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容器的内部注入墨水。一种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用于将印刷材料注入容器的印刷材料容纳室内,所述容器具有印刷材料容纳室、以及第1和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具有主容纳室、副容纳室、第1流通口、第2流通口和第3流通口,所述副容纳室具有第1副容纳室、第2副容纳室、以及第3副容纳室;所述容器还具有第1膜部件、第2膜部件和盖部件,其中,所述注入配件还具有注入单元,其能够从外部将所述印刷材料注入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是向容器的内部注入墨水。一种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用于将印刷材料注入容器的印刷材料容纳室内,所述容器具有印刷材料容纳室、以及第1和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具有主容纳室、副容纳室、第1流通口、第2流通口和第3流通口,所述副容纳室具有第1副容纳室、第2副容纳室、以及第3副容纳室;所述容器还具有第1膜部件、第2膜部件和盖部件,其中,所述注入配件还具有注入单元,其能够从外部将所述印刷材料注入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内。【专利说明】容器的注入配件、注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容器的注入配件、注入装置以及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向印刷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供给墨水的技术,利用容纳墨水的墨水容器(简称“容器”)的技术已为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I)。容器是为了向用于容纳墨水的印刷材料容纳室注入墨水而被制造的。另外,专利文献I公开了: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通过向已使用的容器内再度注入墨水而对容器进行再利用的技术。日本特开2010-5957号公报关于容纳墨水的容器,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容器。例如,其中有具备印刷材料容纳室和两个印刷材料供给部的类型的容器。该类型的容器大多与类型为仅有一个印刷材料供给部的容器组装使用。例如,通过安装小容量容器和大容量容器而构成的印刷装置一般为人所知,所述小容量容器仅具备一个印刷材料供给部,所述大容量容器具备两个印刷材料供给部。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大容量容器的容纳室内部的容积比小容量容器大,或大容量容器的容纳室内部的结构比小容量容器复杂的情况。因此,可能无法高效地注入墨水。例如,在注入墨水时,可能会使印刷材料容纳室内的各个区域不能高效地容纳墨水。另外,例如,有时不能从期望的部分注入墨水。如上所述,对容器的上述要求并不仅限于容纳墨水的容器,在容纳其他印刷材料或液体以外的印刷材料的容器中也同样存在。另外,在这样的容器中,人们期望着实现其小型化、低成本化、资源节约化、制造容易化、以及使用更加方便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以下面的实施方式来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用于将印刷材料注入容器的印刷材料容纳室内,所述容器具有:印刷材料容纳室,其用于容纳印刷材料;以及第1和 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其用于将容纳在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供给印刷装置,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具有:主容纳室;副容纳室,其用于使容纳在所述主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分流,并且使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第1和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流通;第1流通口,其使容纳在所述主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副容纳室流通;第2流通口,其使容纳在所述副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第1印刷材料供给部流通;以及第3流通口,其使容纳在所述副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流通,所述副容纳室具有:设置有所述第1流通口的第1副容纳室;设置有所述第2流通口的第2副容纳室;以及设置有所述第3流通口的第3副容纳室;所述容器还具有:第1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容器的+Y轴方向侧,并且形成所述主容纳室、所述第I副容纳室、以及所述第2副容纳室的各自在+Y轴方向侧的侧面;第2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容器的-Y轴方向侧,并且形成所述第I副容纳室、以及所述第3副容纳室的各自在-Y轴方向侧的侧面;以及盖部件,其以覆盖所述第2膜部件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注入配件还具有注入单元,其能够从外部将所述印刷材料注入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内。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也可以具有弹性部件,其用于粘附到第2膜部件上。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也可以具有开口封闭单元,其用于堵塞第I开口端和第2开口端,所述第I开口端位于所述第I印刷材料供给部的一个端部,所述第2开口端位于所述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的一个端部。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也可以具有内部通路封闭单元,其用于堵塞第I内部通路和第2内部通路,所述第I内部通路设置在所述第I印刷材料供给部的内部,用于使所述第I印刷材料供给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第2内部通路设置在所述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的内部,用于使所述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也可以具有抽吸单元,其用于将所述印刷材料分别从所述第I和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抽吸到外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入配件或注入装置,能够容易地将印刷材料容纳在容器内。上述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具有的多个结构要素并非全部都是必须具备的,而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针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适当地进行变更、删除、替换为新的其他构成要素或将限定内容的一部分删除。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对上述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和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组合,作为本技术的独立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来实现,能够通过除了注入配件、注入装置、以及容器之外的,例如,具备容器和印刷装置的印刷材料系统,具备容器和使液体(印刷材料)在印刷装置中流通的流通管的印刷材料供给单元等的实施方式来实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安装有容器的支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安装有容器的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安装有容器的支架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沿图4中箭头F5-F5截断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安装有容器的支架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容器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容器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容器结构的仰视图。图10是表示容器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容器结构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容器结构的后视图。图13是表示容器结构的左视图。图14是表示容器结构的右视图。图15是表示容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容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表示容器的本体部件的结构的左视图。图18是表示容器的本体部件的结构的右视图。图19是图17中的F17-F17截面图。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调整容器的内压状态的说明图。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调整容器的内压状态的说明图。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调整容器的内压状态的说明图。图23是用于说明注入配件(注入装置)的第I图。图24是用于说明注入配件(注入装置)的第2图。图25是用于说明注入配件(注入装置)的第3图。图26是用于说明注入墨水的流程图。图27表示向副容纳室内注入墨水的状态。图2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注入墨水的流程图。图29表示向副容纳室内注入墨水的状态。10:印刷材料供给系统;20、20S:容器;32:连通口;33:内部通路;33a:第I内部通路;33b:第2内部通路;40:电路基板;50:打印机;51:控制部;52:托架;57:检测部;60:支架;70:端子台;71:抽吸单元;74:开口封闭单元;80:手柄;90:印刷介质;200:外壳;201:第 I 面;201:第 2 面;203:第 3 面;204 --第 4 面;205:第 5 面;206:第 6 面;207,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入配件,用于将印刷材料注入容器的印刷材料容纳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具有:印刷材料容纳室,其用于容纳印刷材料;以及第1和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其用于将容纳在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供给印刷装置,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具有:主容纳室;副容纳室,其用于使容纳在所述主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分流,并且使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第1和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流通;第1流通口,其使容纳在所述主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副容纳室流通;第2流通口,其使容纳在所述副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第1印刷材料供给部流通;以及第3流通口,其使容纳在所述副容纳室内的所述印刷材料向所述第2印刷材料供给部流通,所述副容纳室具有:设置有所述第1流通口的第1副容纳室;设置有所述第2流通口的第2副容纳室;以及设置有所述第3流通口的第3副容纳室;所述容器还具有:第1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容器的+Y轴方向侧,并且形成所述主容纳室、所述第1副容纳室、以及所述第2副容纳室的各自在+Y轴方向侧的侧面;第2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容器的?Y轴方向侧,并且形成所述第1副容纳室、以及所述第3副容纳室的各自在?Y轴方向侧的侧面;以及盖部件,其以覆盖所述第2膜部件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注入配件还具有注入单元,其能够从外部将所述印刷材料注入所述印刷材料容纳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泽泉,小林淳,水谷忠弘,中村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