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853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包括:用于与车身门槛连接的固定底座、用于与车门连接的固定支架、限位装置、活动连杆;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套筒、伸缩式定位机构,该限位套筒可旋转地安装或连接于固定底座上,伸缩式定位机构固定于限位套筒上部,其包括弹性部件以及接触端,接触端与弹性部件接触,接触端在进行定位时接触活动连杆的凸起;活动连杆的一端可旋转地枢设于固定支架,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连杆穿设于限位套筒内;活动连杆靠近自由端的部分设有中间高两端低的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防止开启至最大状态的车门自然关闭,进而避免在汽车车身涂装过程中因车门自闭而影响涂胶、喷漆等正常作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汽车车身涂装生产过程中,进行涂胶、打磨、喷漆和精饰检查等作业时,防止开启到最大状态的车门自然关闭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车身涂装工艺中,涉及必须在车门开启的状态下进行作业的工程大致有涂胶、打磨、喷漆和精饰检查等。其中涂胶、内板喷漆作业时要求车门在打开至最大时必须能够停止住,以便于作业员进行作业。现有技术中,车门防自闭的装置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简易支撑杆形式:每次车门打开后都需要作业员手工去安装防自闭装置,将车门卡住;当作业结束后,作业员需要将防自闭装置拆卸下来,然后才能关门。这样每个相关工位都需要反复的安装、拆卸防自闭装置,造成作业不便。第二种防自闭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安装在车身侧,另一部分安装在车门侧,两部分配合使用。安装好后,开门无需额外动作,可直接拉到最大位置。但关门时,需要用手向上抬起防自闭装置,然后才能关闭车门。这样,每次开门后都需要增加额外的动作才能关闭车门,给现场作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因为车门内侧前端喷漆空间较小、喷涂作业角度不佳,若使用该防自闭装置会增加作业难度,容易引起局部过喷涂流挂或喷涂漏底等品质不良。以上两种形式的防自闭装置都会增加现场额外的工作量,同时还容易引起二次品质不良的发生。因此,提供一种不改变现有作业习惯、不增加额外作业、不会引起涂装品质二次不良的新型车门防自闭装置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的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可在不改变当前作业习惯和不增加额外作业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开启至最大状态的车门自然关闭,进而避免在汽车车身涂装过程中因车门自闭而影响涂胶、喷漆等正常作业,防止影响正常生产节拍和涂装二次不良等品质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包括:用于与车身门槛连接的固定底座;用于与车门连接的固定支架;限位装置,其包括限位套筒、伸缩式定位机构;该限位套筒可旋转地安装或连接于固定底座上;伸缩式定位机构固定于限位套筒上部,其包括弹性部件以及接触端,接触端与弹性部件接触,接触端在进行定位时接触活动连杆的凸起;例如,接触端上端与弹性部件下端接触,接触端下端在进行定位时接触活动连杆的凸起;活动连杆,其一端可旋转地枢设于固定支架,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活动连杆穿设于限位套筒内;活动连杆靠近自由端的部分设有中间高两端低的凸起。值得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所称的车门开启的“最大开启状态”包括绝对化的“最大开启状态”,也包括接近或略小于“最大开启状态”的状态。本技术中,理想化的状态下,活动连杆工作状态为水平,即活动连杆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0°,考虑到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案差异,作业时活动连杆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0-20°。本技术中,接触端可为球状或柱状等形状;当接触端为柱状时,其优选为球头柱状。本技术中,因为在开关门过程中,车身门槛端和车门端的距离是实时变化的,且活动连杆的方向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活动连杆两端与固定底座及固定支架的连接部分均使用可旋转的结构。本技术的车门防自闭装置需要喷漆时使用,为了减少长时间使用后积漆,造成活动连杆滑动不灵活,特别在限位机构处设定了套筒。保护活动连杆的凸起和限位机构的弹性部件和接触端等部件。本技术中,固定底座与车身门槛的连接方式、以及固定支架与车门的连接方式可为现有技术已知的各种连接方式,其并非本技术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弹性部件或者调整弹性部件,使接触端与活动连杆的凸起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略大于门自闭时的力。例如,当伸缩式定位机构为波珠螺丝时,通过旋转波珠螺丝,调整其与活动连杆的凸起之间的摩擦力,使其略大于车门自闭时的力。本技术中,弹性部件为弹性结构(例如弹簧)或者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本技术中,活动连杆上的凸起为中间高两端低的锥形面、或者球面、或者椭球面,或者中间高两端低的其它形状。该凸起的高度根据弹性部件压缩行程而设定,使之简单推、拉就能实现车门关闭自如。伸缩式定位机构是本技术的核心部件,其需要在活动连杆的凸起部分经过伸缩式定位机构的接触端时,与该接触端接触,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接触端与活动连杆的凸起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使活动连杆停止运动,从而实现车门保持最大开启状态。本技术的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具有两种使用状态: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在非限位状态,伸缩式定位机构的接触端与活动连杆之间不接触,不产生摩擦力;在限位状态,车门自闭力量不足以克服压缩弹性部件产生的摩擦力而被限定在活动连杆的凸起位置,实现了防自闭功能。当施加稍许外力突破活动连杆和伸缩式定位机构的接触端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时,就可使车门自然关闭。这样,通过简单的手拉动作,就能实现将车门打开至最大开度并维持在此状态,而不会自然关闭;通过简单的手推动作,就可使车门自然关闭。而无需操作车门防自闭装置。本技术中,采用伸缩式定位机构配合活动连杆上的凸起部分进行限位,可有效防止车门自然状态下关闭。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活动连杆上的凸起为中间高两端低的锥形面。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弹性部件的伸缩方向与限位套筒的轴线垂直。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状态中,活动连杆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0-20°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伸缩式定位机构为玻珠螺丝,弹性部件为弹簧,接触端为球状。进一步地,限位套筒上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孔,玻珠螺丝与限位套筒通过该孔螺接。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伸缩式定位机构为定位珠,定位珠与玻珠螺丝的区别在于定位珠的外侧面没有螺纹。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限位套筒纵截面形状为:中间高、两端低,即限位套筒的内壁中央厚、两端薄。具体而言,限位套筒的内壁可为中间高两端低的锥形面、或者球面、或者椭球面,或者中间高两端低的其它形状。通过这样的设置,可避免在开闭过程中因活动连杆运行轨迹(方向、角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干涉,进而影响其灵活度。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限位套筒可旋转地安装或连接于固定底座上。例如,固定底座上设置有门槛侧活动套筒,该门槛侧活动套筒竖直设置,限位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一转轴,该转轴插入门槛侧活动套筒内。又如,固定底座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包括:用于与车身门槛连接的固定底座;用于与车门连接的固定支架;限位装置,其包括限位套筒、伸缩式定位机构;所述限位套筒可旋转地安装或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所述伸缩式定位机构固定于限位套筒上部,其包括弹性部件以及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所述接触端在进行定位时接触活动连杆的凸起;活动连杆,其一端可旋转地枢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活动连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活动连杆靠近自由端的部分设有中间高两端低的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包括:
用于与车身门槛连接的固定底座;
用于与车门连接的固定支架;
限位装置,其包括限位套筒、伸缩式定位机构;所述限位套筒可旋转
地安装或连接于固定底座上;所述伸缩式定位机构固定于限位套筒上部,
其包括弹性部件以及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所述接触
端在进行定位时接触活动连杆的凸起;
活动连杆,其一端可旋转地枢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其另一端为自由
端;所述活动连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活动连杆靠近自由端的部
分设有中间高两端低的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
连杆上的凸起为中间高两端低的锥形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部件的伸缩方向与限位套筒的轴线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自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状态
中,所述活动连杆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