迁补偿费用,顶管施工的费用相对较小,综合效益明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扁铁固定件加固断面图。图2是图1中扁铁与砼管连接节点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纵断面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穿线施工示意图。其中:1、扁铁固定件;2、套管;3、顶管;4、沉井;5、膨胀螺栓;6、电缆线;7、牵引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包括端头电缆井沉井施工、顶管施工、排管施工、灌注混凝土、电缆穿线步骤。1、端头电缆井沉井施工沉井工艺流程如下:准备工作一砖胎模及素砼垫层拆除一凿毛一取土下沉一下沉速度控制一沉井纠编一沉井封底、底板砼浇筑。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地下水控制电缆井在下沉过程中如遇粉土层,为防止冒砂,沉井四周可采用搅拌桩体隔离法,可采用多轴机,也可采用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并设管井降水做应急处理。掏土工艺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减少坑内人员作业,可采用常规人工掏土法,也可待遇小型挖机坑内作业、大型长臂挖机坑外配合的掏土工艺,可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应保证施工精度。分段下沉施工技术根据沉井深度,可采用分段浇筑、分次下沉工艺,每节浇筑砼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下沉,下沉阶段重点跟踪下沉均匀性,下沉到位后,要及时绑扎底板钢筋,快速进行封底,待砼初凝后,立即抽水回灌到井内,保证坑底上下压力平衡。2、顶管施工顶管施工根据工程土质及顶进长度,可采用土压平衡法、泥水平衡法等方法进行施工,下面以泥水平衡法进行说明。泥水平衡法顶管系统包括机头、控制室、泥水回路、主顶、搅拌池、压浆等组成。顶管总体施工工序:施工开始一测量翻样一工作井设备安装一出洞一循环(推进—排运泥浆一测量及方向纠正一下管、拼装)一顶进到位一管内设备拆除一结束。测量控制顶管施工采用全站仪对顶管轴线进行测量控制,仪器支架与沉井后靠背脱离,在沉井内设置独立支架。顶管内接收激光束的光靶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了顶进姿态测量控制系统,用来测量以激光导向点为参照的顶管机切削舱的测量板的垂直和水平位移、激光入射水平角及顶管机切削舱仰角及滚动角。地面控制室操作人员通过远距离摄像监控及微机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并将处理结果反应出来的顶管机位置偏差显示在操作室屏幕上,室内控制纠偏千斤顶对顶管机进行修正纠偏作业。顶进参数在计算机控制下,千斤顶一般可以100mm/min速度顶进,同时,流量计测量流量,使排泥管流量保持在1.07m3/min,泥水比重1.15t/m3,泥水舱压力80Kpa左右,泥水流量Ql ( 0.65m3/min,保持泥水舱压力。初始顶进顶管机初始顶进是顶管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出洞口前地层降水和土体加固、设置顶管机始发基座、顶管机机组装就位调试、安装密封胀圈、顶管机试运转,拆除洞临时墙、顶管机机贯入作业面加压和顶进等。工作井外侧采用桩体止水时,由于泥水机器刀头慢速磨碎后仍然有较大的石块,宜采用大口径排污泵。工作井洞口止水装置应确保良好的止水效果,根据设计预留的法兰,在法兰上安装两道工作井洞口止水装置,利用在橡胶止水法兰之前预埋的注浆孔,压注膨润土泥浆。顶管机姿态控制顶进过程中,机头有可能出现旋转偏差、方向偏差等情况,根据“勤测、勤纠、少纠”的原则,利用机头设置的可伸缩式千斤顶多次微调顶进方向。泥浆减阻控制为利用泥浆进行顶进减阻,可采用机头外径比管径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进式电缆套管通道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端头电缆井沉井施工:在需要穿越的障碍物的两端分别设置端头电缆井,采用沉井工艺进行施工,所述两个端头电缆井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0米;(2)顶管施工:采用顶管顶进装置从一个端头电缆井向另一个端头电缆井进行顶进作业,构建连通两个端头电缆井的顶管通道;(3)排管施工:在步骤(2)获得的顶管通道内排列布置套管,所述顶管通道内设置有与顶管通道壁固定的扁铁固定件,由扁铁固定件将排列的套管分隔限位;(4)在所述顶管通道内各套管间灌注混凝土;(5)在一端的端头电缆井放入引线,在另一端的端头电缆井采用牵引装置牵引,实现电缆穿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中潘鸿魏宏张鑫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