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孔切换机构,该冲孔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装置、驱动件(3)、冲孔凸模(4)和压料器(5),该冲孔凸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垫块部(41),驱动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驱动件往复运动,以使冲孔切换机构能够在冲孔闭合状态和不冲孔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冲孔切换机构处于不冲孔闭合状态时,所述上垫块部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垫块部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距离H,压料器弹簧的行程大于等于H。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冲孔切换机构结构更加优化,使得驱动件和冲孔凸模在切换过程中不会产生阻力。这样就使得冲孔切换的操作更加简单省力,提高了冲压模具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孔切换机构,该冲孔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装置、驱动件(3)、冲孔凸模(4)和压料器(5),该冲孔凸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垫块部(41),驱动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驱动件往复运动,以使冲孔切换机构能够在冲孔闭合状态和不冲孔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冲孔切换机构处于不冲孔闭合状态时,所述上垫块部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垫块部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距离H,压料器弹簧的行程大于等于H。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冲孔切换机构结构更加优化,使得驱动件和冲孔凸模在切换过程中不会产生阻力。这样就使得冲孔切换的操作更加简单省力,提高了冲压模具的生产效率。【专利说明】冲孔模具及其冲孔切换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孔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在冲压模具中,常常会遇到冲压件的形状完全相同,但是孔位不同的情况,此时通常采用冲孔切换机构,以达到同一套模具实现多种零件孔位的需要,既满足了冲压件开发需要,又节省了开发成本。目前所采用的冲孔切换机构包括上模座、气缸、连接件、驱动件、冲孔凸模和压料器,气缸固定在上模座上,气缸通过连接件与驱动件连接,压料器通过压料器弹簧与上模座连接,冲孔凸模通过冲孔凸模弹簧与压料器连接。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上斜楔滑板,所述冲孔凸模上设置有与驱动件上的上斜楔滑板相对应的下斜楔滑板。在实现冲孔切换的时候,通过气缸带动连接件以驱动驱动件,驱动件上的斜楔滑板通过斜楔滑板的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将水平运动转换成竖直运动。在冲孔时,通过气缸驱动斜楔滑板的相对运动,推动冲孔凸模向下运动以凸出于压料器以进行冲孔;在不冲孔时,气缸反向驱动斜楔滑板以撤销对冲孔凸模的向下的作用力,冲孔凸模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身重力而向上运动,以使冲孔凸模缩回压料器内。上述结构在使用存在问题,气缸在驱动两个斜楔滑板相向运动时,相接触的两个斜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很大的推动力才能推动斜楔运动,尤其是当需要切换的冲孔机构较大时,气缸的推力如果不够的话则无法将冲孔机构顺利推出压料器进行冲孔,冲孔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冲孔切换机构,该冲孔切换机构通过上下垫块部来实现冲孔切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冲孔切换机构,该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该冲孔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装置、驱动件、冲孔凸模和压料器,该驱动件驱动装置固定在该上模座上,该压料器通过压料器弹簧与该上模座连接,该冲孔凸模通过冲孔凸模弹簧与所述压料器连接,其中,该驱动件的下表面设置有上垫块部,该冲孔凸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垫块部,所述驱动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件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冲孔切换机构能够在冲孔闭合状态和不冲孔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冲孔切换机构处于不冲孔闭合状态时,所述上垫块部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垫块部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距离H,所述压料器弹簧的行程大于等于H。优选地,所述冲孔闭合状态为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闭合时,所述驱动件的上垫块部与所述冲孔凸模的下垫块部上下相对地接触;所述不冲孔闭合状态为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闭合时,所述驱动件的上垫块部与所述冲孔凸模的下垫块部左右相互错开。优选地,所述压料器弹簧的行程等于H。优选地,所述冲孔凸模弹簧的行程等于H。优选地,所述上垫块部和下垫块部为相互间隔的多个。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左驱动件部分和右驱动件部分,所述冲孔凸模包括与所述左驱动件部分和右驱动件部分相对应的左冲孔凸模部分和右冲孔凸模部分,所述左冲孔凸模部分和右冲孔凸模部分形成为一体并在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通过导套滑动连接到所述上模座,所述驱动件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左驱动件部分和右驱动件部分之间。优选地,所述左驱动件部分和右驱动件部分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上垫块部,所述左冲孔凸模部分和右冲孔凸模部分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下垫块部。优选地,所述驱动件驱动装置为气缸。优选地,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其中,该冲压模具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冲孔切换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冲孔切换机构结构更加优化,使得驱动件和冲孔凸模在切换过程中不会产生阻力。这样就使得冲孔切换的操作更加简单省力,提高了冲压模具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冲孔模具的示意图,其中冲孔切换机构处于不冲孔闭合状态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冲孔模具的示意图,其中冲孔切换机构处于冲孔闭合状态。附图标记说明I气缸2连接件3驱动件31上垫块部4冲孔凸模41下垫块部5压料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指的是冲孔凸模运动的方向,“左、右”通常是指垂直于冲孔凸模运动方向的方向。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冲孔切换机构,该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该冲孔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装置、驱动件3、冲孔凸模4和压料器5,该驱动件驱动装置固定在该上模座上,该压料器5通过压料器弹簧与该上模座连接,该冲孔凸模4通过冲孔凸模弹簧与所述压料器5连接,其中,该驱动件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上垫块部31,该冲孔凸模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下垫块部41,所述驱动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件3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冲孔切换机构能够在冲孔闭合状态和不冲孔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冲孔切换机构处于不冲孔闭合状态时,所述上垫块部31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垫块部4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距离H,所述压料器弹簧的行程大于等于H。本专利技术的冲孔切换机构用于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该冲孔切换机构设置在该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该冲孔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3、冲孔凸模4、用于驱动驱动件3的驱动件驱动装置和压料器5。该驱动件驱动装置固定在上模座上,这样就能够驱动驱动件3相对于上模座运动。压料器5通过压料器弹簧与上模座连接,从而使压料器5能够相对于上模座运动。冲孔凸模4通过冲孔凸模弹簧与压料器5连接,因此冲孔凸模4能够相对于压料器5运动。而驱动件3的下表面设置有上垫块部31、相应地,冲孔凸模4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垫块部41。当驱动件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件3进行往复运动时,驱动件3就能够相对于冲孔凸模4运动。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3运动的方向是垂直于冲孔凸模4的冲压方向的,也就是说与上模座基本平行的,冲孔凸模4相对于上模座基本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冲压运动。优选地,所述冲孔闭合状态为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闭合时,所述驱动件3的上垫块部31与所述冲孔凸模4的下垫块部41上下相对地接触;所述不冲孔闭合状态为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闭合时,所述驱动件3的上垫块部31与所述冲孔凸模4的下垫块部41左右相互错开。由于驱动件3相对于冲孔凸模4的运动,使得冲孔切换机构在冲孔闭合状态和不冲孔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冲孔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冲孔切换机构,该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该冲孔切换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装置、驱动件(3)、冲孔凸模(4)和压料器(5),该驱动件驱动装置固定在该上模座上,该压料器(5)通过压料器弹簧与该上模座连接,该冲孔凸模(4)通过冲孔凸模弹簧与所述压料器(5)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3)的下表面设置有上垫块部(31),该冲孔凸模(4)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垫块部(41),所述驱动件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件(3)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冲孔切换机构能够在冲孔闭合状态和不冲孔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冲孔切换机构处于不冲孔闭合状态时,所述上垫块部(31)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垫块部(4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距离H,所述压料器弹簧的行程大于等于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天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