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051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0),两端具有支撑端板(11),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换热管(20),通过支撑端板(11)设置在换热器壳体(10)上,并在换热腔内延伸,换热管(20)包括设置在支撑端板(11)的多根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段(21)以及连接换热管段(21)的连接管段(22);加热管(30),连接在换热器壳体(10)上,加热管(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21)之间和/或连接管段(22)之间。由于加热管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之间和/或连接管段之间,所以增大了整个换热器的受热面积,化霜效果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0),两端具有支撑端板(11),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换热管(20),通过支撑端板(11)设置在换热器壳体(10)上,并在换热腔内延伸,换热管(20)包括设置在支撑端板(11)的多根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段(21)以及连接换热管段(21)的连接管段(22);加热管(30),连接在换热器壳体(10)上,加热管(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21)之间和/或连接管段(22)之间。由于加热管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之间和/或连接管段之间,所以增大了整个换热器的受热面积,化霜效果好。【专利说明】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冷风机蒸发器结霜后需要用电加热器化霜,而现有的电加热器多固定在一块平板上,并将平板固定在换热器的底部。但是,这种结构仅能对与电加热器紧邻的一侧蒸发器起到较好的化霜作用,而远离电加热器一侧的蒸发器受热量较小,化霜效果较差。另外,采用这种结构时,装配及拆卸都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受热面积大且化霜效果好的换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两端具有支撑端板,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换热管,通过支撑端板设置在换热器壳体上,并在换热腔内延伸,换热管包括设置在支撑端板上的多根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段以及连接换热管段的连接管段;加热管,连接在换热器壳体上,加热管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之间和/或连接管段之间。进一步地,加热管的部分管段延伸到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段之间,支撑端板上具有使部分管段穿过的穿孔。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支架,连接在加热管和支撑端板之间,以限制加热管的加热管段沿其延伸方向移动。进一步地,加热管包括多个沿延伸方向布置的加热管段以及连接加热管段的外部连接段,连接支架连接在外部连接段与支撑端板之间。进一步地,支撑端板上具有连接孔,连接支架具有第一连接支腿和第二连接支腿,第一连接支腿和第二连接支腿均穿过连接孔延伸到支撑端板的内侧,第一连接支腿和第二连接支腿的部分表面与连接孔相抵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支腿的端部具有第一弯折部,第二连接支腿的端部具有第二弯折部,以防止第一连接支腿和第二连接支腿从连接孔中松脱出。进一步地,支撑端板上具有连接孔,连接支架具有第一连接支腿和第二连接支腿,第一连接支腿穿过连接孔延伸到支撑端板的内侧,第一连接支腿的延伸到支撑端板的内侧的一端具有防止从连接孔脱出的止挡部,第二连接支腿支撑在支撑端板的外侧。进一步地,止挡部为第一弯折部。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支腿的支撑在支撑端板的外侧形成第二弯折部。进一步地,连接支架还包括环形部,环形部套设在外部连接段上,并与第一连接支腿和第二连接支腿相连接。进一步地,环形部为绕成多圈的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支腿和第二连接支腿。进一步地,连接支架为弹性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管和加热管。其中,换热器壳体的两端具有支撑端板,且在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换热管通过支撑端板设置在换热器壳体上,并在该换热腔内延伸。换热管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壳体上的多根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段以及连接换热管段的连接管段。加热管连接在换热器壳体上,加热管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之间和/或连接管段之间。由于加热管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之间和/或连接管段之间,所以增大了整个换热器的受热面积,化霜效果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换热器的连接支架与换热器壳体的装配过程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A处放大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加热管和连接支架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支架与支撑端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支架与支撑端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具体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0、换热管20和加热管30。其中,换热器壳体10的两端具有支撑端板11,支撑端板11起到支撑的作用,换热器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换热管20通过支撑端板11设置在换热器壳体10上,并在换热腔内延伸。换热管20包括换热管段21和连接管段22,多根换热管段21平行设置在支撑端板11上,连接管段22用于连接换热管段21。加热管30连接在换热器壳体10上,力口热管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管段21之间和/或连接管段22之间。加热管30的设置有下述三种情况,加热管30的至少部分仅仅设置在换热管20的换热管段21之间;或者仅仅设置在连接管段22之间;加热管也可以设置在换热管段21之间的同时还设置在连接管段22之间。将加热管30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增大了整个换热器的受热面积,化霜效果比较好。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管30包括多个沿延伸方向布置的加热管段31以及连接加热管段31的外部连接段32。加热管段31与换热管段21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也可以相互倾斜设置,优选地,加热管30呈倒U型设置在支撑端板11上,加热管段31与换热管段21相互平行,这样可以避免相互的碰撞。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管30的部分管段延伸到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段21之间,外部连接段32位于换热管20的连接管段22的上方。其中,加热管30可以为电加热管,起到加热化霜的作用。支撑端板11上具有可供加热管30的加热管段31的部分管段穿过的穿孔,加热管30的加热管段31的部分管段通过穿孔插入到支撑端板11中,以与支撑端板11相连接。穿孔的作用可以限制加热管30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的移动,即可以限制加热管30沿平行于支撑端板11的方向上的移动。也就是说,加热管30在穿孔的径向上的位移可以被穿孔的轮廓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换热器还包括连接支架40,连接支架40连接在加热管30和支撑端板11之间,优选地,连接支架40连接在外部连接段32与支撑端板11之间。连接支架40的作用在于限制加热管30的加热管段31沿其延伸方向移动,即限制加热管段31沿垂直于支撑端板11的方向上移动。连接支架40的作用除了限制加热管30的移动外,还在于能够更好的固定加热管30,将加热管30更牢固地固定在支撑端板11上。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20、加热管30和连接支架40为多个。本技术提供了下述两个优选实施例,具体如下:第一实施例:如图4和图6所示,连接支架40具有第一连接支腿41和第二连接支腿42,优选地,第一连接支腿41和第二连接支腿42互相平行设置。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端板11上具有连接孔,第一连接支腿41和第二连接支腿42均穿过连接孔延伸到支撑端板11的内侧,第一连接支腿41和第二连接支腿42的部分表面与连接孔相抵接。优选地,第一连接支腿41的端部具有第一弯折部,第二连接支腿42的端部具有第二弯折部,以防止第一连接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10),两端具有支撑端板(11),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换热管(20),通过所述支撑端板(11)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10)上,并在所述换热腔内延伸,所述换热管(20)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端板(11)上的多根平行设置的换热管段(21)以及连接换热管段(21)的连接管段(22);加热管(30),连接在所述换热器壳体(10)上,加热管(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换热管段(21)之间和/或所述连接管段(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