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7474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跨乘式车辆,可抑制向车身前部的线缆施加应力。具备位于摩托车头管(4)前方且安装于上叉(6)上的引导体(84)。引导体(84)形成为U字状,具有限制线缆(CA)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左右一对侧方限制部(86L、86R),连接这些侧方限制部(86L、86R)的下端部(86La、86Ra)且限制线缆(CA)的向下移动的下方限制部(88)。左右一对侧方限制部(86L、86R)在从正面观察时位于与头管(4)相比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线缆(CA)一部分穿过头管(4)与左侧侧方限制部(86L)之间的第一间隙(90),线缆(CA)剩余部分穿过头管(4)与右侧侧方限制部(86R)之间的第二间隙(9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跨乘式车辆,可抑制向车身前部的线缆施加应力。具备位于摩托车头管(4)前方且安装于上叉(6)上的引导体(84)。引导体(84)形成为U字状,具有限制线缆(CA)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左右一对侧方限制部(86L、86R),连接这些侧方限制部(86L、86R)的下端部(86La、86Ra)且限制线缆(CA)的向下移动的下方限制部(88)。左右一对侧方限制部(86L、86R)在从正面观察时位于与头管(4)相比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线缆(CA)一部分穿过头管(4)与左侧侧方限制部(86L)之间的第一间隙(90),线缆(CA)剩余部分穿过头管(4)与右侧侧方限制部(86R)之间的第二间隙(92)。【专利说明】跨乘式车辆
本技术涉及通过支持于车身框架的前端部的把手进行转向的跨乘式车辆。
技术介绍
在摩托车那样的跨乘式车辆中,在车身框架的前端的头管内转动自如地插通转向轴,在转向轴的上端安装上叉,在上叉上安装转向用的把手。在把手及上叉上配置各种开关、仪表以及离合器?加速器等操作工具,将它们的线缆从车身前部导出后连接在后方的控制单元、离合器等上。此时,在车身框架的前端的头管的左右两侧安装线缆固定用的金属件,利用这些金属件固定所述线缆(例如,日本特开平6-329070号公报)。在日本特开平6-329070号公报中,执行把手转动操作时,从所述开关、操作工具等取出的线缆与把手和上叉一起转动。然而,安装于头管上的金属件不转动,因此金属件向线缆施加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向车身前部的线缆施加应力的跨乘式车辆。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跨乘式车辆是在车身框架的前端的头管内转动自如地插通转向轴,在所述转向轴的上端安装上叉,在所述上叉上安装转向用的把手,具有从车身前部向后方延伸的线缆的跨乘式车辆;具备位于所述头管的前方且安装于所述上叉上的引导体;所述引导体形成为U字状,且具有限制所述线缆的左右方向的移动的左右一对的侧方限制部,和连接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方限制部的下端部且限制所述线缆的向下的移动的下方限制部;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方限制部在从正面观察时位于与所述头管相比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所述线缆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头管与左侧的所述侧方限制部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线缆的剩余部分穿 过所述头管与右侧的所述侧方限制部之间的第二间隙。根据该结构,线缆和引导体与转向装置一起转动,因此可通过引导体抑制其向电缆施加应力。此外,只设置了一个U字状的简单的结构的引导体,因此与在头管的左右侧设置两个线缆固定金属件的情况相比,不仅减少了弯曲工时和焊接的工时,也使得部件数量有所削减。其结果是,降低了制造成本及装配成本。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下方限制部在俯视时为车宽方向中央部向前方鼓出的V字形状。头管向下前方倾斜并延伸,但根据该结构,由于下方限制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向前方鼓出,所以可避免引导体干扰头管。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方限制部在从前方观察时位于支持在所述上叉上的左右一对的前叉的内侧。根据该结构,穿过引导体和头管之间的线缆配置在前叉的内侧,因此变得不显眼,从而改善车辆的外观。又,线缆并不是在引导体和前叉之间,而是在引导体和头管之间穿过,因此可防止摩擦线缆以及损坏前叉。当侧方限制部位于前叉的内侧时,优选的是,所述引导体配置在与所述前叉相比靠近后方处。根据该结构,在向下前方倾斜并延伸的前叉的后方配置引导体,因此使引导体变得不显眼,从而可改善车辆的外观。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在与所述引导体相比靠近前方处的将所述线缆引导至所述各间隙的辅助引导件。根据该结构,可通过辅助引导件将线缆顺利地引导至各间隙。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线缆包含从所述把手的左右端部向车身后方延伸的线缆。这里,把手的左右端部是指两手柄和其附近的部分。虽然从把手内取出的线缆与把手一起转动,但根据该结构,引导体也随着把手转动,因此可有效抑制向线缆施加来自引导体的应力。本技术可包含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意组合。尤其是,本技术包含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作为跨乘式车辆的一种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该摩托车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该摩托车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该摩托车的前部的省略一部分部件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主视图;`图6是图4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该摩托车的线缆保持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该线缆保持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该线缆保持结构的侧视图;符号说明:FR车身框架;4头管;5转向轴;6上叉;10前叉;14把手;84引导体;86L,86R 侧方限制部;88下方限制部;90第一间隙;92第二间隙;94,96辅助引导件;CA线缆。【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说明可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然而,实施形态及附图仅用于图示及说明,不应用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在附图中,多幅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部分。以下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形态。在本说明书中,“左侧”和“右侦 以乘骑在车辆上的驾驶员观察的左右侧为准。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作为跨乘式车辆的一种的摩托车的侧视图。摩托车的车身框架FR具有,构成前半部的主框架I,和连接于主框架I的后部并构成后半部的后框架2。 主框架I的前端安装有头管4,在该头管4上转动自如地插通有转向轴(未图示)。通过该转向轴(未图示),上叉6和下叉8支持于主框架I上。前叉10支持于这些上叉6和下叉8上,前轮12支持于该前叉10的下端部上。前叉10的上端部的上叉6上安装有把手14。仪表单元15配置于把手14的前方,通过仪表支架17支持于上叉6上。头管4和前叉10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并延伸。主框架I的后端部向后下方倾斜,该后端部上形成有摇臂支架16。摇臂18的前端部通过枢轴20摇动自如地支持于该摇臂支架16上。该摇臂18的后端部上支持有后轮22。发动机E以前倾的姿势装载于主框架I的中央部的下方位置处。通过该发动机E,借助于链条那样的传动构件21驱动后轮22。发动机E为内燃机,且在该实施形态中是二汽缸四冲程的并列多汽缸发动机。发动机E具有,支持曲轴(未图示)的曲轴箱24,从曲轴箱24向上方突出的汽缸体26,和其上方的汽缸盖28。从汽缸盖28的前表面伸出的两根排气管30集合于发动机E的下方,与配置于后轮22的右侧的排气消声器32相连接。在主框架I的上部配置有燃料箱34。前叉10的前表面支持有前照灯单元40。该前照灯单元40上支持有树脂制的前整流罩38,并覆盖在头管4和前叉10上部的前方。在前整流罩38的后方上部,在仪表单元15的侧方安装有左右一对的方向指示器42。发动机E的前斜上方处配置有用于使类似水的发动机冷却介质散热的散热器44。使散热器44为上部与下部相比略微向前方偏移的前倾姿态。左右一对的树脂制的侧整流罩(护罩)46、46支持于主框架I上,并从散热器44的上方侧方延伸至散热器44的外侧方及发动机的汽缸盖28的外侧方。侧整流罩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是在车身框架的前端的头管内转动自如地插通转向轴,在所述转向轴的上端安装上叉,在所述上叉上安装转向用的把手,具有从车身前部向后方延伸的线缆的跨乘式车辆;具备位于所述头管的前方且安装于所述上叉上的引导体;所述引导体形成为U字状,且具有限制所述线缆的左右方向的移动的左右一对的侧方限制部,和连接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方限制部的下端部且限制所述线缆的向下的移动的下方限制部;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方限制部在从正面观察时位于与所述头管相比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所述线缆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头管与左侧的所述侧方限制部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线缆的剩余部分穿过所述头管与右侧的所述侧方限制部之间的第二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浩行柏原健木下雅斗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