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包括防滑钉、胎面部、胎肩部和设置在胎面部及胎肩部的沟槽,其中,沟槽自胎面部的中心线位置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贯穿胎面部和胎肩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中,能够令冰屑或雪屑能够及时排出,使冰面轮胎的排水性能得到提升,并且由于减少了冰屑或雪屑在充气轮胎上的残留,充气轮胎与冰面发生打滑的几率减小,使其抓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充气轮胎在冰面上的启动、刹车性能和操控性能更加理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充气轮胎是汽车正常行驶的关键配件之一,其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应用于普通马路的四季轮胎,应用于冰地的冰面轮胎等。如图1所示,其为冰面轮胎接地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使冰面轮胎在冰地上具有较好的启动、刹车等操作性能,避免其在冰地上打滑,冰面轮胎的胎面部01和胎肩部02均为镶钉花纹,即胎面部01和胎肩部02在设置花纹的同时还设置有可刺入冰面的防滑钉03,如图1所示。其中,在整个接地部上防滑钉03的排列方式为:在冰面轮胎前进方向(即冰面轮胎的周向)上呈线性分布在6条相互平行的直线上(即在圆周方向上分布在6个圆上,此6个圆所在的6个平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冰面轮胎的轴线),如图1中1’-6’所示。另外,接地部的花纹被多个具有防滑和排水性能的沟槽04分割为多个具有圆角的花纹块。但是,上述结构的冰面轮胎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如图1所示,胎面部01的中心线部位并没有与胎肩部02连续延伸的导通沟槽04,残留在胎面部01的中心线部位的冰屑或雪屑无排出路径,会影响冰面轮胎的排水性能和抓地性能,导致其在冰面上的牵引力和启动、刹车性能等操控性能欠佳。2、如图1所示,防滑钉03在接地部上的设置位置只有3种,而对于冰地轮胎而言,在单位接地面积内,分布的防滑钉03的数量越少,防滑钉03的分布方式及位置种类越少,那么对于冰地的抓地能力也就越差,所以防滑钉03只有3种设置方式的冰面轮胎,其在冰地上的操控性能并不理想。3、如图2所示,位于胎面部01的第二花纹块05,其被沟槽04分割成的边缘呈圆角状,且圆角半径为15?25mm,圆角部分06弧度较大,而对于冰面轮胎的花纹来说,圆角部分06的存在,会使冰面轮胎在冰地上的抗侧滑及操控性能有所下降。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冰面轮胎在冰地上的操控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冰面轮胎在冰地上的操控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轮胎,包括防滑钉、胎面部、胎肩部和设置在所述胎面部及胎肩部的沟槽,其中,所述沟槽自所述胎面部的中心线位置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胎面部和所述胎肩部。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沟槽包括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胎面沟槽和位于所述胎肩部的胎肩沟槽。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胎面沟槽为在其延伸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的渐扩槽,所述渐扩槽与所述胎面部的中心线具有夹角。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渐扩槽靠近所述胎面部的中心线的始端宽度为2mm-5mm,所述渐扩槽靠近所述胎肩部的终端的宽度为6_-10_。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胎面沟槽与所述胎面部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数值范围为18度-25度。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胎肩沟槽为弧形沟槽,且所述胎肩沟槽与所述胎面沟槽的连通处具有夹角。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弧形沟槽的圆弧半径为180mm-220mm。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弧形沟槽始端和终端的连线与所述胎面部的中心线的夹角数值范围为75度-83度。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多个所述防滑钉分布在与所述充气轮胎前进方向平行的14条直线上,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滑钉不在同一直线上。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滑钉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范围为10mm-25mm。本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中,其具有防滑钉以及设置在其胎面部和胎肩部上的沟槽,此沟槽的起始位置为胎面部的中心线处,并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向胎肩部延伸,直至贯穿胎面部和胎肩部,并延伸出胎肩部,从而在胎面部和胎肩部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在密闭的接触面上形成连通胎面部中心线部位与外部空间的导出通道。本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中,沟槽延伸出胎肩部,使胎面部中心线部位与充气轮胎不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导通,从而使胎面部中心线部位能够始终与外界环境连通,不会因与地面接触而密封于接触面内,进而使残留在胎面部的中心线部位的冰屑或雪屑具有导出路径,令冰屑或雪屑能够及时排出,使冰面轮胎的排水性能得到提升,并且由于减少了冰屑或雪屑在充气轮胎上的残留,充气轮胎与冰面发生打滑的几率减小,使其抓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充气轮胎在冰面上的和启动、刹车性能和操控性能更加理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冰面轮胎接地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冰面轮胎)接地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以上图1-图4中:胎面部01、胎肩部02、防滑钉03、沟槽04,第二花纹块05、圆角部分06 ;防滑钉1、胎面部2、胎肩部3、胎面沟槽4、胎肩沟槽5、连通槽6 ;胎面沟槽与胎面部的中心线的夹角α 1、胎肩沟槽始端和终端的连线与胎面部的中心线的夹角α 2、胎面沟槽的始端宽度W1、胎面沟槽的终端宽度W2、胎肩沟槽的圆弧半径RS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冰面轮胎在冰地上的操控性倉泛。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包括防滑钉1、胎面部2、胎肩部3和设置在胎面部2及胎肩部3的沟槽,其中,沟槽自胎面部2的中心线位置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贯穿胎面部2和所述胎肩部3。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本实施例中充气轮胎具体指冰面轮胎)中,其具有防滑钉I以及设置在其胎面部2和胎肩部3上的沟槽,此沟槽的起始位置为胎面部2的中心线处,并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向胎肩部3延伸,直至贯穿胎面部2和胎肩部3,并延伸出胎肩部3,从而在胎面部2和胎肩部3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在密闭的接触面上形成连通胎面部2中心线部位与外部空间的导通通道。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中,沟槽延伸出胎肩部3,使胎面部2中心线部位与充气轮胎不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导通,从而使胎面部2中心线部位能够始终与外界环境连通,不会因与地面接触而密封于接触面内,进而使残留在胎面部2的中心线部位的冰屑或雪屑始终具有导出路径,令冰屑或雪屑能够及时排出,使冰面轮胎的排水性能得到提升,并且由于减少了冰屑或雪屑在充气轮胎上的残留,充气轮胎与冰面发生打滑的几率减小,使其抓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充气轮胎在冰面上的和启动、刹车性能等操控性能更加理想。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中,沟槽包括位于胎面部2的胎面沟槽4和位于胎肩部3的胎肩沟槽5。其中,胎面沟槽4为在其延伸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的渐扩槽,该渐扩槽与胎面部2的中心线具有夹角,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防滑钉(1)、胎面部(2)、胎肩部(3)和设置在所述胎面部(2)及胎肩部(3)的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自所述胎面部(2)的中心线位置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胎面部(2)和所述胎肩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防滑钉(I)、胎面部(2)、胎肩部(3)和设置在所述胎面部(2)及胎肩部(3)的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自所述胎面部(2)的中心线位置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胎面部(2)和所述胎肩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包括位于所述胎面部(2)的胎面沟槽(4)和位于所述胎肩部(3)的胎肩沟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沟槽(4)为在其延伸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的渐扩槽,所述渐扩槽与所述胎面部(2)的中心线具有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渐扩槽靠近所述胎面部(2)的中心线的始端宽度为所述渐扩槽靠近所述胎肩部(3)的终端的宽度为6_-10_。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才仁,
申请(专利权)人: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