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588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9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器,作为缸筒的内筒(4)由沿轴方向延伸的筒部(4A)、位于筒部(4A)的一端侧沿径方向朝外扩径形成的扩径部(4B)、位于扩径部(4B)和筒部(4A)之间从筒部(4A)的一端侧向扩径部(4B)以锥形状扩径的锥形部(4C)构成。在扩径部(4B)的内周侧以嵌合状态安装导杆(7)的筒状凸部(7A)。在筒状凸部(7A)的内周侧设置供阀机构(11)安装的阀安装部(7B),在阀安装部(7B)的深处(底部)侧形成有阀机构(11)的板状阀(11A)离座或落座的座面(7C)。在板状阀(11A)中穿设有产生伸长侧阻尼力的多个节流孔(11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缓冲例如汽车、铁路车辆等振动的缓冲器。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汽车、铁路车辆等的缓冲器,已知一种双筒阻尼器,该双筒阻尼器具有用活塞将缸筒内隔开成杆侧室和杆反侧室(底部侧室),且在所述缸筒外侧形成有储存室的结构。其中,双流式缓冲器(阻尼器)在活塞杆的伸长行程时,使杆侧室的工作流体按照一方向向储存室流通,同样地,使储存室的工作流体按照一方向向杆反侧室流通。在活塞杆的收缩行程时,使杆反侧室的工作流体按照另一方向向储存室流通,同样地,使储存室的工作流体按照另一方向向杆侧室流通。因此,例如,如JP特开2003-74614号公报所示,在可滑动地支承活塞杆的导杆上设有提升阀类型的吸入阀。但是,所述现有技术的双流式双筒缓冲器在收缩行程时使提升阀类型的吸入阀开阀,由此使储存室的工作流体以吸入杆侧室内的方式流通。但是,此时的吸入流量有时不足,有必要设置多个吸入阀(提升阀)来应对处理。因此,由于设置多个吸入阀,导致成本增大,而且要在导杆内确保安装这些吸入阀的空间,则存在难以实现缓冲器的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导杆内确保用于设置阀机构的空间且能够增大吸入流量的缓冲器。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环状缸筒、封入有所述工作流体及气体的储存室、可滑动地嵌插于所述缸筒内而将所述缸筒内隔开成杆侧室和杆反侧室的活塞、从所述缸筒的一端伸出到外部的活塞杆、设于所述缸筒的一端侧且可滑动地支承所述活塞杆的导杆,在所述缸筒的一端侧设有沿径方向朝外扩径形成而供所述导杆嵌合的扩径部,在所述导杆上设有将所述杆侧室和所述储存室连通的通路,在该通路中配置有阀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环状缸筒、封入有所述工作流体及气体的储存室、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缸筒内而将所述缸筒内隔开成杆侧室和杆反侧室的活塞、从所述缸筒的一端伸出到外部的活塞杆、隔开为所述杆反侧室和所述储存室的底阀、设于所述缸筒的一端侧且可滑动地支承所述活塞杆的导杆、工作流体通过所述活塞的移动而流通的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在所述缸筒的一端形成有扩径部,在该扩径部中嵌合有所述导杆,在所述第一通路中具备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和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阻尼力产生机构在伸长行程时控制从所述杆侧室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所述第一止回阀设于所述底阀而允许工作流体从所述储存室向所述杆反侧室流通,在所述第二通路中具备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和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阻尼力产生机构在收缩行程时控制从所述杆反侧室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所述第二止回阀设于所述杆侧室而允许工作流体从所述储存室向所述杆侧室流通,在所述导杆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通路的至少一部分通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横置式液压缓冲器的纵剖面图;图2是将图1中的外筒、内筒、导杆及阀机构等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横置式液压缓冲器的纵剖面图;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IV-IV方向观察外筒、导杆及活塞杆的横剖面图;图5是局部放大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横置式液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横置式液压缓冲器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在为了抑制铁路车辆的横摆、车箱的蛇行而使用的横置式双筒双流液压缓冲器中应用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在此,图1及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中,外筒1构成横置式双筒双流液压缓冲器的外壳,该外筒1由沿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圆形筒体形成。在外筒1的一端侧(以下,称为左端侧)设有后述的盖体3和导杆7。在外筒1的另一端侧(以下,称为右端侧)上使用焊接装置固定有底盖2。利用该底盖2将外筒1的右端侧闭塞。需要说明的是,将底盖2固定在外筒1上的装置不限于焊接装置,也能够利用螺钉或铆接等装置进行。盖体3隔着外筒1设于底盖2的轴方向的相反侧。该盖体3闭塞外筒1的左端侧。利用盖体3和后述的内筒4,从轴方向两侧夹持导杆7。由此,导杆7以止脱状态保持于外筒1内。作为缸筒的内筒4与外筒1同轴地设于外筒1内。该内筒4由圆筒状的筒部4A、大径的扩径部4B和锥形部4C作为一体物构成,其中,筒部4A构成使后述的活塞5滑动的活塞滑动部且沿轴方向延伸,扩径部4B位于该筒部4A的左端侧且沿径方向朝外扩径而形成,锥形部4C位于该扩径部4B和该筒部4A之间且从筒部4A的左端向扩径部4B以锥状扩径而形成。在内筒4的筒部4A,在其右端侧内周嵌合安装有后述的底阀12的阀体12A。在直径比筒部4A的直径大的扩径部4B的内周侧嵌合安装有后述的导杆7。在内筒4内封入有作为工作流体的油液。作为工作流体,不限于油液、油,能够使用例如混合有添加剂的水等。在内筒4和外筒1之间隔开(defined)有环状的储存室A。在该储存室A内封入有所述油液和气体。该气体能够是大气压状态的空气,也能够使用压缩的氮气等气体。在横置式液压缓冲器的情况下,在封入于储存室A内的气体的下侧收容油液。即,在储存室A内,在图1或图2的上下方向上,油液集中在下侧,气体积存在油液上侧。储存室A内的气体在活塞杆6缩小(收缩行程)时,为了补充进入体积量而被压缩。在此,在设于内筒4的左端侧的扩径部4B的内周侧,以嵌合状态安装有后述的导杆7的筒状凸部7A。另外,在扩径部4B上设有后述的排气通路16。另外,在扩径部4B的比该排气通路16位于下侧的位置设有径方向的油孔4D。后述的杆侧室B内的油液经由该油孔4D和杆侧连接路15A导入后述的阻尼力调节装置15或着从该阻尼力调节装置15导出。另外,在内筒4的从扩径部4B侧的油孔4D沿轴方向(图1中的右方向)离开的位置设有另一油孔4E。该油孔4E形成为使后述的杆反侧室C始终与中间室D连通的径方向孔。活塞5可滑动地嵌插于内筒4内。利用该活塞5,将内筒4的内部隔开成杆侧室B和通常称为底部侧室的杆反侧室C。活塞5成为可动隔壁而设于内筒4内,杆侧室B和杆反侧室C因活塞5而处于相互始终隔断的状态。即,杆侧室B只与储存室A连通,经由活塞5不与杆反侧室C连通。另外,杆反侧室C也只与储存室A连通,经由活塞5不与杆侧室B连通。由此,该液压缓冲器构成双流构造。活塞杆6在内筒4内沿轴方向延伸。作为该活塞杆6的基端侧的右端侧在内筒4内固定设置在活塞5上。另外,成为活塞杆6的前端侧的左端侧经由后述的导杆7及盖体3从外筒1及内筒4的外部突出。导杆7形成阶梯圆筒状,在其右端侧设有沿轴方向突出的筒状凸部7A。该导杆7的外周侧嵌合于外筒1内,其内周侧沿轴方向可滑动地导向活塞杆6。导杆7的筒状凸部7A嵌合于内筒4的扩径部4B内。由此,内筒4的扩径部4B被导杆7支承,内筒4的左端侧在外筒1内定位于同轴上。在导杆7的筒状凸部7A的内周侧设有安装后述的阀机构11的阀安装部7B。该阀安装部7B的深处(底部)侧成为后述的板状阀11A离座或落座的座面7C。该座面7C构成形成阀机构11的一部分的座部,且面向杆侧室B配置。在此,如图2所示,在导杆7上设有连通储存室A和杆侧室B的通路8。该通路8具备环状通路部8A、多个轴方向通路部8B、一个或多个径方向通路部8C和连通孔8D。环状通路部8A在活塞杆6的外周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缓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环状的缸筒(4、21、31、41)、封入有所述工作流体及气体的储存室(A)、能够滑动地嵌插于所述缸筒(4)内而将所述缸筒(4)内部隔开成杆侧室(B)和杆反侧室(C)的活塞(5)、从所述缸筒(4)的一端向外部延伸的活塞杆(6)、设于所述缸筒(4)的一端侧且能够滑动地支承所述活塞杆(6)的导杆(7),在所述缸筒(4)的一端侧设有沿径方向朝外扩径形成且供所述导杆(7)嵌合的扩径部(4B、31B、41B),在所述导杆(7)上设有将所述杆侧室(B)和所述储存室(A)连通的通路(8、33),在该通路(8)中配置有阀机构(11、31)。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8 JP 2012-218343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环状的缸筒(4、21、31、41)、封入有所述工作流体及气体的储存室(A)、能够滑动地嵌插于所述缸筒(4)内而将所述缸筒(4)内部隔开成杆侧室(B)和杆反侧室(C)的活塞(5)、从所述缸筒(4)的一端向外部延伸的活塞杆(6)、设于所述缸筒(4)的一端侧且能够滑动地支承所述活塞杆(6)的导杆(7),所述缸筒(4、21、31、41)具有:使所述活塞滑动的活塞滑动部(4A、21A、31A、41A);在所述活塞滑动部的一端侧与该活塞滑动部一体地沿径方向朝外扩径形成的扩径部(4B、21B、31B、41B);该扩径部与所述导杆嵌合并被该导杆支承,由此所述缸筒的一端侧被定位,在所述导杆(7)上设有将所述杆侧室(B)和所述储存室(A)连通的通路(8、33),在该通路(8)中配置有允许从所述储存室(A)向所述杆侧室(B)的流通的阀机构(11、34),所述阀机构(11、34)具有环状的板状阀(11A、34A),该环状的板状阀(11A、34A)的内侧插通所述活塞杆(6),所述板状阀(11A、34A)的外径比所述活塞(5)的外径大,并且比所述扩径部(4B、21B、31B、41B)的内径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机构(11、34)被配置于所述导杆(7)的位于所述杆侧室侧的一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杆(7)的位于所述杆侧室侧的面上形成有构成所述阀机构的一部分的座面(7C)。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的所述扩径部(21B)与所述缸筒(4)的活塞滑动部(21A)由不同部件形成为一体。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嵌合于所述扩径部的内周和外周中的一方。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8、33)具备环状通路部(8A、33A)和多个轴方向通路部(8B、33B),所述环状通路部(8A、33A)在活塞杆(6)的外周侧沿整个周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轴方向通路部(8B、33B)沿环状通路部(8A、33A)的周方向相互相对分开地形成且在所述座面(7C)和环状通路部(8A、33A)之间沿轴方向延伸;所述板状阀(11A、34A)离座或落座于座面(7C)。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节流孔(11E、34E)穿设于所述板状阀(11A、34A)。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阀弹簧(11D、34D),所述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原和晶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