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冷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9041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央冷水系统,其包括冷水机组、蓄冷水池、中央空调以及注塑机,所述冷水机组通过管道与所述蓄冷水池连通,所述蓄冷水池及所述中央空调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混合装置的进水口,所述中央空调的出水口与所述注塑机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混合装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混合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中央空调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混合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注塑机的进水口,所述注塑机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蓄冷水池,用于回收利用水;所述管道上设置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错峰使用,用电少、节约能源、制冷效率高,使用范围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央冷水系统,其包括冷水机组、蓄冷水池、中央空调以及注塑机,所述冷水机组通过管道与所述蓄冷水池连通,所述蓄冷水池及所述中央空调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混合装置的进水口,所述中央空调的出水口与所述注塑机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混合装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混合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中央空调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混合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注塑机的进水口,所述注塑机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蓄冷水池,用于回收利用水;所述管道上设置阀门。本技术具有可错峰使用,用电少、节约能源、制冷效率高,使用范围广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中央冷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冷水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比如空调等都是利用制冷技术来工作的,其存在的缺陷有以下几方面:实际生产生活中常常会多种制冷机同时使用,尤其在用电高峰期,电量负荷超载,可能需要部分机组停止使用,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一般生活和生产中冷量使用完毕后,水直接排掉,一方面造成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现有生产生活用制冷机组都是单独提供冷量,使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制冷机用电量大、效率低、浪费能源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央冷水系统,其可错峰使用,用电少、节约能源、制冷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央冷水系统,其包括冷水机组、蓄冷水池、中央空调以及注塑机;所述冷水机组通过管道与所述蓄冷水池连通,所述蓄冷水池及所述中央空调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混合装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混合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中央空调的进水口 ;所述中央空调的出水口与所述注塑机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混合装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混合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注塑机的进水口,所述注塑机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蓄冷水池,用于回收利用水;所述管道上设置阀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中央冷水系统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中央空调附近的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水机组连通,管道上由冷却塔到冷水机组方向分别设置冷却泵、中温泵、冷冻泵以及储水泵,所述储水泵与所述蓄冷水池连通。优选地,所述冷却泵、中温泵、冷冻泵以及储水泵都为变频泵。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装置与所述第二混合装置通过带有阀门的管道连通。本技术所述中央冷水系统,有益效果是:通过蓄冷水池蓄冷,实行错峰运行,有效避开用电高峰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水蓄冷方式使每台末端需冷机组的温度独立可调,方便控制末端机组温度;中央空调出口排出的水与冷水混合后给注塑机提供冷却水,注塑机使用完毕排出的水返回蓄冷水池继续使用,回收利用冷量及水资源,节省了能源;通过水池的调节作用,有效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及系统运行的多变性;通过管路中的阀门以及变频泵的作用实现末端机组的转换,进而实现低噪节能减排。【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中央冷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冷水机组2、蓄冷水池3、中央空调4、注塑机5、第一混合装置6、管道7、第二混合装置8、阀门9、冷却塔10、冷却泵11、中温泵12、冷冻泵13、储水泵【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所述中央冷水系统,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冷水机组1、蓄冷水池2、中央空调3、注塑机4以及一冷却塔9,冷水机组I通过管道6与蓄冷水池2连通,冷水机组I提供的冷量以冷水的形式储存在蓄冷水池2中。蓄冷水池2及中央空调3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至第一混合装置5的进水口,第一混合装置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连接至中央空调3的进水口,蓄冷水池2中的冷水与中央空调3的回水混合,为中央空调3提供冷水。中央空调3的出水口与注塑机4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至第二混合装置7的进水口,第二混合装置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连接至注塑机4的进水口,中央空调3的回水与注塑机的回水混合后给注塑机提供冷却水。注塑机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连接至蓄冷水池2,用于回收利用水,管道6上均设置阀门,用于管路转换。第一混合装置5与第二混合装置7通过带有阀门的管道连通。冷却塔9设置在中央空调3附近,其出水口通过管道6与冷水机组I连通,管道6上由冷却塔到冷水机组方向分别设置冷却泵10、中温泵11、冷冻泵12以及储水泵13,其均为变频泵,冷却塔9吸收中央空调3产生的余热,产生冷却水到两组冷却泵10,水从冷却泵10出来到中温泵11,从中温泵11出来的冷水到冷冻泵12后再到储水泵13,储水泵13与蓄冷水池2连通,用于给蓄冷水池2提供冷却水。工作时,冷水机组I及储水泵13为蓄冷水池2提供冷水,冷量以冷水的形式保存在蓄冷水池2中,当中央空调3需要冷量时,蓄冷水池2放出冷水,同时,中央空调3回水至第一混合装置5,在第一混合装置5中混合,混合后的冷却水回到中央空调3,为其提供7~12摄氏度的水。另一部分中央空调3回水与注塑机4的回收流至第二混合装置7中,混合后得到22~25摄氏度的水,提供给注塑机4使用,注塑机4使用后的水回流至蓄冷水池2继续使用。通过调节各个管道6上阀门的开合来调节中央空调3、注塑机4以及冷水机组I的工作转换。 第一混合装置5和第二混合装置7中的水也可互流混合。当蓄冷水池2的温度回升至约12摄氏度时,制冷机组开启,继续以上循环。本技术所述中央冷水系统,通过蓄冷水池蓄冷,实行错峰运行,有效避开用电高峰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水蓄冷方式使每台末端需冷机组的温度独立可调,方便控制末端机组温度;中央空调出口排出的水与冷水混合后给注塑机提供冷却水,注塑机使用完毕排出的水返回蓄冷水池继续使用,回收利用冷量及水资源,节省了能源;通过水池的调节作用,有效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及系统运行的多变性;通过管路中的阀门以及变频泵的作用实现末端机组的转换,进而实现低噪节能减排。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中央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机组(I)、蓄冷水池(2)、中央空调(3)以及注塑机(4 );所述冷水机组(I)通过管道(6 )与所述蓄冷水池(2 )连通,所述蓄冷水池(2 )及所述中央空调(3)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至第一混合装置(5)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混合装置(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连接至所述中央空调(3)的进水口 ;所述中央空调(3)的出水口与所述注塑机(4)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至第二混合装置(7)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混合装置(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连接至所述注塑机(4)的进水口 ;所述注塑机(4)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6)连接至所述蓄冷水池(2),用于回收利用水;所述管道(6)上设置阀门(8)。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央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中央空调(3)附近的冷却塔(9 ),所述冷却塔(9 )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 )与所述冷水机组(I)连通,管道(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央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机组(1)、蓄冷水池(2)、中央空调(3)以及注塑机(4);所述冷水机组(1)通过管道(6)与所述蓄冷水池(2)连通,所述蓄冷水池(2)及所述中央空调(3)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至第一混合装置(5)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混合装置(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连接至所述中央空调(3)的进水口;所述中央空调(3)的出水口与所述注塑机(4)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6)连接至第二混合装置(7)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混合装置(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6)连接至所述注塑机(4)的进水口;所述注塑机(4)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6)连接至所述蓄冷水池(2),用于回收利用水;所述管道(6)上设置阀门(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雅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