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向扭矩传递组件,包括主动轴和与主动轴相连的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其中一者的端面设置有扁槽,且扁槽的中心线与从动轴或者主动轴的轴线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设置有与扁槽相配合的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通过凸起与扁槽的配合实现了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扭矩传递,与现有技术采用内外花键配合相比,扁槽和凸起能够直接通过铣削加工获得,无需特殊的刀具,有效降低了轴向扭矩的传递成本;同时,扁槽和凸起的加工较简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二者装配也较简单,也提高了装配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向扭矩传递组件,包括主动轴和与主动轴相连的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其中一者的端面设置有扁槽,且扁槽的中心线与从动轴或者主动轴的轴线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设置有与扁槽相配合的凸起。本技术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通过凸起与扁槽的配合实现了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扭矩传递,与现有技术采用内外花键配合相比,扁槽和凸起能够直接通过铣削加工获得,无需特殊的刀具,有效降低了轴向扭矩的传递成本;同时,扁槽和凸起的加工较简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二者装配也较简单,也提高了装配效率。【专利说明】轴向扭矩传递组件
本技术涉及轴向扭矩传递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向扭矩传递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轴向扭矩的传递主要通过内外花键配合来实现,即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花键配合传动连接。内外花键配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但是,内外花键的加工需要定制特殊的花键刀具,且内花键的加工较难,导致采用内外花键配合传递扭矩的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也较低。综上所述,如何传递轴向扭矩,以降低轴向扭矩传递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以降低轴向扭矩传递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轴向扭矩传递组件,包括主动轴和与所述主动轴相连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其中一者的端面设置有扁槽,且所述扁槽的中心线与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的轴线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扁槽相配合的凸起。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扁槽具有底壁和两组相对的侧壁,其中,四个所述侧壁均与所述底壁相连,每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扁槽具有底壁和两组相对的侧壁,其中,四个所述侧壁均与所述底壁相连,一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另一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均为圆弧面,且该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从动轴上,所述扁槽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从动轴包括:从动轴主体,与所述从动轴主体相连的轴肩段,与所述轴肩段相连的凸起;其中,所述从动轴主体的外径小于所述轴肩段的外径,所述凸起沿所述从动轴径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轴肩段的外径。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凸起沿所述从动轴径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从动轴主体的外径。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凸起与所述扁槽过渡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扁槽的数目为一个,所述扁槽的中心线与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的轴线共线平行;所述凸起的数目与所述扁槽的数目相同。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扁槽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扁槽关于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的轴线对称;所述凸起的数目与所述扁槽的数目相同。优选的,上述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和所述扁槽的内表面均具有渗碳淬火处理层。本技术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主动轴和从动轴,其中的一者的端面设置扁槽,另一者的端面设置有与扁槽配合的凸起,扁槽的中心线与从动轴或者主动轴的轴线平行,则通过凸起与扁槽的配合实现了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扭矩传递,与现有技术采用内外花键配合相比,扁槽和凸起能够直接通过铣削加工获得,无需特殊的刀具,从而有效降低了轴向扭矩的传递成本;同时,扁槽和凸起的加工较简单,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通过凸起与扁槽的配合实现了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扭矩传递,与现有技术采用内外花键配合相比,扁槽和凸起的装配较简单,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主动轴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主动轴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从动轴的结构示意图。上图1-图4中:I为主动轴、11为扁槽、2为从动轴、21为凸起、22为轴肩段、23为从动轴主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向扭矩传递组件,降低了轴向扭矩传递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包括主动轴I和与主动轴I相连的从动轴2 ;主动轴I和从动轴2,其中一者的端面设置有扁槽11,且扁槽11的中心线与从动轴2或者主动轴I的轴线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设置有与扁槽11相配合的凸起2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主动轴I与从动轴2需要传递轴向扭矩,则主动轴I的轴线与从动轴2的轴线共线。凸起21与扁槽11的配合能够实现主动轴I与从动轴2之间轴向扭矩的传递。凸起21与扁槽11可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主动轴I和从动轴2,其中的一者的端面设置扁槽11,另一者的端面设置有与扁槽11配合的凸起21,扁槽11的中心线与从动轴2或者主动轴I的轴线平行,则通过凸起21与扁槽11的配合实现了主动轴I和从动轴2之间的扭矩传递,与现有技术采用内外花键配合相比,扁槽11和凸起21能够直接通过铣削加工获得,无需特殊的刀具,从而有效降低了轴向扭矩的传递成本;同时,扁槽11和凸起21的加工较简单,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通过凸起21与扁槽11的配合实现了主动轴I和从动轴2之间的扭矩传递,与现有技术采用内外花键配合相比,扁槽11和凸起21的装配较简单,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扁槽11的深度或者凸起21的长度,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传递的轴向扭矩大小进行设定,需要传递较大的轴向扭矩时,扁槽11的深度较大;需要传递较小的轴向扭矩时,扁槽11的深度较小。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扁槽11具有多种形状,为了便于制造,优先选择扁槽11具有底壁和两组相对的侧壁,其中,四个侧壁均与底壁相连,每组相对的两个侧壁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这样,扁槽11的结构相对较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为了便于安装扁槽11和凸起2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扭矩传递组件中,扁槽11具有底壁和两组相对的侧壁,其中,四个侧壁均与底壁相连,一组相对的两个侧壁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另一组相对的两个侧壁均为圆弧面,且该组相对的两个侧壁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这样,便于扁槽11和凸起21的装配,即便于主动轴I和从动轴2的装配。需要说明的是,凸起21与扁槽11配合,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向扭矩传递组件,包括主动轴(1)和与所述主动轴(1)相连的从动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和所述从动轴(2),其中一者的端面设置有扁槽(11),且所述扁槽(11)的中心线与所述从动轴(2)或者所述主动轴(1)的轴线平行;另一者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扁槽(11)相配合的凸起(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存辉,熊涛,张刚,石兆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索达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