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钒微合金化钢增氮用氮化硅锰包芯线
本技术属于钢液炉外精炼,尤其涉及钒微合金化钢增氮用包芯线。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出现了微合金化钢新品种。微合金化钢与一般低合金钢相比,钢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工艺性能得到提高,钢的使用面广,可满足各种特殊性能要求。钒微合金化钢中添加氮,能提高钒微合金化钢的析出强度、进一步细化晶粒,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也能提高钢的韧性、延展性和加工性能;能充分发挥钒的作用,相对节约钒的用量,降低了炼钢的生产成本;能降低轧制加热温度,减少轧制负载,从而降低了轧钢的生产成本。当前,钒合金化钢增氮方法:一种是在出钢过程中,采用人工手投块状钒氮合金加入钢液中。存在的缺陷是,钒氮合金价格昂贵,大大增加炼钢成本;另一种是在出钢过程中,同是向钢液中投入钒铁和氮化硅锰合金或其他氮化合金块,也能达到增加钒和氮效果,还带入少量的锰、硅等合金元素,减少脱氧合金的用量。缺陷是由于块状氮化硅锰块密度较低(≤3.5g/cm3),投入钢液后,容易在钢液中漂浮,并且立即分解,分解出的氮气在钢液中来不及完全溶解,就上浮到渣层和空气中,氮的损失过大,其收得率只有20%左右,同样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钢增氮用氮化硅锰包芯线,与钒铁块配合使用,能大幅度提高氮的收得率,减少氮化硅锰合金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钒微合金化钢增氮用氮化硅锰包芯线,由线芯和外包层构成,特点是线芯为颗粒状氮化硅锰合金,粒度0.20~1.2 mm ;外包层为低碳钢带,厚度0.32-0. ...
【技术保护点】
钒微合金化钢增氮用氮化硅锰包芯线,由线芯和外包层构成,其特征在于线芯(1)为颗粒状氮化硅锰合金,粒度0.20~1.2 mm;外包层(2)为低碳钢带,厚度0.32‑0.45mm,紧密包覆在线芯上;包芯线呈圆形条状,直径Ф9 ‑Ф16mm。
【技术特征摘要】
1.钒微合金化钢增氮用氮化硅锰包芯线,由线芯和外包层构成,其特征在于线芯(I)为颗粒状氮化硅锰合金,粒度0.20?1.2 mm ;外包层(2)为低碳钢带,厚度0.32-0.45mm,紧密包覆在线芯上;包芯线呈圆形条状,直径Φ9 -Φ16πιπ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钒微合金化钢增氮用氮化硅锰包芯线,其特征在于该包芯线由线芯(I)和外包层(2)构成,线芯为氮化硅锰合金颗粒,粒度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勇,颜根发,徐广治,孙群宝,彭自胜,夏晶晶,沙宣宝,袁庭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中冶钢铁冶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中实冶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