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包括插座外壳、一对底座、插座单元、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电源线、PCB板、导热板、散热板、散热风扇、吸盘、挂钩及接线固定槽;底座设在插座外壳底部;插座单元设在插座外壳内;电源按钮及电源指示灯设在插座外壳顶部,电源按钮连接插座单元及电源指示灯;电源线与PCB板连接;PCB板设在插座外壳底部;导热板设在PCB板底部,散热板的一端与导热板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插座外壳下方;散热风扇嵌入在散热板上;吸盘设在底座底部;挂钩设在底座侧面;接线固定槽设在插座单元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体插座外壳能分散插头,便于插接和散热;能吸附和钩挂,可作为固定插座和移动插座使用;确保与插头的有效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包括插座外壳、一对底座、插座单元、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电源线、PCB板、导热板、散热板、散热风扇、吸盘、挂钩及接线固定槽;底座设在插座外壳底部;插座单元设在插座外壳内;电源按钮及电源指示灯设在插座外壳顶部,电源按钮连接插座单元及电源指示灯;电源线与PCB板连接;PCB板设在插座外壳底部;导热板设在PCB板底部,散热板的一端与导热板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插座外壳下方;散热风扇嵌入在散热板上;吸盘设在底座底部;挂钩设在底座侧面;接线固定槽设在插座单元下方。本技术的立体插座外壳能分散插头,便于插接和散热;能吸附和钩挂,可作为固定插座和移动插座使用;确保与插头的有效接触。【专利说明】一种插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是电器设备连接电源的桥梁,插座包括固定插座和移动插座,现有技术的插座与插头连接的簧片在长期使用后很容易松动,导致插头接触不良,电器经常断电甚至损坏;现有技术的插座的散热效果差,插头长时间通电后会发热,多个插头插在一起热量就更加聚集,难以散去,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线路过热发生火灾的事故屡见不鲜,且插座单元的间距较小,一些较大的插头插入后,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影响了相邻插座单元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插座,散热效果好,插头连接不易松动,插头的插接分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插座,包括插座外壳、一对底座、多个插座单兀、电源按钮、电源指不灯、电源线、PCB板、导热板、多块散热板、多个散热风扇、多个吸盘、一对挂钩及多个接线固定槽;所述的插座外壳是正四棱台或正五棱台结构,所述的一对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底部;所述的多个插座单元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内,所述的插座单元的个数与所述的插座外壳的侧棱数量相当;所述的电源按钮及电源指示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电源按钮分别连接所述的插座单元及电源指示灯;所述的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电源线的另一端外接电源;所述的PCB板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底部,所述的插座单元的插孔簧片分别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的外侧壁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的插座单元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的内侧壁通过压缩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的导热板紧贴设置在所述的PCB板的底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的一端与所述的导热板连接,所述的多块散热板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到所述的插座外壳的下方,位于所述的一对底座之间;所述的多个散热风扇分别对应嵌入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上,所述的散热风扇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多个吸盘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的底部;所述的一对挂钩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的侧面;所述的多个接线固定槽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插座单元的下方,所述的接线固定槽呈U形。上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的PCB板及导热板是与所述的插座外壳相同的多棱台结构。上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的插座单元上设有保护盖。上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的插孔簧片的外侧设有限位凸点。本技术的立体插座外壳能分散插头,便于插接和散热;能吸附和钩挂在某个位置,可作为固定插座使用,也可作为移动插座使用;能复位插孔簧片,能始终保持与插头的有效接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插座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插座的插座单元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不,一种插座,包括插座外壳1、一对底座2、多个插座单元3、电源按钮4、电源指示灯5、电源线6、PCB板7、导热板8、多块散热板9、多个散热风扇10、多个吸盘11、一对挂钩12及多个接线固定槽13 ;所述的插座外壳I是正四棱台或正五棱台结构,所述的一对底座2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I的底部,用于支撑插座外壳I ;所述的多个插座单元3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I内,用于连接插头,所述的插座单元3的个数与所述的插座外壳I的侧棱数量相当;所述的电源按钮4及电源指示灯5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I的顶部,所述的电源按钮4分别连接所述的插座单元3及电源指示灯5,可控制插座单元的通电与断电,并通过电源指示灯5显示;所述的电源线6的一端与所述的PCB板7连接,所述的电源线6的另一端外接电源;所述的PCB板7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I的底部,所述的插座单元3的插孔簧片14分别与所述的PCB板7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14的外侧壁通过压缩弹簧15与所述的插座单元3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14的内侧壁通过压缩弹簧15相互连接,用于可复位插孔簧片14,确保插孔簧片14与插头的有效接触;所述的导热板8紧贴设置在所述的PCB板7的底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9的一端与所述的导热板8连接,所述的多块散热板9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到所述的插座外壳I的下方,位于所述的一对底座2之间;所述的多个散热风扇10分别对应嵌入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9上,所述的散热风扇10与所述的PCB板7连接,用于吹风散热;所述的多个吸盘1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2的底部,可吸附在墙壁或桌面上;所述的一对挂钩12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2的侧面,可钩挂在墙上;所述的多个接线固定槽13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插座单元3的下方,所述的接线固定槽13呈U形,可将接线卡在接线固定槽13内,避免插头线被钩拉而使插头松动。所述的PCB板7及导热板8是与所述的插座外壳I相同的多棱台结构。所述的插座单元3上设有保护盖16,可避免孩子误碰插座触电。所述的插孔簧片14的外侧设有限位凸点17,用于限定插孔簧片14的间距,可防止插孔簧片14之间距离过大导致插头接触不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立体插座外壳能分散插头,便于插接和散热;能吸附和钩挂在某个位置,可作为固定插座使用,也可作为移动插座使用;能复位插孔簧片,能始终保持与插头的有效接触。【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外壳、一对底座、多个插座单兀、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电源线、PCB板、导热板、多块散热板、多个散热风扇、多个吸盘、一对挂钩及多个接线固定槽;所述的插座外壳是正四棱台或正五棱台结构,所述的一对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底部;所述的多个插座单元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内,所述的插座单元的个数与所述的插座外壳的侧棱数量相当;所述的电源按钮及电源指示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电源按钮分别连接所述的插座单元及电源指示灯;所述的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电源线的另一端外接电源;所述的PCB板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底部,所述的插座单元的插孔簧片分别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的外侧壁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的插座单元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的内侧壁通过压缩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的导热板紧贴设置在所述的PCB板的底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的一端与所述的导热板连接,所述的多块散热板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到所述的插座外壳的下方,位于所述的一对底座之间;所述的多个散热风扇分别对应嵌入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上,所述的散热风扇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多个吸盘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的底部;所述的一对挂钩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的侧面;所述的多个接线固定槽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外壳、一对底座、多个插座单元、电源按钮、电源指示灯、电源线、PCB板、导热板、多块散热板、多个散热风扇、多个吸盘、一对挂钩及多个接线固定槽;所述的插座外壳是正四棱台或正五棱台结构,所述的一对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底部;所述的多个插座单元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内,所述的插座单元的个数与所述的插座外壳的侧棱数量相当;所述的电源按钮及电源指示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顶部,所述的电源按钮分别连接所述的插座单元及电源指示灯;所述的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电源线的另一端外接电源;所述的PCB板设置在所述的插座外壳的底部,所述的插座单元的插孔簧片分别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的外侧壁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的插座单元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的插孔簧片的内侧壁通过压缩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的导热板紧贴设置在所述的PCB板的底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的一端与所述的导热板连接,所述的多块散热板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到所述的插座外壳的下方,位于所述的一对底座之间;所述的多个散热风扇分别对应嵌入在所述的多块散热板上,所述的散热风扇与所述的PCB板连接;所述的多个吸盘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的底部;所述的一对挂钩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底座的侧面;所述的多个接线固定槽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多个插座单元的下方,所述的接线固定槽呈U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