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佐佐木洋一专利>正文

增减压装置、使用增减压装置的排出装置及吸入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8798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5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增减压装置、使用增减压装置的排出装置及吸入排出装置。所述增减压装置包括:能直线移动的汽缸;固定活塞,在汽缸的能直线移动的方向上将汽缸分割为两部分;传递气道,与增压室或减压室连通连接,能将压力变化传递到压力部;切换机构,对传递气道与增压室或减压室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连通增压室的漏孔和连通减压室的漏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增减压装置、使用增减压装置的排出装置及吸入排出装置。所述增减压装置包括:能直线移动的汽缸;固定活塞,在汽缸的能直线移动的方向上将汽缸分割为两部分;传递气道,与增压室或减压室连通连接,能将压力变化传递到压力部;切换机构,对传递气道与增压室或减压室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连通增压室的漏孔和连通减压室的漏孔。【专利说明】增减压装置、使用增减压装置的排出装置及吸入排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能进行增压和减压的装置、使用所述装置的能排出液状物质的排出装置、以及能吸入、排出液状物质的装置。
技术介绍
能使用泵体将容器中存储的液状物质排出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杀虫剂、涂装用喷雾器以及调料等。特别是公知的具备滑动底盖的带泵的液压容器,通过按下设置在容器头部的操作部,将从容器内吸引到泵的吸引室的内容物向外部排出,并且滑动底盖与吸引联动向上方滑动,以排出容器内的空气。由于所述容器的操作部设置在容器的头部,所以操作性良好,此外,将操作部设置在上部,具有能稳定放置于桌面等优点。而且,还具有能使容器内的内容物无残留地用尽的特点。但是,由于所述结构中滑动底盖可动,因此如果不能保证与容器内周面之间的密封性,会出现液体泄漏。针对所述问题,公开了一种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为提高滑动底盖与容器内周面之间的密封性,在滑动底盖主体的周围形成有与容器的内周面压力接触、以密封状态滑动的环状的外周面部,环状的外周面部具有从滑动底盖主体的周围向上侧和下侧形成的上侧外周面部和下侧外周面部,上侧外周面部的前端部分形成向上方内径变大的倾斜面状,而且形成有与容器内周面压力接触的环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比所述倾斜面状前端部分的前端边缘靠近基端侧,比上侧外周面部的突出部靠向基端侧区域的外周面形成向基端侧逐渐变为薄壁的、外径减小的倾斜面状,在下侧外周面部的前端部上也形成有与容器内周面压力接触的环状的突出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212262号可是,在上述的带泵的液压容器中,为提高滑动底盖与容器内周面之间的密封性,使得容器的再利用变得困难。即,在内容物用尽的状态下,滑动底盖处于容器的上端,如果不将滑动底盖按到容器底部,就不能填充新的内容物。而在取下设置在头部的泵体后,需要用手指等从容器的上部按下滑动底盖。可是用手指等按下时,难以对滑动底盖的上表面整体施加均匀的力,其结果,存在滑动底盖发生倾斜,或环状的突出物破损的危险。滑动底盖具有上述的复杂的结构,由此保证牢固的密封性,因此一旦倾斜或即使一部分略微破损,也难以保证原来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仅能增压、还能减压的增减压装置,以及提供使用增减压装置的排出装置及吸入排出装置。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包括:活塞;汽缸,与所述活塞能相对地直线移动;增压室和减压室,通过所述活塞沿所述汽缸的能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向、将所述汽缸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传递气道,与所述增压室或减压室连通连接,能将压力变化传递到压力部;切换机构,对所述传递气道与所述增压室或减压室的连接进行切换;弹性体,针对所述活塞和所述汽缸,沿所述能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向、向反方向施加弹性回复力;以及操作部,沿所述能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向改变所述活塞和所述汽缸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增压室和所述减压室的容积按照反相位变化,在所述增减压装置中,所述汽缸包括:连通所述增压室的增压室连通管;设置在所述增压室连通管的、与增压室不同的另一端上的增压室漏孔;连通所述减压室的减压室连通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减压室连通管的、与减压室不同的另一端上的减压室漏孔,在增压模式中,利用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传递气道和所述增压室连通,并在堵塞所述增压室漏孔的状态下使所述汽缸相对所述活塞运动,在减压模式中,利用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传递气道和所述减压室连通,并在堵塞所述减压室漏孔的状态下使所述汽缸相对所述活塞运动。此外,本技术的排出装置,能使用增减压装置排出液状物。此外,本技术的吸引排出装置,能使用增减压装置吸引和排出液状物。由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如上构成,能以相同的按下操作进行增压和减压,因此,可以提供容易再利用的排出装置,以及不仅能排出、还能吸引的吸引排出装置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排出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排出装置的结构的断面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增压模式中正常位置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增压模式中按下位置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减压模式中正常位置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减压模式中按下位置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的模式切换机构和行程限制机构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的模式切换机构和行程限制机构的说明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排出装置以及吸入排出装置的排出部的一个机构的说明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增减压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增压模式中正常位置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增减压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增压模式中正常位置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增减压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增压模式中正常位置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 增减压装置11 可动汽缸Ila可动汽缸操作部Ilb旋转同步板Ilc可动汽缸底部Ild增压室用通气孔Ile减压室用通气孔12 弹性构件13 固定活塞 14、14a、14b 压力室15 旋转同步轴15a增压室通道16 固定轴16a传递气道17 减压室17a减压室通道18 化妆板20 液体保持排出装置21 排出部21a止回阀21b针型阀压力部21c针型阀后端22 液体保持空间23 滑动底盖24 压力调整空间30 减压模式导向槽30 增压模式导向槽30 切换导向槽33 导向销44a旋转同步轴可动空间46 旋转同步轴可动空间泄漏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采用增减压装置的排出装置以及吸引排出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一例,特别是本技术不限于所述一例。首先,使用图1和图2说明本技术的增减压装置、采用增减压装置的排出装置以及吸引排出装置的结构。图1是本技术的排出装置的结构图。另外,关于吸引排出装置其结构也相同,详见后述。排出装置I由增减压装置10和液体保持排出装置20组成。由增减压装置10产生的压力变化,借助传递气道16a传递到液体保持排出装置20。首先,用图2说明增减压装置10的主要结构。增减压装置10能够以增压模式和减压模式两种模式动作,图2表示了前者的模式下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方便理解使用了 “在下方”、“上方的”等表示方向的表述,这些表述与说明中使用的附图的上下左右等对应。固定轴16被固定在液体保持排出装置20上,固定轴16的内部具有管状的传递气道 16a。可动汽缸11能相对所述固定轴16在上下方向移动,此外,可动汽缸11被设置为能以固定轴16的中心轴附近为旋转轴旋转。另外,在图2中,表示了可动汽缸11处于上下方向的可动范围的上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减压装置,包括:?活塞;?汽缸,与所述活塞能相对地直线移动;?增压室和减压室,通过所述活塞沿所述汽缸的能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向、将所述汽缸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传递气道,与所述增压室或减压室连通连接,能将压力变化传递到压力部;?切换机构,对所述传递气道与所述增压室或减压室的连接进行切换;?弹性体,针对所述活塞和所述汽缸,沿所述能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向、向反方向施加弹性回复力;以及?操作部,沿所述能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向改变所述活塞和所述汽缸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增压室和所述减压室的容积按照反相位变化,?所述增减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汽缸包括:?连通所述增压室的增压室连通管;?设置在所述增压室连通管的、与增压室不同的另一端上的增压室漏孔;?连通所述减压室的减压室连通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减压室连通管的、与减压室不同的另一端上的减压室漏孔,?在增压模式中,利用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传递气道和所述增压室连通,并在堵塞所述增压室漏孔的状态下使所述汽缸相对所述活塞运动,?在减压模式中,利用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传递气道和所述减压室连通,并在堵塞所述减压室漏孔的状态下使所述汽缸相对所述活塞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佐佐木洋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