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网运行综合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6693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03:17
一种智能配电网运行综合评估方法,首先依据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建立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和智能性五大方面的指标。其次,在对现有电网综合评估方法调研的基础上,从有无偏好信息、方案数目的多少、方案数目和属性数目的关系等方面界定了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结合智能配电网运行评估的实际情况,选取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德尔菲法作为综合评估的理论支撑,基于此三类方法提出了综合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权重设置、评分标准设定、评估结果分析等重要环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可为电网调度、规划以及运行管理人员的决策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配电网
,用于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的评估,其中综合评估方法也可用于传统配电网评估和规划方案辅助决策。
技术介绍
智能电网代表当今电网发展变革的最新方向,目前欧美许多国家均在积极规划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也于2009年5月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其建设时间表,这标志着中国智能电网建设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时至今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若干以智能配用电为代表的示范园区也初具规模。那么,当前的智能电网一特别是首当其冲的智能配电网一距离发展目标还有多远?智能配电网运行过程中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它能否体现智能配电网应具备的“高效”特征?回答这些问题依赖于对智能配电网运行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智能配电网运行高效性的评估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明确当前电网运行所处的阶段,找出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和发展方向,同时还能衡量电力企业在运营智能配电网方面取得的进展,它能够通过提供一组关键性能指标来评判智能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水平,有效的为电网调度提供技术支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在我国的大规模开展,当前亟需行之有效的高效运行评估来对建设和运营过程进行指导。传统的配电网评估主要包括可靠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安全性评价、供电质量评价等单项指标的评估,这些评估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评价了配电网的运行水平,但未上升到整体性评价的水平,对电网实际建设的总体指引性不强,由于是从不同角度的单独评估,往往也容易顾此失彼。我国城、农网改造结束后,一些地区对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了后评估,评估的内容更加丰富,但主要还是侧重于对供电能力的评估,且定性结论偏多、操作性不强、对评估专家的经验要求过高,因此电网的综合能力评估效果不明显,限制了其在项目评估上的普及和应用,因此对电网综合评估理论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E)概指对以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即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又称评价指数),再据此择优或排序。综合评价方法又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是从平均思想发展到量化加权平均,从以简单数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到多学科相互交叉,从各方法相互独立发展到多方法相互集成的过程;是从单一指标、单一准则评价发展到多指标、多准则评价,从定性评价发展到定量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早在1888年,开现代科学评价之先河者艾奇沃斯(Edgeworth)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考试中的统计学”中,就已经提出了对考试中的不同部分应如何加权。1913年,斯皮尔曼(Spearman)发表了 “和与差的相关性”一文,讨论了不同加权的作用,此文实际上已用了多元回归和典型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是现代科学评价蓬勃兴起的年代。在此期间,产生了多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诸如ELECTRE法(1971-1977,1983)、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法(简记LINMAP,1973)、层次分析法(简记AHP,1977)、数据包络分析法(简记DEA,1978)、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简记T0PSIS,1981)等。20世纪80-90年代,是现代科学评价在我国向纵深发展的年代,人们对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开展了多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广泛应用的综合评估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专家评价法、经济分析法、运筹学和其它数学方法、智能化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电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直接从电网获得数据无法全面的反映电网的状态,由于电网的每一个调整都会对整体运行产生影响,因此技术人员无法根据直接获取的某个电网参数调整电网的运行,需要一种综合评估方法,帮助技术人员分析评估电网的整体状态,进而用于电网的调度、规划以及运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配电网运行的综合评估方法,根据智能配电网特点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和智能性,获取待评估配电网的运行数据,并对获取的运行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得到一个反映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相应的控制调整,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确定智能配电网运行综合评估的对象;2)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构建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和智能性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各项评估指标的定义、内涵;对评估指标进行分类,依据指标能否量化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依据指标性能优劣和指标值之间的关系分为极大型指标、极小型指标和固定型指标,极大型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指标性能越优,极小型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小指标性能越优,固定型指标是指指标数值在处于某一固定区间或接近某一固定值时指标性能越优;3)设置评估指标的权重:a).根据对各层指标两两之间重要程度的分析形成判断矩阵;b).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c).将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得到各单层指标相对与其直接上级指标的单排序权重值;d).进行单排序一致性校验,如通过校验则继续步骤e),如未通过一致性校验则返回步骤a);e).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校验,如通过校验则继续步骤f),如未通过一致性校验则返回步骤a);f).基于单排序权重的计算结果求得各单项指标的层次总排序权重a i ;4)设定指标的评分标准:对于定量指标,为表征指标评分随指标值变化的走势,需设定指标评分曲线;对于定性指标,则根据指标的性能设定该指标的评分;5)对指标进行评分:对评估对象所处的电网进行调研和分析,计算定量指标的指标值ri,分析定性指标所处的性能级别,依据步骤4)中的评分标准得到各项指标的评分r,;6)综合评分:基于步骤3)得到的权重和步骤5)得到的指标评分值,计算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价值S,计算方法如式(I)所示,式中η为底层指标总个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配电网运行的综合评估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智能配电网特点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和智能性,获取待评估配电网的运行数据,并对获取的运行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得到一个反映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相应的控制调整,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智能配电网运行综合评估的对象;2)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构建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和智能性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各项评估指标的定义、内涵;对评估指标进行分类,依据指标能否量化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依据指标性能优劣和指标值之间的关系分为极大型指标、极小型指标和固定型指标,极大型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指标性能越优,极小型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小指标性能越优,固定型指标是指指标数值在处于某一固定区间或接近某一固定值时指标性能越优;3)设置评估指标的权重:a).根据对各层指标两两之间重要程度的分析形成判断矩阵;b).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c).将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得到各单层指标相对与其直接上级指标的单排序权重值;d).进行单排序一致性校验,如通过校验则继续步骤e),如未通过一致性校验则返回步骤a);e).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校验,如通过校验则继续步骤f),如未通过一致性校验则返回步骤a);f).基于单排序权重的计算结果求得各单项指标的层次总排序权重αi;4)设定指标的评分标准:对于定量指标,为表征指标评分随指标值变化的走势,需设定指标评分曲线;对于定性指标,则根据指标的性能设定该指标的评分;5)对指标进行评分:对评估对象所处的电网进行调研和分析,计算定量指标的指标值ri,分析定性指标所处的性能级别,依据步骤4)中的评分标准得到各项指标的评分ri*;6)综合评分:基于步骤3)得到的权重和步骤5)得到的指标评分值,计算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价值S,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式中n为底层指标总个数:S=Σi=1nri*αi---(1)7)评估结果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得到的综合评价值S,针对导致综合评估结果劣化的指标项,进行逐步分析,确定薄弱环节,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建议,对应调整配电网的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27 CN 201210491191.71.一种智能配电网运行的综合评估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智能配电网特点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和智能性,获取待评估配电网的运行数据,并对获取的运行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得到一个反映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相应的控制调整,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智能配电网运行综合评估的对象; 2)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构建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优质性和智能性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各项评估指标的定义、内涵;对评估指标进行分类,依据指标能否量化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依据指标性能优劣和指标值之间的关系分为极大型指标、极小型指标和固定型指标,极大型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指标性能越优,极小型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小指标性能越优,固定型指标是指指标数值在处于某一固定区间或接近某一固定值时指标性能越优; 3)设置评估指标的权重: a).根据对各层指标两两之间重要程度的分析形成判断矩阵; b).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c).将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得到各单层指标相对与其直接上级指标的单排序权重值; d).进行单排序一致性校验,如通过校验则继续步骤e),如未通过一致性校验则返回步骤a); e).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校验,如通过校验则继续步骤f),如未通过一致性校验则返回步骤a); f).基于单排序权重的计算结果求得各单项指标的层次总排序权重ai ; 4)设定指标的评分标准: 对于定量指标,为表征指标评分随指标值变化的走势,需设定指标评分曲线;对于定性指标,则根据指标的性能设定该指标的评分; 5)对指标进行评分: 对评估对象所处的电网进行调研和分析,计算定量指标的指标值分析定性指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楷马丽龙禹倪炜李子韵肖晶王自桢崔艳妍刘苑红刘伟张鑫王晓丹丁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