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563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一种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组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多组所述源极线和多条所述栅极线交叉并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其中,所述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电性隔离。该阵列基板通过将同一像素区域内的两个电极分时复用为显示用的像素电极与触控用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从而减少了阵列基板的工艺步骤,节约了电极材料,降低产品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一种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组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多组所述源极线和多条所述栅极线交叉并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其中,所述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电性隔离。该阵列基板通过将同一像素区域内的两个电极分时复用为显示用的像素电极与触控用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从而减少了阵列基板的工艺步骤,节约了电极材料,降低产品成本。【专利说明】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一种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目前最新的信息输入设备,它能简单、方便、自然地实现人机交互,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人机交互方法,由于其具有触摸反应灵敏、支持多点触摸等优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触觉的享受。目前,触控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控屏(Add on Mode TouchPanel)、覆盖表面式触控屏(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控屏(In Cell TouchPanel)。根据触控屏结构的不同,触控屏设计的方案也有多种,以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比较常见的是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和触控屏分开制作,即,可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的内部、表面或外部做出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并连接相应的感应信号线和驱动信号线。在人体触摸触控屏的过程中,通过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场变化,从而“感知”人体的触碰来实现触控功能。这种显示屏和触控屏分开制作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由于显示装置中具有分离的多种电极(显示屏中有像素电极,触控屏中有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导致显示装置的制造工艺步骤较多且制程重复,造成电极材料和制程浪费,致使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显示屏和触控屏还需后续的组装,进一步增加了工艺步骤且降低了产品良率。因此,如何降低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减少工艺步骤并进一步提高产品良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和一种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该阵列基板通过将同一像素区域内的两个电极分时复用为显示用的像素电极与触控用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从而减少了阵列基板的工艺步骤,节约了电极材料,降低产品成本。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组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多组所述源极线和多条所述栅极线交叉并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其中,所述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电性隔离。优选的是,一组所述源极线包括第一源极线和第二源极线,所述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源极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源极线电连接。优选的是,在所述像素区域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所述栅极线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狭缝状或板状。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优选的是,该显示装置包括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所述栅极驱动器和所述源极驱动器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栅极驱动器与多条所述栅极线电连接,所述源极驱动器与多组所述源极线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压转换器,所述电压转换器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电压转换器与所述源极驱动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源极驱动器发出的数据信号;所述电压转换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发送数据信号。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发射器和触控控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触控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发射器与所述电压转换器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电压转换器发出控制信号;所述触控控制器与所述电压转换器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触控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器获取感应信号和发送驱动信号。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中包括有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正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或者,所述阵列基板中还包括有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正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利用同一像素区域中的两个电极分时段实现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同时将相应的源极线分时段实现数据线功能和感应信号线/驱动信号线功能,也即将像素电极和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合二为一,在现有的显示装置具有显示用的像素电极的基础上,不需再额外制备触控的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信号线/驱动信号线,节约了电极材料,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广品良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对应着图1中AA剖切线的阵列基板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对应着图1中AA剖切线位置处的阵列基板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基板;2_第一电极;3_第二电极;4_第一源极线;5_第二源极线;6_第一薄膜晶体管;7_第二薄膜晶体管;8_绝缘层;9_公共电极;10_栅极线;11_阵列基板;12-彩膜基板;13-背光源;14-液晶分子;15-源极驱动器;16-栅极驱动器;17_电压转换器;18-触控控制器;19_发射器;20_第一时间段;21_第二时间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组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多组所述源极线和多条所述栅极线交叉并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其中,所述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电性隔离,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时复用为显示用的像素电极与触控用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内设置有多组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多组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交叉并将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相邻且电性隔离,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分时复用为显示用的像素电极与触控用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结合图1和图2,一组源极线包括第一源极线4和第二源极线5,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薄膜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组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多组所述源极线和多条所述栅极线交叉并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像素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电性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鸿飞张玉欣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