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9983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0:23
一种向定子铁芯缠绕线材的绕线装置,为了使设置于臂部的线嘴的末端在臂部的姿势变更动作的前后的位置变化量小,在臂部旋转机构使臂部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支承部移动机构与臂部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同步地、使臂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以通过线嘴末端的第一假想线作为旋转轴线向与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向定子铁芯缠绕线材的绕线装置,为了使设置于臂部的线嘴的末端在臂部的姿势变更动作的前后的位置变化量小,在臂部旋转机构使臂部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支承部移动机构与臂部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同步地、使臂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以通过线嘴末端的第一假想线作为旋转轴线向与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专利说明】绕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绕线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向多极电枢(马达铁芯)的极缠绕形成线圈用的线材。在此,在向多极电枢的极缠绕线材的绕线工序的前后,大多情况下一并实施将线端部夹入设置于工件保持夹具的线端夹紧装置的夹紧工序、将线材连接到配置于工件的连接引脚的连接工序、以及将绕线部分以外的线材的中途部形成为过渡线的过渡线形成工序之类的多个线处理工序。在这样的线处理工序中,有将安装有线嘴的臂的姿势变更为与绕线工序不同的状态来进行线处理工序的情况(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11-004477号)。然而,在该线处理工序中姿势变更时,有在变更前后线嘴末端位置变化而发生绕线松弛等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嘴末端在所述姿势变更前后的位置变化量小的绕线 装直。本专利技术所例示的第一专利技术的绕线装置是向具有铁芯背部和从该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的铁芯缠绕线材的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保持所述铁芯的铁芯保持部、在末端部具有供所述线材通过的孔或者槽状的引导部的柱状的臂部、使该臂部绕旋转轴旋转而使该臂部的姿势发生 变化的臂部旋转机构、支承所述臂部旋转机构的支承部、使所述支承部和所述铁芯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相对移动机构、以及使所述支承部移动的支承部移动机构,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臂部与所述多个齿中的任一个齿在所述铁芯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的位置相对变化,所述臂部能够在所述铁芯的上侧分别保持沿所述铁芯的轴向延伸的纵姿势、以及沿所述铁芯的径向延伸的水平姿势,所述臂部能够通过第一姿势变更动作在所述纵姿势与所述水平姿势之间过渡变化,所述支承部移动机构能够与所述臂部旋转机构连动地执行所述第一姿势变更动作,在所述第一姿势变更动作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轴向的上侧,所述臂部旋转机构使所述臂部向一个方向旋转,所述支承部移动机构与所述臂部向所述一个方向的旋转同步地、使所述臂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以第一假想线作为旋转轴线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一假想线在所述齿的末端与所述铁芯背部的径向外缘之间横越所述铁芯背部的上方。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姿势变更动作期间,所述第一假想线的位置不动,且在所述第一姿势变更动作时,所述臂部相对所述臂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的旋转角与所述臂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基于所述支承部移动机构的相对所述第一假想线的旋转角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所例示的第一专利技术的绕线装置,能够在绕线装置与各种线处理工序相伴而发生臂的姿势变更时减少线嘴末端的位置变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绕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放大了臂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臂部保持纵姿势的绕线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臂部保持水平姿势的绕线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臂部保持倾斜姿势的绕线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涉及第一姿势变更动作的示意图。图7是涉及第二姿势变更动作的示意图。图8是臂部以及支承部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臂部以及臂部固定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臂部以及臂部固定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涉及本专利技术所例示的一个侧面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铁芯背部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与铁芯背部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围绕铁芯的中心轴线的周围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作为上下方向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这只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而对各方向进行了定义,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绕线装置在使用时的朝向进行限定。并且,表达为平行的情况不是仅指数学上的严格平行的情况,而是包括通过目视判断为朝向相同方向的所有情况。同样,表达为正交的情况不限定于数学上的严格地处于正交关系的情况,而是包括通过目视判断为正交的所有情况。〈1.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绕线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绕线装置包括铁芯保持部2、臂部3、臂部旋转机构4、和支承部5。铁芯保持部2保持环状的铁芯I。臂部3为在末端部具有供线材通过的孔或者槽形的引导部的柱状。臂部旋转机构4使臂部3在基端附近旋转,从而使该臂部3的姿势发生变化。支承部5支承臂部旋转机构4。绕线装置还包括使支承部5与铁芯I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相对移动机构6。在这个例子中,相对移动机构6还起到作为使支承部5移动的支承部移动机构7的作用。相对移动机构6包括使支承部5相对铁芯I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方向移动机构61、使上下方向移动机构61与支承部5 —同相对铁芯I沿径向移动的径向移动机构62、以及使铁芯I沿周向旋转的铁芯旋转机构63。相对移动机构6通过作为使支承部5和铁芯I的轴向相对位置变化的第一移动机构的上下方向移动机构61、作为使支承部5和铁芯I的径向相对位置变化的第二移动机构的径向移动机构62、以及作为使支承部5和铁芯I的周向相对位置变化的第三移动机构的铁芯旋转机构63,使铁芯I所包括的齿12与臂部3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即,相对移动机构6能够使臂部3与多个齿12中的任何一个齿在铁芯I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的位置相对变化。铁芯I是沿轴向层叠作为磁性体的多个电磁钢板得到的。铁芯I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1、和多个从铁芯背部1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12。另外,也可以是多个齿12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的铁芯。本专利技术的绕线装置也能够向该方式的铁芯缠绕线材。图2是放大了臂部3的一部分的图。臂部3包括柱状的线嘴保持部31、以及线嘴部32。线嘴部32从线嘴保持部31的末端部突出。线嘴部32是中空的筒形部件,筒形部件的内侧起到作为引导部33的作用。S卩,筒形部件的内侧是引导部33。线材9通过引导部33的内侧。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引导部不限于该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缠绕线材9。臂部旋转机构4包括驱动用马达41、传动轮42、同步传动带43、和旋转轴44。驱动用马达41固定于支承部5,驱动用马达41的旋转部通过同步传动带43与传动轮42连接。旋转轴44被支承为能够相对支承部5旋转,且连接臂部3以及传动轮4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移动机构7由作为使支承部5能够沿铁芯I的轴向移动的第四移动机构的上下方向移动机构61、和作为使支承部5能够沿铁芯I的径向移动的第五移动机构的径向移动机构62构成。即,第一移动机构兼为第四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兼为第五移动机构。另外,也可以另行设置支承部移动机构7。例如本专利技术的绕线装置也可以包括支承铁芯旋转机构63的铁芯倾斜机构。铁芯倾斜机构能够使铁芯I以通过铁芯背部11上方的假想线作为旋转轴线旋转,并使铁芯I相对支承部5倾斜。<2.关于姿势变更动作>接着,对图3、图4、图5所示的臂部3通过臂部旋转机构4能够保持的姿势进行说明。在臂部3配置于铁芯I的上侧的状态下,臂部3能够保持如图3所示的臂部3沿轴向延伸的纵姿势、以及如图4所示的臂部3沿径向延伸的水平姿势。并且,在臂部3的末端部配置于比铁芯I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装置,其向具有铁芯背部和从该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的铁芯缠绕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保持部,其保持所述铁芯;臂部,其为柱状,且在所述臂部的末端部具有供所述线材通过的孔或者槽形的引导部;臂部旋转机构,其使所述臂部绕旋转轴线旋转,从而使所述臂部的姿势发生变化;支承部,其支承所述臂部旋转机构;相对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支承部与所述铁芯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及支承部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支承部移动,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臂部与所述多个齿中的任何一个齿在所述铁芯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的位置相对变化,所述臂部能够在所述铁芯的上侧,分别保持沿所述铁芯的轴向延伸的纵姿势、以及沿所述铁芯的径向延伸的水平姿势,所述臂部能够通过第一姿势变更动作在所述纵姿势与所述水平姿势之间变化,所述支承部移动机构能够与所述臂部旋转机构连动地执行所述第一姿势变更动作,在所述第一姿势变更动作中:所述臂部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轴向的上侧;所述臂部旋转机构使所述臂部向一个方向旋转;所述支承部移动机构与所述臂部向所述一个方向的旋转同步地、使所述臂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以第一假想线作为旋转轴线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以及所述第一假想线与所述臂部旋转机构的所述旋转轴平行,且在所述齿 的末端与所述铁芯背部的径向外缘之间横越所述铁芯背部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利久山根一泰长石佳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增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