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力传递部件、感光鼓单元以及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386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8 02:56
一种旋转力传递部件,其能够适当地维持图形形成装置本体和感光鼓的导电性,抑制导电不良的发生。传递旋转力的该旋转力传递部件被配置在感光鼓单元的端部,包括:筒状的端部部件,其在一端侧具备轴承部,以及在另一端侧具备插入感光鼓的嵌合部;导电性的导电轴部件,其沿着端部部件的筒状的轴延伸配置,至少在一部分包括弹性地变形的导电性材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力传递部件,其能够适当地维持图形形成装置本体和感光鼓的导电性,抑制导电不良的发生。传递旋转力的该旋转力传递部件被配置在感光鼓单元的端部,包括:筒状的端部部件,其在一端侧具备轴承部,以及在另一端侧具备插入感光鼓的嵌合部;导电性的导电轴部件,其沿着端部部件的筒状的轴延伸配置,至少在一部分包括弹性地变形的导电性材料。【专利说明】旋转力传递部件、感光鼓单元以及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和具有该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感光鼓单元以及处理盒。
技术介绍
在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相对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下面,记为“装置本体”)能够装卸的处理盒。处理盒是在被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姿态下形成文字、图形等应该被表示的内容,将其转写在纸等记录介质的部件。因此,在处理盒中具备形成转写内容的感光鼓以及用于对感光鼓形成应该转写的内容的部件(带电部件、显影部件)。对于处理盒,为了维护,将同一处理盒对装置本体进行装卸,或者,为了更换新的处理盒,使旧处理盒从装置本体脱离,将新处理盒安装在装置本体。这样的处理盒的装卸是图形形成装置的使用者可自行进行的操作,因此希望能够尽可能简单地进行。但是,设置在处理盒的感光鼓需要在其工作时进行旋转。因此在感光鼓设有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在装置本体的旋转驱动轴直接或者经由其他部件卡合,由此感光鼓受到来自驱动轴的旋转力进行旋转。另一方面,为了以上述的方式对装置本体将处理盒进行装卸,每次都需要解除装置本体的驱动轴和感光鼓具有的轴承部件之间的卡合(脱离),以及进行再卡合。进一步地,感光鼓从装置本体侧经由带电辊通过施加电压而带电,通过该带电状态显影应该形成的图像,因此在用于形成、转写图像的各处理中根据需要进行带电以及除电。除电时,使感光鼓在装置本体侧导电而进行接地。在专利文献1、2中,作为使感光鼓在装置本体侧导电的部件(导电部件),已公开有包括接地板(金属板)的形态。接地板被配置在感光鼓的内侧,使其堵塞该内侧,是形成为使其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感光鼓的内周面接触的导电性的板状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贯通凸缘(端部部件)而插入在感光鼓内的从装置本体延伸的具有导电性的轴,与接地板的接触片接触,由此,使导电成为可能。此时,接触片能够以板簧状进行弹性形变。在专利文献2中,将与接地板电接触的导电轴内包于端部部件,通过该导电轴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导电性销接触,使导电成为可能。在此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使装置本体和感光鼓的导电稳定化,使装置本体侧的接触点旋转并且在轴向移动,总是与同一触点接触,从而不发生导电不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526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22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在将从装置本体侧延伸的具有导电性的轴直接插入接地板的技术中,需要在装卸感光鼓时,将该轴在接地板拔出插入。此外,使接地板包含弹性部件功能的接地板自身形状变得复杂,有可能导致精度引起的导电不良。此外,在接地板的情况下,通过对材质、材料的热处理、接地板的形状,其弹性特性能够被调节,但是其弹性特性范围有限制。假设即使欲发现希望的弹性特性,为了获得所希望的弹性特性,需要试验制作、数值分析,设计消耗时间。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装置本体和感光鼓的直接的电触点是轴状的部件彼此的对顶,因此伴随着感光鼓的装卸的接触以及脱离简单。但是,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导电机构,对于装置本体侧的触点的移动,有必要追踪感光鼓侧的触点。但是,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中,这样的追踪是困难的。而且,如果不能追踪,装置本体侧的导电性销和感光鼓侧的触点时而接触时而分离,存在周期性地不导通的情况。此外,通过装置本体侧的导电性销的活塞运动,感光鼓也一起被推回,有可能使旋转传递联结(在专利文献2中是扭曲的三角柱)的卡合脱落而导致空转。因此,本技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部件,其能够适当地维持图形形成装置本体和感光鼓的导电性,抑制导电不良的发生。此外,提供具备该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感光鼓单元以及处理盒。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说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为:一种传递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其被配置在感光鼓单元的端部,包括:筒状的端部部件,其在一端侧具备轴承部,以及在另一端侧具备插入感光鼓的嵌合部;导电性的导电轴部件,其沿着端部部件的筒状的轴延伸配置,至少在一部分包括弹性地变形的导电性材料。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导电性材料是从盘簧、导电性薄片、金属刷以及金属制的棉中所选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3所述的技术为:根据技术方案1或者2所述的旋转力传递部件,与导电部部件的端部从轴承部侧可接触地形成。技术方案4所述的技术为: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在端部部件中嵌合部侧配置有作为导电性的板状部件的接地板,导电轴部件的端部与所述接地板接触。技术方案5所述的技术为: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导电轴部件的弹性地变形的导电性材料包括盘簧,在接地板设有孔,在接地板的孔卡着盘簧。技术方案6所述的技术为:一种感光鼓单元,其具有圆筒状的感光鼓和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部件,旋转力传递部件通过嵌合部插入在感光鼓的至少一方的端部而被安装。技术方案7所述的技术为:一种处理盒,其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鼓单元;使感光鼓单元的感光鼓带电的带电辊;在感光鼓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辊,将感光鼓单元、带电辊以及显影辊保持在同一框体而形成。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将来自装置本体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并且在此时,来自装置本体侧的接地部件的按压力被弹性地变形的导电轴部件吸收。因此,能够适当地维持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和感光鼓的导电性,抑制导电不良的发生。此外,对来自装置本体侧的推回,通过该吸收防止感光鼓也一起被推回,防止与装置本体的卡合脱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图2 (a)是表不驱动轴51的一端侧的立体图,图2 (b)是表不驱动轴51的一端侧的主视图。图3是说明凹部52的形状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处理盒3的结构的图。图5是感光鼓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旋转力传递部件13的分解立体图。图7 (a)是端部部件20的主视图,图7 (b)是端部部件20的俯视图。图8是说明轴承部件30的形状的图。图9是接地板41的主视图。图10 (a)是说明孔43的形状的图,图10 (b)表示盘簧40的各部位的尺寸。图11是感光鼓单元10的一端侧的剖视图。图12 (a-b)是说明将盘簧40安装在接地板41的一个情况的图。图13是说明将盘簧40安装在接地板41的另一个情况的图。图14 (a-b)是说明将盘簧40安装在接地板41的另一个情况的图。图15是说明轴承部件30和驱动轴51的凹部52的卡合的立体图。图16是说明轴承部件30和驱动轴51的凹部52的卡合的主视图。图17是说明旋转力传递部件13和驱动轴51的卡合的剖视图。图18 (a)是说明轴承部件130的图,图18 (b)是说明轴承部件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力传递部件,其被配置在感光鼓单元的端部,传递旋转力,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端部部件,其在一端侧具备轴承部,以及在另一端侧具备插入感光鼓的嵌合部;导电性的导电轴部件,其沿着所述端部部件的筒状的轴延伸配置,至少在一部分包括弹性地变形的导电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岛慎一池田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