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231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04:36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枢轴、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枢轴包含一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一壳件。壳件的一端面具有一端口。第一壳体连接枢轴的本体的一端,且壳件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第二壳体连接枢轴的本体的另一端。第二壳体通过枢轴的本体而可相对第一壳体及枢轴的壳件枢转。第二壳体延伸有一限位部,插设于壳件的端口。藉此,可降低壳件及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因为组装公差而对位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相对于早期的台式计算机,近年来笔记型计算机也逐渐受到使用者的注目。以笔记型计算机而言,其方便携带的特性非常受到欢迎。因此对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品质及外观,也有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在制造笔记型计算机外壳的过程中,通常是将外壳区分成一屏幕壳体以及一主机壳体,并利用一枢轴将屏幕壳体以可相对于键盘壳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键盘壳体。为了笔记型计算机的美观,通常会再配置一枢轴遮罩。将枢轴遮罩覆盖枢轴,以避免枢轴直接裸露于外而有碍美观。然而,由于枢轴遮罩本身具有制作公差,以及枢轴遮罩与外壳之间的组装公差,使得遮罩及外壳常有不对位的问题,造成了外观的不佳。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遮罩及外壳之间对位不佳的问题,就成为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遮罩及外壳之间对位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枢轴、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枢轴包含一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一壳件。壳件的一端面具有一端口。第一壳体连接枢轴的本体的一端,且壳件与第一壳体相固定。第二壳体连接枢轴的本体的另一端。第二壳体通过枢轴的本体而可相对第一壳体及枢轴的壳件枢转。第二壳体延伸有一限位部,插设于壳件的端口。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由于第二壳体延伸一限位部,并且限位部插设于壳件的端口。因此,利用限位部常态抵顶于壳件,使得枢轴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维持良好的对位。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遮罩及外壳之间对位不佳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枢轴、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的枢轴及第二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 电子装置11 枢轴111本体1111第一连接体1112第二连接体1113转轴112壳件1121端口1122内壁面1123容置室113锁固孔12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3a金属层13b塑胶层131限位部1311外壁面1312开口132凹陷槽14锁固件15线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首先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电子装置10,包括至少一枢轴11、一第一壳体12以及一第二壳体13。以下将以笔记型计算机作为电子装置10的举例说明,其中第一壳体12是对应于笔记型计算机的主机壳体,而第二壳体13是对应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壳体。接着,请参阅图2及图3,图2为图1的枢轴、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的枢轴及第二壳体的局部剖视图。枢轴11包含一本体111以及设置于本体111的一壳件112。壳件112匹配于第一壳体12及第二壳体13,例如壳件112的材质为铝镁合金,并且经过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相同的表面处理,藉此使壳件112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具有一致的表面外观。壳件112的一端面具有一端口 1121,并且壳件112具有与端1121连通的一容置室1123。其中,壳件112可将部分的本体111套接于容置室1123内,而保护本体111以避免磨损,并且壳件112可阻隔使用者的视线,避免使用者直接看见枢轴11的本体111,因此壳件112具有美观的效果。枢轴11的本体111包含一第一连接件1111以及一第二连接件1112。第二连接件1112是枢接于自第一连接件1111延伸的一转轴1113,而转轴1113位于容置室1123内。第一壳体12连接于枢轴11的本体111的一端。详细而言,第一连接件1111具有至少一锁固孔113,利用至少一锁固件14穿设锁固孔113而将第一连接件1111锁固于第一壳体12。由于壳件112固定于第一连接件1111,因此壳件112与第一壳体12相固定。然而,利用锁固件14以将第一壳体12固定于枢轴11的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第二壳体13具有自其侧缘向内凹陷的一凹陷槽132,并且具有自凹陷槽132凸起的一限位部131。详细来说,凹陷槽132为自第二壳体13的一长边向内凹陷的槽体,而限位部131是第二壳体13自凹陷槽132的一槽壁面凸起的结构。此外,第二壳体13包含有一金属层13a及一塑胶层13b,金属层13a及塑胶层13b相堆叠(如图3所示)。而上述的限位部131是由塑胶层13b所延伸。其中,金属层13a例如由一冲压的方式所制成,而塑胶层13b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与金属层13a相结合。此外,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的材质与第二壳体13可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2也可包含相堆叠的金属层及塑胶层。第二壳体13连接于枢轴11的本体111的另一端。详细来说,第二连接件1112具有至少一锁固孔113,利用至少一锁固件14穿设锁固孔113而将第二连接件1112锁固于第二壳体13。壳件112设置于凹陷槽132,且限位部131插设于壳件112的端口 1121。详细而言,限位部131为一圆环型体,端口 1121为一圆形孔,并且限位部131与转轴1113是同轴设置。藉此,壳件112与第二壳体13相枢接。然而,利用锁固件14以将第二壳体13固定于枢轴11的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来说,上述的限位部131的旋转轴线L与转轴1113的轴心相叠合。因而当第二壳体13沿着转轴1113的轴心相对于第一壳体12枢转时,由于第一壳体12与枢轴11的壳件112相固定,使得第二壳体13的限位部131同时相对于枢轴11的壳件112枢转,并且限位部131不会与壳件112干涉。如此一来,限位部131的一外壁面1311可常态抵顶于壳件112的一内壁面1122,使得枢轴11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之间维持良好的对位关系,且不会影响枢转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131另具有一开口 1312(如图3所示),连通第二壳体13内部。开口 1312是用以供一线材15穿设,使线材15可由第二壳体13内部延伸至容置室1123。藉此,线材15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壳体12内的电源(未绘示)以及第二壳体13内例如屏幕的电子元件(未绘示),以提供电子元件所需要的工作电力。因此,限位部131除了可将壳件112与第二壳体13对位之外,还可提供线材15穿设的理线功能。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由于第二壳体延伸一限位部,并且限位部插设于壳件的端口。因此,利用限位部的外壁面常态抵顶于壳件的内壁面,使得枢轴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维持良好的对位。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遮罩及外壳之间对位不佳所造成两者表面产生高低差的问题。此外,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由于限位部具有开口并且连通第二壳体内部,使得线材可穿设开口。因此,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枢轴,包含一本体及设置于该本体的一壳件,该壳件的一端面具有一端口;一第一壳体,连接该枢轴的该本体的一端,且该壳件与该第一壳体相固定;以及一第二壳体,连接该枢轴的该本体的另一端,该第二壳体通过该枢轴的该本体而相对该第一壳体及该枢轴的该壳件枢转,该第二壳体延伸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插设于该壳件的该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枢轴,包含一本体及设置于该本体的一壳件,该壳件的一端面具有一端口 ; 一第一壳体,连接该枢轴的该本体的一端,且该壳件与该第一壳体相固定;以及 一第二壳体,连接该枢轴的该本体的另一端,该第二壳体通过该枢轴的该本体而相对该第一壳体及该枢轴的该壳件枢转,该第二壳体延伸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插设于该壳件的该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枢转时,该限位部同时相对该壳件枢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轴的该本体包含一第一连接件与一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延伸有一转轴,该第二连接件枢接于该转轴,该壳件固定于该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一壳体相结合,该第二连接件与该第二壳体相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儒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