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019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氮气过滤管、控制系统、与排气管连接的废气涡轮;氮气过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氧传感器、低氧空气排出阀和空气直通阀电磁阀;所述涡轮压气装置的一端连接空气过滤器;所述进气总管连接发动机的多个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总管上设有第二氧传感器。空气过滤器把空气中的机械杂质滤掉,涡轮压气装置压入各氮气过滤管,在涡轮压气装置的压送和发动机进气抽吸的共同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顺利通过氮气过滤管渗滤出来进入气缸,而氮气被抑制通过,使得通过氮气过滤管后进入气缸中空气的含氧量大大增加,就可多烧油发出更大的功率,同时改善燃烧,真正实现发动机的节能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工程领域的发动机,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却引发了与人类生存环境相关的系列矛盾,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动机的排放污染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能耗高又加速了石化能源的枯竭,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愈演愈烈。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城市大气污染中来自车辆尾气(发动机排放的比例越来越大。车辆在道路中行驶时,由于路面灰尘很大,车辆发动机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即使采用高位进气(避免路面飞扬的尘土和前面车辆的排放污染,但还是要采用加强型的空气滤清器,使得进气阻力增大,实际进入气缸的空气量更少。发动机是一种热能动力机械,燃料(液态或气态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点燃或压燃),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通过膨胀推动活塞连杆曲轴,对外输出机械功。在现有的发动机技术中,虽然采用了增压和电喷等,但仍然常碰到因空气不足燃烧组织得不好,导致功率不足,排放污染偏高的问题,国产发动机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状况,使我国的动力机械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发动机燃烧空气的不足实际是氧气不足。众所周知:空气中氮占78%,氧只占21%,在原有的进气装置上,尽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向有限的气缸容积中增大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如在《一种氮氧增压装置》的专利(ZL200720050064.8)中提出的增压装置,实际上氧气的增加并不多,而氮气却增加的很多,可见增大进缸空气量的技术,其增氧效果并不明显,且会导致内燃机排放物中NOx的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让发动机的进气中含氧量增加、含氮量减少,使发动机输出更大功率的同时,实现发动机的节能与环保。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包括氮气过滤管5、控制系统、与排气管13连接的废气涡轮14,所述排气管13设有一个废气EGR支管12 ;所述氮气过滤管5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氧传感器6、低氧空气排出阀7和空气直通阀电磁阀11 ;所述氮气过滤管5的其中一端连接发动机进气总管9,另一端连接涡轮压气装置3,所述涡轮压气装置3的一端连接空气过滤器2,空气过滤器2前设有引入一部份废气的排气管I ;所述进气总管9连接发动机的多个进气歧管10 ;所述进气总管9上设有第二氧传感器8 ;所述第一氧传感器6、第二氧传感器8、空气直通阀电磁阀11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所述废气涡轮14与涡轮压气装置3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所述废气EGR支管12与多个进气歧管10中的其中一个进气歧管连通。所述进气总管9和涡轮压气装置3通过法兰4连接。上述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发动机废气中的一部分废气经EGR支管12再进入进气总管9,废气涡轮14吸收排气管13中废气能量,经涡轮压气装置3来给经空气过滤器2过滤的新鲜空气增压,而后进入氮气过滤管5过滤,此时氮气过滤管5的低氧空气排出阀7的端口为封闭状态,在氮气过滤管5内空气中含氧量小于7%时,该低氧空气排出阀7处于打开状态,排出氮气过滤管5 ;步骤二:该低氧空气排出阀7由第一氧传感器6控制,采集经氮气过滤管5过滤后的氧气含量;第二氧传感器8米集进气总管9内的含氧量;空气直通电磁阀11由第二氧含量传感器8的信号控制,当进气总管9内的含氧量大于32%时,空气直通电磁阀11打开,让部分空气不用通过氮气过滤管5,而直接进入进气总管9,从而使进入进气总管9的空气中氮含量小于氧含量,使得进气总管9的氧含量在26%?32%之间步骤二:当进气总管9的氧含量低于26%?32%时,重复步骤一、步骤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发动机工作时,机外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再经涡轮压气装置增压,滤出后进入发动机的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最后进入气缸和燃料混合好后燃烧并发出功率。空气过滤器把空气中的机械杂质滤掉,在涡轮压气装置的作用下,被压入各氮气过滤管,在涡轮压气装置的压送和发动机进气抽吸的共同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顺利通过氮气过滤管渗滤出来进入气缸,而氮气被抑制通过,使得通过氮气过滤管后进入气缸中空气的含氧量大大增力口,就可多烧油发出更大的功率,同时改善燃烧,真正实现发动机的节能与环保。通过氮气过滤管内的空气,由于大量氧气走了,大量的氮气却留下来,因此含氧量就变得很低,当氮气过滤管中的第一氧传感器感知氧含量低至7%时便发出信号,信号通过控制系统处理后,就会接通氮气过滤管末端的低氧空气排出阀的电源,使低氧空气排出阀打开,将氮气过滤管内严重缺氧的“旧空气”排到进气总管外大气中,而经过空气过滤器2过滤的新鲜空气,马上进入氮气过滤管,继续进行富氧的处理工作。可见,本专利技术可使内燃机的进气含氧量明显增多,因此可使发动机功率明显地提高,并取得明显的环保节能效果。假定经过富氧处理后,进气总管里的空气的含氧量由平常的21%提高到29%,则氮气的含量就由平常的78%降低为70%。由于含氧量增多近40%,故内燃机的功率可提高近40%,排放中的NOx可降低12%左右,含氧量提高极大地改善燃烧,则排放中的碳烟、CH化合物和CO就可大幅降低,取得及其明显的节能与环保效果。城市中在用车今后的燃料会由油转气,即改用天然气用以降低其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但使用气体燃料后若仍用原来的进气系统,则充气量就会减少(实质是氧含量减少了而使发动机的功率下跌,一般要减少10%以上,从而使车辆爬坡喘气、超车无力,这是一种隐藏着许多危险的技术状态。而配用上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富氧进气装置,就可轻易地补足所缺的氧气量,从而克服这个困难,排除隐藏的危险。本专利技术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在增大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同时,满足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线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包括氮气过滤管5、控制系统、与排气管13连接的废气涡轮14,所述排气管13设有一个废气EGR支管12 ;所述氮气过滤管5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氧传感器6、低氧空气排出阀7和空气直通阀电磁阀11 ;所述氮气过滤管5的其中一端连接发动机的进气总管9,另一端连接涡轮压气装置3,所述涡轮压气装置3的一端连接空气过滤器2,空气过滤器2前设有引入一部份废气的排气管I ;所述进气总管9连接发动机的多个进气歧管10 ;所述进气总管9上设有第二氧传感器8 ;所述第一氧传感器6、第二氧传感器8、空气直通阀电磁阀11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所述废气涡轮14与涡轮压气装置3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所述废气EGR支管12与多个进气歧管10中的其中一个进气歧管连通。所述进气总管9和涡轮压气装置3通过法兰4连接。上述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发动机废气中的一部分废气经EGR支管12再进入进气总管9 (可降低燃烧温度,减少NOx),废气涡轮14吸收排气管13中废气能量,经涡轮压气装置3来给经空气过滤器2过滤的新鲜空气增压,而后进入氮气过滤管5 (用“聚砜”高分子有机材料做成的)过滤,此时氮气过滤管5的低氧空气排出阀7的端口为封闭状态,在氮气过滤管5内空气中含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包括氮气过滤管、控制系统、与排气管连接的废气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设有一个废气EGR支管;所述氮气过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氧传感器、低氧空气排出阀和空气直通阀电磁阀;所述氮气过滤管的其中一端连接发动机进气总管,另一端连接涡轮压气装置,所述涡轮压气装置的一端连接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前设有引入一部份废气的排气管;所述进气总管连接发动机的多个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总管上设有第二氧传感器;所述第一氧传感器、第二氧传感器、空气直通阀电磁阀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所述废气涡轮与涡轮压气装置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所述废气EGR支管与多个进气歧管中的其中一个进气歧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包括氮气过滤管、控制系统、与排气管连接的废气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设有一个废气EGR支管; 所述氮气过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氧传感器、低氧空气排出阀和空气直通阀电磁阀; 所述氮气过滤管的其中一端连接发动机进气总管,另一端连接涡轮压气装置,所述涡轮压气装置的一端连接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前设有引入一部份废气的排气管;所述进气总管连接发动机的多个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总管上设有第二氧传感器; 所述第一氧传感器、第二氧传感器、空气直通阀电磁阀分别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废气涡轮与涡轮压气装置通过管路相互连通; 所述废气EGR支管与多个进气歧管中的其中一个进气歧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和涡轮压气装置通过法兰连接。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权梁荣光王惜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