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倍压生成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倍压生成电路。
技术介绍
在便携式电子电路里面,其采用的驱动电压一般是1.5V、2.5V、3.3V或5V电压,但是在某些电子电路中的某些部分需要更大的电压进行驱动,因此就需要将小的驱动电压做倍增处理。现有技术中做倍压的电路一般采用变压器的技术方案,但是变压器的增压倍数比较难控制,切变压器在不能结成到集成电路里,所以必须外接,使得这种倍压电路在集成电路里不能广泛应用,也使得电路容积较大,增加开发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集成电路里应用的倍压电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集成倍压生成电路,包括差动放大器和输出级。所述差动放大器包括P型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N型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所述输出级包括P型第三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差动放大器的第一MOS管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四MOS管的漏极、递升电压以及第二 MOS管的栅极和第一 MOS管的漏极;第二 MOS管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五MOS管的漏极、递升电压和第一 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一 MOS管的漏极、第六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连接端;第五MOS管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二 MOS管的漏极、第六MOS管的漏极和电压输入端;第六MOS管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的源极、地以及偏压。所述输出级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接于第三MOS管漏极和地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倍压生成电路,包括差动放大器和输出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放大器包括P型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N型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所述输出级包括P型第三MOS管(M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差动放大器的第一MOS管(M1)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四MOS管(M4)的漏极、递升电压(VPP)以及第二MOS管(M2)的栅极和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五MOS管(M5)的漏极、递升电压(VPP)和第一MOS管(M1)的栅极;第四MOS管(M4)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六MOS管(M6)的漏极以及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第五MOS管(M5)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六MOS管(M6)的漏极和电压输入端(Vin);第六MOS管(M6)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四MOS管(M4)和第五MOS管(M5)的源极、地(GND)以及偏压(Bias);所述输出级的第一电阻(R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倍压生成电路,包括差动放大器和输出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放大器包括P型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N型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所述输出级包括P型第三MOS管(M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差动放大器的第一 MOS管(Ml)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四MOS管(M4)的漏极、递升电压(VPP)以及第二 MOS管(M2)的栅极和第一 MOS管(Ml)的漏极;第二 MOS管(M2)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五MOS管(M5)的漏极、递升电压(VPP)和第一 MOS管(MD的栅极;第四MOS管(M4)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一 MOS管(Ml)的漏极、第六MOS管(M6)的漏极以及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第五MOS管(M5)的漏极、源极和栅极分别连接到第二 MOS管(M2)的漏极、第六MOS管(M6)的漏极和电压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力,吴勇,王纪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单点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