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9550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9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EL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的透过和扩散、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的发光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EL发光装置,通过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背面设置密封层、吸湿层和保护层、以一定的条件对它们进行配置、并利用特定的部件构成密封层和保护层,能够抑制由外部透过的水分所致的劣化、同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的发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EL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的透过和扩散、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的发光特性。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EL发光装置,通过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背面设置密封层、吸湿层和保护层、以一定的条件对它们进行配置、并利用特定的部件构成密封层和保护层,能够抑制由外部透过的水分所致的劣化、同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的发光特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下文中也称为“有机EL”)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EL发光装置具备例如依次层积玻璃或塑料等透光性基板、由透明电极构成的阳极、由有机薄膜构成的有机功能层、阴极而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出于在数V程度的低电压下显示出高亮度的面发光、通过发光物质的选择能够进行任意色调的发光等原因,近年面向实用化进行了积极开发。对于有机EL发光装置来说,已知在以有机功能层或阴极暴露于大气中的状态进行放置时,会产生因大气中的水分导致有机功能层的发光区域好似发生了收缩一样的非发光区域扩大的现象(收缩),结果使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生劣化。因此,需要为屏蔽水分的密封结构。因此,例如如图6所示,有人提出了下述的中空密封: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背面利用接合剂15贴合用于屏蔽水分的玻璃或金属制造的密封罐17来制成中空结构,在该密封罐17的内侧配置干燥剂16。但是,在该中空密封的情况下,由于是通过利用干燥剂对由密封外部透过的水分进行吸湿而防止劣化,因此需要用于容纳干燥剂的在中央设有凹部的高成本的玻璃或金属等部件作为密封基材。此外,由于具有中空空间,通过发光而产生的热难以放出,可能会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短寿命化。进一步地,在将密封基材的周围进行粘接时涂布所用的树脂的生产间歇时间(夕々卜夕〃 A )长,在使用玻璃粉时需要激光器等高额装置。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放热性、薄型轻量化,有人提出了在电极上直接层积接合剂、藉由该接合剂对作为密封基材的平板玻璃或金属箔进行固定的实心密封。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的周围配置由Ca等碱土金属构成的脱水剂并利用环氧树脂进行密封、在其上利用玻璃板进行固定的实心密封(专利文献I);利用含有结晶性沸石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对于比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阴极宽的范围进行密封、在其上粘接密封基板的实心密封(专利文献2);等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00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55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密封结构中,是通过进行Ca等碱土金属的蒸镀而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的周围形成较薄的干燥层的,但Ca等碱土金属的反应性非常高,因而危险性高;由于增加了在基板上进行蒸镀的工序,因而装置成本、制造时间也均会增大。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密封结构中,由于混合在接合剂中的吸湿剂面向大气,因而具有干燥剂的吸湿性能容易自外侧降低的问题。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EL发光装置,其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的透过和扩散、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的发光特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EL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能够以更为简便的工序有效地制造这样的有机EL发光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课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背面设置密封层、吸湿层和保护层、以一定的条件对它们进行配置、并利用特定的材料构成密封层和保护层,可得到能够抑制由外部透过的水分所致的劣化、同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的发光特性的有机EL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如下。<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备:透光性基板;在该透光性基板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在该第一电极上形成的、至少具有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在该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的第二电极;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密封层,该密封层按照至少覆盖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第二电极和上述有机功能层的表面的方式来形成;在该密封层上形成的、具有挠性的保护层;以及含有干燥剂的吸湿层,该吸湿层被设于该保护层与上述密封层之间,按照至少包围上述发光层的发光区域的方式来形成;其中,该吸湿层的端部沿着水平方向比上述发光区域的端部突出长0.4mm以上、且比上述密封层的端部短。<2>如上述〈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发光区域上的上述保护层的厚度为上述发光区域上的上述密封层的厚度的0.3倍以上。<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未形成上述吸湿层的区域的上述密封层的厚度比上述发光区域的上述密封层的厚度薄。<4>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从上述吸湿层的端部到上述密封层的端部为止的水平方向上的间隔为0.1mm以上。<5>如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吸湿层含有选自碱土金属、碱金属和它们的氧化物、以及无机多孔质材料中的至少一种。<6>如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吸湿层的厚度为0.1 μ m以上、500 μ m以下。<7>如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密封层的厚度为I μ m以上、200 μ m以下。<8>如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密封层的厚度为10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9>如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 μ m以上、200 μ m以下。<1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依序包含下述工序:元件形成工序,在形成了第一电极的透光性基板的该第一电极上形成至少具有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接下来在该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作为保护层的挠性片材上形成含有干燥剂的吸湿层的工序;背面部件形成工序,在该吸湿层上形成厚度为该保护层的厚度的3.3倍以下的、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密封层,得到背面部件;以及热处理工序,将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面侧与上述背面部件的密封层形成面侧按照上述吸湿层至少包围上述发光层的发光区域、且上述吸湿层的端部沿着水平方向比上述发光层的发光区域端部突出0.4mm以上的方式叠合,进行加热处理。〈1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是通过依序包含下述工序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的:元件形成工序,在形成了第一电极的透光性基板的该第一电极上形成至少具有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接下来在该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作为保护层的挠性片材上形成含有干燥剂的吸湿层的工序;背面部件形成工序,在该吸湿层上形成厚度为该保护层的厚度的3.3倍以下的、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密封层,得到背面部件;以及热处理工序,将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面侧与上述背面部件的密封层形成面侧按照上述吸湿层至少包围上述发光层的发光区域、且上述吸湿层的端部沿着水平方向比上述发光层的发光区域端部突出0.4mm以上的方式叠合,进行加热处理。<12>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备:透光性基板;在该透光性基板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在该第一电极上形成的、至少具有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在该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的第二电极;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密封层,该密封层按照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有机功能层的表面的方式来形成;在该密封层上形成的、具有挠性的保护层;以及含有干燥剂的吸湿层,该吸湿层被设于该保护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按照至少包围所述发光层的发光区域的方式来形成;其中,该吸湿层的端部沿着水平方向比所述发光区域的端部突出长0.4mm以上、且比所述密封层的端部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惠子坂东祥匡高桥敦史冈本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