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089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过滤池和沉淀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沉淀池垂直方向上的反应池和消毒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与待处理污水反应的生物膜,所述反应池底部还设有用于曝气的布气板;所述消毒池一侧连通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由控制器控制的出水阀门;所述消毒池内还设有COD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COD计和所述出水阀门电连接;所述消毒池与所述反应池相邻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待处理的污水回流至所述反应池内的回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反应池和消毒池设置在过滤池和沉淀池的垂直方向上,节省了占地面积;再通过设置有COD计、控制器和回流板,以监测污水的处理效果,可控度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过滤池和沉淀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沉淀池垂直方向上的反应池和消毒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与待处理污水反应的生物膜,所述反应池底部还设有用于曝气的布气板;所述消毒池一侧连通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由控制器控制的出水阀门;所述消毒池内还设有COD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COD计和所述出水阀门电连接;所述消毒池与所述反应池相邻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待处理的污水回流至所述反应池内的回流板。本技术通过将反应池和消毒池设置在过滤池和沉淀池的垂直方向上,节省了占地面积;再通过设置有COD计、控制器和回流板,以监测污水的处理效果,可控度高。【专利说明】—体化中水回用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然而,目前全球的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短缺,污水的回用再生成为重要的水源。中水是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并能够满足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符合某种使用要求的水。在目前生产生活中,有很大比例的用水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中水能够满足这些用水。现有技术中,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各装置之间独立设置,一体化程度低且占地面积大;并且由于没有设定监测装置,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无法控制,从而无法达到所需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占地面积小、可控程度高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过滤池和沉淀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沉淀池垂直方向上的反应池和消毒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与待处理污水反应的生物膜,所述反应池底部还设有用于曝气的布气板;所述消毒池一侧连通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由控制器控制的出水阀门;所述消毒池内还设有COD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COD计和所述出水阀门电连接;所述消毒池与所述反应池相邻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待处理的污水回流至所述反应池内的回流板。所述生物膜包括用于与所述待处理污水发生硝化反应的好氧膜,以及用于与所述待处理污水发生反硝化反应的厌氧膜;所述反应池内还填充有若干填料,所述好氧膜和所述厌氧膜均附着在所述填料上。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其中,所述过滤池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所述反应池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消毒池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用于将污水从所述沉淀池抽到反应池内的抽水泵;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反应池内的一端开口为圆锥形。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内壁四周均固定有与所述沉淀池底面倾斜的挡泥板;所述沉淀池底部还开设有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的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开设有排泥阀门。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布气板相连的鼓风机。所述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消毒池相连的臭氧发生器。优选地,所述过滤池内铺设有多层网格状的过滤网。实施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反应池和消毒池设置在过滤池和沉淀池的垂直方向上,有效地节省了占地面积;再通过在消毒池内设有COD计、控制器和回流板,以监测污水的处理效果,从而使得符合使用要求的污水得以排出,而不符合要求的污水回流至反应池中继续进行污水处理,可控度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具体包括分别设置在不同独立箱体内部的过滤池1、沉淀池2、反应池5以及消毒池8。其中,反应池5和消毒池8的箱体设置在过滤池I和沉淀池2箱体的垂直方向上,以减少占地面积。其中,过滤池I内铺设有多层网格状的过滤网,以过滤水中颗粒较大的悬浮物。其中,过滤网网格的大小可根据所需过滤的悬浮物的颗粒大小进行选择。沉淀池2设置在过滤池I的一侧,并通过第一连接管11与过滤池I相连,用于进一步去除水中可沉降的固体悬浮物。其中,沉淀池2内壁四周均固定有与沉淀池2底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挡泥板21,以促进固体悬浮物的沉降效果。其中,在生活污水中,该悬浮物主要为粪便、污泥等,无毒无害且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的生长,故在沉淀池2的底部还设有与沉淀池2相连通的排泥管22以及排泥阀门23。该排泥阀门23通过外部控制系统控制其定时打开,从而在沉淀池2内所沉淀的污泥通过排泥管22流出并被收集起来用于农作物的生长施肥。沉淀池2通过第二连接管3与反应池5相连通,且第二连接管3上设有抽水泵4。因此,经过沉淀池2沉淀后的污水在抽水泵4的作用下,经过第二连接管3进入具有生物膜的反应池5内。其中,第二连接管3设置在反应池5内的一端开口优选地设置为圆锥形,且该第二连接管3设置在反应池5的中部,以充分地向反应池5内排出待处理的污水,使得污水与反应池5内的生物膜更为充分地反应。反应池5内设有若干填料,且填料上附着有一定厚度的生物膜,其中包括厌氧膜51和好氧膜52。其中,污水首先与反应池5内的好氧膜52接触进行硝化反应,使得污水中所含有的氨氮经过充分的硝化反应转换成硝酸;再通过与厌氧膜51相接触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还原成一氧化氮或氮气逸出。污水经过反应池5后,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氮。进一步地,反应池5底部中间设有布气板6,布气板6上开设有若干孔径较小且分布均勻的通气孔(图中并未显示),且该布气板6与设置在反应池5外部的鼓风机7相连,以使用鼓风机7通过布气板6的曝气向反应池5内产生细小的气孔,促进污水与反应池5内填料上所附着的生物膜充分反应,同时通过曝气作用促进生物膜周围的水汽流动,从而实现对生物膜表面的清洁。经过充分反应后的污水通过开设在与反应池5相连的消毒池8 一侧上的第三连接管81流入消毒池8内;消毒池8上与反应池5相连的一侧上还设有可旋转的回流板82,用于将污水从消毒池8回流至反应池5内。其中,污水在消毒池8内可通过臭氧或者UV(Ultraviolet,紫外线)方法进行消毒。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臭氧消毒的方式进行。其中,包括与消毒池8相连的臭氧发生器9,用于为消毒池8提供臭氧。消毒池8的上方还设有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计10,用于测量处理后的污水的化学需氧量,从而监控污水处理效果。其中消毒池8的侧壁上连通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上还设置有出水阀门13,出水阀门13受控制器11的控制。具体来说,COD计10所测得的数值传输到控制器11处,当COD计10所测得的数值达到要求的标准值时,控制器11控制出水阀门13打开,从而处理完成的污水得以排出;当COD计10所测得的数值还没达到要求的标准值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过滤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和所述沉淀池垂直方向上的反应池和消毒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与待处理污水反应的生物膜,所述反应池底部还设有用于曝气的布气板;所述消毒池一侧连通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由控制器控制的出水阀门;所述消毒池内还设有COD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COD计和所述出水阀门电连接;所述消毒池与所述反应池相邻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待处理的污水回流至所述反应池内的回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惠盈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