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机体,其冷却效率较高,冷却均匀性较好。所述机体呈V字形设置,所述机体的两侧外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冷却水道,各所述冷却水道均能够贯穿所述机体的纵向,各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分别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机体的两侧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冷却水道,且该冷却水道能够贯穿机体的纵向,则相当于在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冷源,该冷源能够迅速地将周围环境进行冷却,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冷却速度;同时,由于冷却水通过冷却水道输送到各个分通道,则而冷却水道内的水源基本上处于满腔状态,水源较为充足,基本上能够输送到各个需要冷却的部位,提高了冷却的均匀性,保证机体正常运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机体,其冷却效率较高,冷却均匀性较好。所述机体呈V字形设置,所述机体的两侧外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冷却水道,各所述冷却水道均能够贯穿所述机体的纵向,各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分别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本技术在机体的两侧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冷却水道,且该冷却水道能够贯穿机体的纵向,则相当于在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冷源,该冷源能够迅速地将周围环境进行冷却,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冷却速度;同时,由于冷却水通过冷却水道输送到各个分通道,则而冷却水道内的水源基本上处于满腔状态,水源较为充足,基本上能够输送到各个需要冷却的部位,提高了冷却的均匀性,保证机体正常运行。【专利说明】一种发动机及其机体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机体。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机体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机体是指曲轴箱与气缸或者气缸水套集成一体所形成的部件,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由于气缸的四个行程中均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必须保证对机体进行充分有效的冷却。以V机体为例,现有技术中的机体,在气缸孔的外侧设有若干冷却水接口,各个冷却水接口通过冷却水管与水泵连通,以便将外部冷却水引入各个冷却水道,对机体以及气缸体进行冷却。上述冷却装置中,靠近冷却水接口的部分通常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以得到较好的冷却效果;但是,由于冷却水在流动过程中存在损耗,故在远离接入口的一端冷却水量较小,存在冷却不足的问题。可见,上述现有的冷却装置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冷却作用,但存在冷却不均匀等问题,导致机体的局部过热,严重时可能影响机体的正常使用。此外,气缸孔的外侧设有若干冷却水接口,需要设置若干水管分别接入各个冷却水接口,外接水管的设置使得整个机体的结构凌乱而复杂,不利于机体的维护。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发动机的机体,以提高其冷却的均匀性及其冷却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机体,其冷却效率较高,冷却均匀性较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机体的发动机,其结构较为紧凑,无外接冷却管路,使用更为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机体,所述机体呈V字形设置,所述机体的两侧外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冷却水道,各所述冷却水道均能够贯穿所述机体的纵向,各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分别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本技术在机体的两侧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冷却水道,且该冷却水道能够贯穿机体的纵向,则相当于在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冷源,该冷源能够迅速地将周围环境进行冷却,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冷却速度;同时,由于冷却水通过冷却水道输送到各个分通道,则而冷却水道内的水源基本上处于满腔状态,水源较为充足,基本上能够输送到各个需要冷却的部位,提高了冷却的均匀性,保证机体正常运行。优选地,各所述冷却水道均沿所述机体的纵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机体的两侧均设有纵向排布的若干气缸孔,各所述气缸孔的内壁均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冷却水道连通。优选地,所述机体具有活塞冷却喷嘴油路,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油路靠近所述冷却水道设置。由于活塞冷却喷嘴油路设置在靠近冷却水道的位置,则冷却水道除了具有输送冷却水的功能,还可以同时实现对活塞冷却喷嘴油路的直接冷却,其结构更为合理。优选地,所述机体的内面设有若干润滑油道,若干所述润滑油道贯穿所述机体的纵向设置。将润滑油道集中设置在机体的内面,能够进行润滑油的集中输送,以减少连接管路,简化机体结构。此外,由于润滑油道集成于机体的内面,充分利用了机体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加机体的体积;与现有技术中设置在气缸孔外侧的润滑油路相比,本技术的机体将润滑油道内置,能够将润滑油更好地输送到各个分油道,提高润滑效果和效率。优选地,两相邻的所述润滑油道之间通过连接筋相连,以形成附着于所述机体的内面的管道体。各个润滑油道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筋连接成一个管道体,然后以管道体的形式附着于机体的内面,这种类筋结构的设置能够辅助提高机体的强度和刚度。优选地,在所述机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横向连接在所述机体的两侧顶端,以提高机体的横向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机体上设有纵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加强筋之间相互交错设置,则各个加强筋之间相互约束,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刚度和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体。由于本技术的发动机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体,故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体均适用于本技术的发动机,此处不再赘述。优选地,还包括将滤清器和冷却器集成后形成的机油控制体,所述机油控制体安装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机体上具有油泵输油接口,以便将润滑油导入所述机油控制体,所述机油控制体具有与所述润滑油道的入口连通的输出口。由于滤清器和冷却器集成为一个机油控制体,则由油泵的出油口输出的润滑油可以直接接入机油控制体进行处理,无需采用润滑油管实现机油泵、滤清器和冷却器之间的连接;同时,机油控制体与机体直接连通,则本技术的发动机,只需采用一根油管将机油泵与机油控制体连通即可,省去了所有外接润滑管路,使得整个发动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机体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机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机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机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机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5 中:I机体、11油泵输油接口、12主螺栓孔、13副螺栓孔、2冷却水道、21进水口、3气缸孔、31冷却腔、32第一螺栓孔、33第二螺栓孔、4润滑油道、5连接筋、6连接板、7加强筋、8曲轴箱、9观察窗、10齿轮室【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机体,其冷却效率较高,冷却均匀性较好。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机体的发动机,其结构较为紧凑,无外接冷却管路,使用更为可靠。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3,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机体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机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机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机体1,机体I呈V字形设置,本技术的机体I在其两侧外壁均设有冷却水道2,且每侧至少设置一个冷却水道2,各个冷却水道2均能够贯穿机体I的纵向,如图2和图3所示;各个冷却水道2在其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 21和排水口(处于与图2所示端面相对的另一端,故图2中未能显示),则冷却水可以通过水泵直接接入冷却水管2端部的进水口,且使用后的冷却水可以回流到水箱,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本技术的机体1,在两侧外壁上均设有冷却水道2,且冷却水道2贯穿机体I的纵向,则冷却水道2相当于设置在机体I上的冷源,该冷源在机体I的纵向分布较为均匀,能够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向外扩散冷气,从而不断向其周围释放冷能量,不仅有效提高了机体I的冷却效率,还可以提高冷却的均衡性;另一方面,由于冷却水道2贯穿机体I的纵向,且冷却水道2能够容纳足够的冷却水,可以将冷却水充分输送到所需的位置,故可以对机体I进行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机体,所述机体(1)呈V字形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两侧外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冷却水道(2),各所述冷却水道(2)均能够贯穿所述机体(1)的纵向,各所述冷却水道(2)的两端分别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杨,王宝军,侯斌,唐金池,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